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這裡的牧民愛排球——內蒙古西部小鎮“排球熱”的背後(下)

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0日電題:這裡的牧民愛排球

——內蒙古西部小鎮“排球熱”的背後(下)

新華社記者魏婧宇 王春燕 勿日汗

(小標題)打球,不畏懼困難

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很難想象,昂素鎮的牧民要想痛痛快快約一場球需要克服多少困難。

以前最大的難題是沒有場地。近兩年,隨著排球運動蔚然成風,昂素鎮政府利用各種專案資金,相繼在15個嘎查(村)、社群建起排球場地,其中一處為排球館,其餘為露天場地。

昂素鎮黨委書記賀希格吉雅說,近年來投入了390萬元用於建設戶外排球場、更換照明設施、改善器材、組織排球比賽。下一步計劃在3個嘎查和社群建設排球館,這樣,絕大多數牧民就近就有排球館可以打球。

不過,這個“就近”也只是相對的。昂素鎮地廣人稀,面積4295平方公里,超過兩個深圳市,但常住人口不足8000人。

對喜歡打排球的牧民們來說,這意味著驅車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才能趕到一處排球場。不過,“道阻且長”已是“老皇曆”了。近年來,昂素鎮建成3條鄉道、58條村道,每個村莊都通了瀝青混凝土路和水泥路。

傍晚6點,牧民薩如拉從30公里外趕來,將車停在呼格吉拉圖家院子。草原上的夜間排球賽即將開始。

呼格吉拉圖在場邊當裁判,右手握著哨子,左手拿著電子計分牌的遙控器。一方得分,他揮動哨子,左手輕輕一按,牆上的計分牌上又多了一分。

排球迎面飛來,薩如拉小跑兩步,勢大力沉地將球回擊過網。隨著“咚”的一聲響,球出界了,觀眾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誇她力氣大,薩如拉笑呵呵地和大家揮了揮手。

在薩如拉看來,距離不是問題,輸贏也無關緊要,她只想體會運動帶來的快樂。

一個月前,鄂托克前旗農牧民排球文化藝術節在昂素鎮舉辦。比賽場地外設定了排球文化長廊,漫步其中能瞭解排球的歷史、規則和國內外著名球員。

“之前牧民們自發組織打排球,對排球文化、競賽規則瞭解不多,現在鎮裡組織排球比賽的同時,也在普及排球文化。”賀希格吉雅說,昂素鎮正大力建設排球體育特色小鎮,將同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氛圍營造兩方面工作,完善文化體系、基礎設施體系、賽事活動體系,不斷促進排球運動在當地的發展。

(小標題)排球,不止於體育

今年的鄂托克前旗農牧民排球文化藝術節中,46支參賽球隊裡有36支來自昂素鎮,而其中又有5支來自巴彥希裡嘎查。派出3支中青年隊和2支老年隊,巴彥希裡嘎查成為參賽球隊最多的嘎查,即便如此,仍有許多排球愛好者無緣參賽。

為了選拔參加排球文化藝術節的隊員,巴彥希裡嘎查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大家都想去,不讓參加還不開心,只能開會選拔。”巴彥希裡嘎查黨支部書記道格圖其木格說。

專門開會選隊員,村民們還都積極參會,這在幾年前是道格圖其木格難以想象的場景。她回憶說,以前牧民沒有打排球的愛好,閒下來就湊在一起喝酒打牌,嘎查通知開會,要麼稀稀拉拉來幾個人,要麼喝得醉醺醺參會。“如今大家有點時間就打排球,集體意識越來越強,嘎查開會、組織活動都能積極參加。喝酒鬧事的少了,鄰里關係變得更融洽。”

道格圖其木格也喜歡打排球,忙完工作,她換上運動服,走到院子裡的排球場。“嘎查工作人員經常和牧民們一起打球,一邊打球一邊交流,一些工作在球場邊就解決了。”她說。

網格員阿木古浪也發現,開始打排球后,牧民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密切。草原牧民居住分散,雖說是鄰居,近的相隔千八百米,遠的相隔十幾公里,平常來往不多。如今,大家一起打排球,經常見面,鄰里關係更好了。

牧民烏勒吉那順一家住在草原深處,和最近的鄰居相隔幾公里,經常十天八天見不到其他人。“也挺寂寞的,那又能咋辦呢?”他說。

2018年,烏勒吉那順到鎮裡參加培訓班,白天上課,晚上跟著其他牧民學會了打排球。

“打球好呀,幹完活聚在一起玩玩,比自己待在家好。”烏勒吉那順說,要不要去打球取決於白天勞累的程度,“累到60%都會去打球,累到80%就不打了,運動也要勞逸結合”。

立秋後的草原,牧草染上黃色,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以前牧民們總擔心天冷後無法暢快打球,而今年,巴彥希裡嘎查的牧民卻盼著冬天早點到來。“我們嘎查的排球館年底就能建成,以後再也不怕天冷打不成球了。”烏勒吉那順高興地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