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文/圖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永端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9月1日上午,初秋的烈日炙烤著平度大地。

豪德財富商貿城的青島平食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樓前,身材高大的小老闆張海龍與張魯兵將飯菜抬上食品運輸車,兩人駕車駛向4公里外的孫家張村。他們此行,是為村裡老人們送去當天的免費午餐。

張海龍剛將保溫菜桶搬進村委大院的日間照料中心,室內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鼓掌的是滿屋子的老人。掌聲是老人們對張海龍這個小老闆,為他們做的769頓免費午餐的讚許!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張海龍為老人盛菜。

“很香,很香”

每天上午8點,張海龍會準時出現在自己的公司。 9月1日這天,也不例外。上午9時55分,張海龍指揮著餐飲公司的員工,將最後幾筐饅頭搬上食品運輸專用車後,又乘電梯上到了公司餐食的操作間。

“老人的飯菜做好了嗎?”張海龍站在操作間內,向廚師喊了一聲。

“已經做好並裝好了。”對方迴應著,“在熟食間裡”。

迴應傳來後,張海龍徑直走向熟食間。此時,是上午10時。

熟食間裡的張魯兵正忙著將兩大桶菜和一大盆米飯,準備放到電梯上運往樓下的餐車。

“今天給老人做了什麼飯菜?”張海龍樂呵呵地詢問張魯兵。

詢問發出時,張海龍的嗓子是沙啞的。多年前,張海龍騎腳踏車時,摔倒的腳踏車把戳向了他的嗓子,醫院為他受傷的嗓子做了一個小手術。自此,張海龍的嗓音略微沙啞了。

“今天為老人做了兩個菜,一個豬肉燉大白菜豆腐和木耳,一個是粉條蘿蔔絲。”張魯兵說。

此時的張海龍來到保溫菜桶前,揭開了桶蓋,一股熱氣和香氣迎面撲來。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張海龍(右)與張魯兵將飯菜抬上食品運輸車。

“很香,很香。”張魯兵邊說邊蓋上了菜桶,又揭開了旁邊的一個米飯盆蓋子,米飯盆裡裝滿了熱氣騰騰的米飯。

“昨天給老人做了饅頭,今天是米飯。”張魯兵說,“每天都調劑著吃,換不同的口味。”

張魯兵所說的老人,是同和街道孫家張村的80名70歲以上老人。如今,這個村裡的老人,每天都可以吃到一頓由張海龍餐飲公司免費提供的有滋有味的午餐。

張海龍正和張魯兵交流著,一名工作人員來到面前,要與張魯兵一道將飯菜抬下樓。看這名工作人員過來,張海龍趕忙說他和張魯兵一道將飯菜送到樓下就可。

說完,張海龍和張魯兵將菜和米飯搬到了電梯裡,兩人進了電梯。

電梯門開啟,張魯兵和張海龍一道將兩大桶菜和一大盆米飯抬到了停在電梯口不遠處的一輛餐食配送車上。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張海龍(左)與張魯兵將飯菜抬上食品運輸車。

兩人連同記者上車後,車門“咣噹”一聲被拉上了,身兼司機的張魯兵啟動了汽車發動機。他們上午的目標是4公里外的孫家張村。

烈日炙烤著大地,餐食配送車駛出了商貿城南門右拐,沿著一條林蔭小道駛向商貿城外的一條主幹道。

這條林蔭道路,張魯兵載著飯食行駛了多少次,他已記不清了。雨天時,他會沿著商貿城的水泥路行駛,但鑑於水泥路時常堵車,只有天晴時,他才會沿著這條土路行駛。

“土路近,還不堵車。”他說。

免費的午餐

穿過林蔭路,車輛很快駛向了前往孫家張村的那條主幹道。

此時,是上午10時50分。

通常情況下,張海龍或張魯兵在送餐前不會電話聯絡孫家張村網格村支書孫聚琴。當天出發前,張海龍也沒有聯絡孫聚琴,而是直奔位於村委大院裡的“日間照料中心”。

“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的初衷是讓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每天至少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飯食。

如今有些農村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或在同村居住卻無暇顧及老人。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村裡專門在村委會大院裝修了70多平方米的三間房,擺上了桌椅、床鋪,安裝了空調,給老人營造舒適的就餐與休息環境。

6年前的孫家張村只有60多名70歲以上的老人,如今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了80名。農村的老人愛拉呱,上了年紀往往不愛做飯,或吃飯能湊合則湊合,尤其是一些孤寡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建立後,村裡所有的老人有了一個共同的家。往往是,一到上午10點,有些老人就揹著手踱著步或拄著柺杖,甚至蹬著小三輪車,從家裡樂樂呵呵地來到了照料中心。因為所有老人的內心深處有一份惦念——在照料中心可以美美享受一頓“免費的午餐”。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張海龍將飯菜搬進日間照料中心。

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老人需要舒適的就餐環境。夏天或冬天,孫聚琴會安排村幹部在老人到來前先開啟空調。9月1日這天10點,村幹部就早早將空調打開了。

和往日一樣,陸陸續續出了家門的老人們來到了照料中心,他們手裡都拿著自家帶來的餐具。很快,涼爽的房間裡熱鬧了起來,談笑聲此起彼伏。

這天,孫聚琴和幾個村幹部也在村辦公室。餐食配送車行駛了10分鐘,從主幹道一個右轉彎,駛進了村兩委大院。見餐食配送車來了,孫聚琴和村幹部出了辦公室,樂呵呵迎了上來。

張海龍拉開車門,跨出了車外。孫聚琴主動上前,與張海龍握起了手,連連歡迎餐飲公司張老闆親自來為老人送餐。

事實是,不是每次送餐張海龍都事必躬親。儘管如此,但身為小老闆的他也時常來到這裡看看老人,為老人打打菜、聊聊天。在這裡,村幹部熟悉他,村裡的老人也都熟悉他,

下車後的張海龍並沒有過多與村幹部交流,而是從車裡搬著一桶熱菜向照料中心走去。見狀,村幹部也上前將熱菜和米飯往車下搬。

三大桶飯食,足有六七十斤。對老人而言,這些是不折不扣的“免費的午餐”。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老人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張海龍的到來。

“相聚的第769天”

麻利的張海龍搬著菜桶,第一個走進了照料中心。讓張海龍想不到的是,他的一隻腳剛踏進照料中心的門檻,室內響起了熱烈掌聲。這掌聲來自當天前來就餐的40名70歲以上的老人。見張海龍來了,有些老人邊鼓掌邊情不自禁地站了起來,有些老人呼喊著“歡迎張老闆”。

突現的這份熱情,讓張海龍不自然起來。張海龍趕忙將菜桶放到一個桌子上,站在眾老人面前和老人一道邊笑邊鼓起掌來,一旁的孫聚琴也站在老人面前笑了起來。

“有人認識張老闆,有人不認識。”孫聚琴在老人面前邊笑邊對老人們說,“儘管有人不認識張老闆,但所有人都認識他做的菜,每天都吃他做的菜。是不是?”

“是,是,是……”老人們邊笑邊異口同聲迴應。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一名老人大誇張海龍做的飯好吃。

“張老闆,”人群中一名老人喊了起來,“我吃了你的飯菜,如今走到大街上,別人都說我的臉色越來越紅潤了,這可都是你的功勞呀……”

聽到這話,張海龍哈哈笑了起來:“那太好了,只要大家都喜歡吃,我們就每天都來送,這飯菜呀就一直送下去!”

說完這話,張海龍又連忙補充了一句:“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每一個老人臉色紅潤好看,健康幸福美滿。”

此時,所有老人又鼓起了掌,此刻的掌聲比之前更響亮,一旁的孫聚琴也高興地大笑起來。

說笑間,餐食和兩個大鐵盆被放到了照料中心的分餐桌上,又有老人鼓起了掌。張海龍和張魯兵抬起了菜桶,先將肉燉白菜、豆腐和木耳倒進了大鐵盆裡。傾倒間,兩人明顯感覺熱菜熱氣撲面,甚至發燙。隨即,第二桶熱菜也被倒進了另一個鐵盆裡。坐在室內的所有老人喜笑顏開地盯著兩人。

飯菜準備完畢,張海龍撤到了一旁。張魯兵站在了眾老人的面前。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張海龍(左)與張魯兵將飯菜倒出。

“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今天是我們在這裡相聚的第769天。”張魯兵說,“願這種堅守一直傳承,願各位長輩吃出健康和長壽。”

張魯兵的話剛說完,他就拿起了身後的鐵勺,開始為排隊的老人盛起飯來。這裡,沒有人蜂擁。排隊,已經成為老人自發的習慣。滿屋子的老人盯著張魯兵,滿眼全是讚許。接過熱騰騰的餐食,每個老人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細嚼慢嚥。

當天為40名老人打飯菜,意味著張魯兵要忙活一陣子。五六分鐘過去了,戴著口罩的張海龍上場了。他接過了張魯兵的餐勺,又一個個接過了老人手裡的飯碗,一勺一勺地將菜和飯盛好遞到老人手裡。

張海龍忙著為老人打飯,老人忙著吃飯,站在一旁的村支書孫聚琴心裡樂開了花。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心裡那叫舒坦

70週歲的李美芳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身體健康的她儘管在家裡不愁吃穿,不愁花錢,但仍喜歡來這裡吃“大食堂”。

“這裡的飯食好吃,有味。”李美芳邊吃邊樂呵呵地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以前不到70歲,那時呀,我就盼著早點到了70週歲,像大夥一樣來這裡。”

李美芳想早點來這裡,還有另一個原因。她說,老人上了年紀,有時一個人在家裡憋得慌,每天趁吃飯得空走出家門溜達溜達,活動活動身體比在家裡坐著強,和鄰居們說說話,心裡也敞亮。

和李美芳不一樣,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孫會民有4個兒子。照料中心創辦之初,孫會民就一直在這裡享受張海龍送來的餐食。每天孫會民出門,不但要帶著餐具,而且還會泡上一杯茶水,他邊溜達邊喝著茶水就來到了村委會大院裡。每天有一頓合口的飯菜,這是老人之前從來想不到的。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九旬高齡的孫會民正在進餐。

“90歲了,身體硬朗著呢。”孫會民說,“這飯是張老闆免費送來的,不用咱花錢,咱就使勁吃,吃得健健康康的。”

記者面前的孫會民突然將一勺米飯送到嘴邊,停頓了三秒鐘,要求記者為他拍個照,留下這美好的瞬間。

和孫會民不同,另一名近九旬的老人,住在兒子家中。兒媳見婆婆行動不便,時常勸說她不用每天去照料中心吃飯。而婆婆偏偏說,村裡所有的老人都在照料中心,那個大家庭可比家裡熱鬧多了。於是,拗不過母親的兒子,專門給她買了一輛小三輪車,老人每天蹬著小三輪車風風光光地風裡來雨裡去。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張魯兵為老人盛菜。

在孫家張村,有些年輕人將老人接到了城裡居住,聽說村裡有了照料中心,有了可口的午餐,老人在城裡的樓房裡坐不住了,要求孩子將自己送回村裡。回村的老人們,也帶著飯碗水杯加入到這個大家庭。

孫聚琴說,孫家張村目前有650口人,其中70歲以上的老人有80人。這80名老人,只要在家沒有事情做的,每天都會來到照料中心。

“看著老人們邊聊天邊吃飯那高興勁呀,”說這話時,孫聚琴笑呵呵得合不攏嘴,“我和兩委成員給老人服務,心裡那叫舒坦。 ”

半個多小時過去了,有老人吃完了午飯,陸續離開照料中心。這些老人,有步行離開的,有騎三輪車離開的,還有被子女攙扶著回家的。看著老人們幸福的面龐和離開的背影,一股暖流湧遍張海龍全身。

一頓飯裡的民心

身為餐飲公司的小老闆,免費為80名老人提供餐食769天,1983年出生的張海龍不是在逞能,也不是頭腦發熱。

張海龍出生在平度農村,在青島上大學期間學了西餐專業。大學畢業後,他上過班、開過廣告公司,最終將目光瞄向了餐飲。

“與一般的餐飲不同,我不是開酒店,做的是專門的餐飲配送。”張海龍說,也就是專門給一些企事業單位送成型的配餐。

3年前的平度,還沒有規範的餐飲配送公司,學西餐專業的張海龍一直在思考,當地沒有餐飲配送,一些單位又迫切需要,自己何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開這樣一個餐飲公司,需要一定規模的餐飲生產車間,在尋找經營場所過程中,他得到了豪德財富商貿城所在地——同和街道,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一名老人大誇張海龍做的飯好吃。

“當初的規模並不大。”張海龍說,按照相關規定,小規模公司的一些稅收是可以減免的,一些房租也是可以減免的。凡是可以減免的或能傾斜的,相關部門都給予了減免或傾斜,餐飲配送公司很快發展了起來。被配送的單位也從當初的兩三個,到了如今的十多個。

張海龍說,當地菜農有時會遇到種了菜賣不出去或賣不上價格的情況,而他的餐飲公司每天大量消耗洋蔥、白菜、土豆、黃瓜和西紅柿等蔬菜,菜農種植的這些蔬菜可直接從地頭送到他的公司。除了解決當地菜農賣菜難、價格低的現狀外,餐飲公司每天還消耗大量的米麵和食用油。如此,田間地頭的蔬菜、榨油公司油料、磨面公司麵粉每天都透過他這個中間環節不斷迴圈,菜農的蔬菜賣出去了,腰包也鼓了。不僅如此,公司還向當地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記得收到大學入學通知書的那天,我還挽著褲腿在農田裡澆水。”張海龍說,農家的孩子知道農家,瞭解農民。當自己的餐飲公司初具規模時,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計劃讓村裡上了年紀的所有老人,都免費吃上自己公司做出的免費午餐,為老農人奉獻自己的愛心。

於是他將自己的這個想法告知了街道辦,街道辦力挺他的“愛心計劃”,於是為他找到了離餐飲公司約4公里的孫家張村。

免費午餐?這個真有!平度一小老闆已為80個老人送了769頓飯

張海龍離開村委會,支書孫聚琴與其握手告別。

“當時聽說張老闆要給我們村的所有老人提供免費午餐,我想都不敢想。”孫聚琴說,“這可是80名老人呀!”

769天前,專門為村裡老人做的第一鍋菜和第一筐饅頭送到了孫家張村老人的飯碗裡。自此,這項寡言的計劃開始了,而且堅持了下來,直到9月1日,整整堅守了769天。

769天裡,張海龍為80名老人做了1538個菜,蒸了近10萬個饅頭和1。1萬斤米飯。

老人笑了,村裡的民心凝聚了。民心,就在每天的一頓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