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忽高忽低?警惕這兩種“低血壓”

據黑龍江交通廣播訊息,隨著近年來高血壓患者逐漸增多,“高血壓”也成為了越來越多市民關注的慢性病之一。據統計,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近3億,其中只有30。5%的高血壓患者被確診,確診患者中,只有46。4%接受了治療,治療患者中,只有29。6%能把血壓控制好。為幫助市民掌握正確管控血壓方法,記者採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張爍教授。

血壓忽高忽低?警惕這兩種“低血壓”

網路配圖(圖片來自微信公共圖片庫)

張爍介紹,高血壓是增齡性疾病,老年人是高血壓的高發群體,也經常合併多種疾病,綜合管理、控制血壓達標對於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改善患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但老年人具有其特殊複雜性,不僅常常表現為收縮期高血壓,也容易發生血壓波動,其中體位性低血壓(OH)及餐後低血壓(PPH)在老年人群十分常見,並隨年齡增多,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更為多見,同一患者也可並存 OH與 PPH。導致血壓忽高忽低,不僅引起血壓管理矛盾、加大了高血壓治療難度,還增加老年患者跌倒和骨折風險,也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顯著增高,應引起格外重視與關注。鑑於體位性低血壓及餐後低血壓的高患病率及高風險性,積極篩查、早期識別尤為重要。

血壓忽高忽低?警惕這兩種“低血壓”

網路配圖(圖片來自微信公共圖片庫)

如何防治體位性低血壓?

張爍表示,體位性低血壓是指由臥位、蹲位或久坐位轉換為直立體位後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也有一些老年人在站立3分鐘以後延遲出現血壓下降。可伴有腦血流灌注不足症狀,如頭暈、黑矇、乏力、噁心、視物模糊,以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持續時間多在5~10分鐘,也可長達20分鐘,嚴重者甚至暈厥、跌倒,造成意外傷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無明顯不適感,但同樣會發生暈厥和跌倒,還可導致認知功能受損、活動量減少、注意力難以集中或情緒易波動。

如何防治體位性低血壓?除了維持血壓穩定,還要透過改變生活行為方式來預防。

首先緩慢改變體位、分階段進行是本病的重要預防措施,特別是從臥位轉為立位時,動作要緩慢。站立前先做輕微四肢活動;睡醒後數分鐘再緩慢坐起,在床邊坐 1-3分鐘後逐漸過渡到站立位。其次要減量或停用可能誘發 OH的藥物。要改善基礎疾病的控制,如抗動脈粥樣硬化,控制血糖,治療帕金森病等。應避免長時間臥床,臥床時床頭抬高15°(度)-20°。白天坐斜靠背椅。避免洗澡水過熱或沐浴時間延長,避免用力過度或憋氣,避免飽餐和大量飲酒,提倡少食多餐、戒酒。高齡老人餐後應儘量限制運動,保持坐位或臥位,不宜飯後即刻站立。

出現症狀時儘快蹲、坐或躺下,有助於維持血壓,改善腦灌注。對於靜脈迴流差的患者建議必要時穿有壓縮性的衣物,例如彈力襪、腹帶等。鼓勵患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和耐力訓練、行為訓練、生物反饋增強療法,傾斜訓練等。站立時腿部交叉,避免劇烈咳嗽和長時間站立。

血壓忽高忽低?警惕這兩種“低血壓”

如何防治餐後低血壓?

張爍介紹,餐後低血壓多發生於餐後30~60分鐘,持續30~120分鐘。餐前血壓越高、餐後低血壓的發生率越高、血壓降幅也越大。可表現為頭暈、乏力、視物模糊、嗜睡、暈厥、跌倒等。老年人發生餐後低血壓且收縮壓降至120mmHg以下,全因死亡率增加69%。

如何防治餐後低血壓?張爍表示,高血壓合併 PPH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老年 PPH患者也應採取個體化防治對策,首先應著手改變膳食方式。

應適當調整降壓藥服用時間,避免藥物作用的高峰時段與餐後時間重疊,必要時更換降壓藥物。儘量在兩餐中間服用降壓藥。餐前血壓過高者可致更為嚴重的餐後低血壓。因此,首先應透過合理的降壓治療,使血壓達標,尤其要加強清晨血壓控制。不要擅自增加降壓藥劑量,如出現頭暈等症狀,首先需測量血壓,排除低血壓可能,或可透過動態血壓檢測(ABPM)瞭解自身血壓規律,以指導個體化服藥。

在生活行為上,老年 PPH患者可以進行飲水療法,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患者,餐前適量飲水 350ml(毫升)~480ml可減少餐後血壓下降幅度 20mmHg,並有效減少症狀發生。但心功能不全及終末期腎病患者慎用。改變膳食結構,建議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增加蛋白質比例,可避免餐後血壓迅速下降。進餐前避免飲酒。推薦少食多餐、減緩進食速度、避免膳食溫度過熱,儘量減弱餐後血容量的重分佈效應,避免大量血液湧入消化系統。血液透析者應避免透析時進食。老年糖尿病合併PPH患者建議坐位或半臥位進餐,餐後平臥休息半小時。餐後勿劇烈運動,如同時合併OH,建議餐後平臥半小時。

需要注意,體位性低血壓及餐後低血壓患者均存在猝死風險,一旦出現血壓驟降、頑固性低血壓等情況,需儘快採取醫療干預,糾正低血壓狀態。

張爍提醒,血壓還常常隨季節、溫度而發生變化,建議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在冬春、秋冬季節時(5~6月份及10~11月份)重新評估並適當調整治療方案。要保持生活方式穩定,養成固定的膳食習慣和睡眠模式,及時增減衣物,避免不合理增減降壓藥,保障血壓穩定持久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