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朋友體驗北京地鐵“無障礙”更新,站內還方便,站外仍有“障礙”

更新輪椅升降平臺、爬樓車,售票室設定低位視窗,“一鍵呼叫”按鈕預約無障礙服務……近日,北京地鐵全面改造無障礙設施並投入使用。這些設施殘疾人朋友用起來方便嗎?北京晚報邀請幾位殘疾朋友一同進行了體驗。

受邀體驗人:杜鵬和他的朋友

“當時,地鐵存在內外部無障礙設施無縫連線有死角,部分無障礙入口沒有無障礙標識,寬閘機沒有無障礙標識,遮蔽門無障礙標識不完善等狀況,給我們的體驗留下了一些遺憾。”坐著輪椅乘地鐵,杜鵬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問題。

2014年,北京小夥杜鵬和3個小夥伴共同創辦了東城區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和七八個小夥伴搖著輪椅探訪北京地鐵採集資料,19個月,17條線,318站……最終制作出《首都無障礙出行手冊-地鐵篇》。

體驗設施1

輪椅渡板基本實現全覆蓋

從進站口到上車不到3分鐘

上午9點58分,徐燕春和記者從北土城站C口出發,經王府井換乘,前往五棵松站。剛出第一部直梯,記者在站廳層就看見一名工作人員手持對講機,通知站臺的站務員做好準備。從第二部直梯抵達站臺時,站務員已手持渡板在離直梯最近的一扇地鐵安全門前等候。

殘疾朋友體驗北京地鐵“無障礙”更新,站內還方便,站外仍有“障礙”

二十幾年前,徐燕春因脊髓損傷不得不坐上輪椅,地鐵是她日常出行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公交車在路上情況更復雜,有時不靠站臺,有時人多擠不過去,地鐵出行更有保障一些。” 徐燕春說,

她身邊四五十名坐輪椅出行的朋友幾乎都是地鐵出行

“您去哪兒?”地鐵站務員友善地問道。“去王府井。” 徐燕春說。該名地鐵站務員一邊熟練地架設渡板,將徐燕春推上地鐵,一邊透過對講機通知王府井站的地鐵同事。從地鐵口進入,到乘坐上8號線地鐵,記者實測

全程用時不到3分鐘

殘疾朋友體驗北京地鐵“無障礙”更新,站內還方便,站外仍有“障礙”

小小的一塊渡板有多重要?眾所周知,列車停靠後車廂與站臺間會產生縫隙或高差,這會給輪椅上車造成一定困難。“特別是電動輪椅,自身特別重,旁人很難搬動,一旦遇到站臺和車廂之間不平或者縫隙大時,乘坐的人容易飛出去,會有很大危險。”徐燕春說,一旦架設完渡板,使用輪椅出行的朋友就能安全快捷地進入列車車廂。

據悉,

目前北京地鐵已實現輪椅渡板在所轄線路車站全覆蓋

。徐燕春表示,目前自己每日出行,工作人員看見她進站就會主動安排渡板,上下車時站臺的工作人員還會一對一負責接應。

“有時沒碰見工作人員,撥打96165熱線也能迅速解決。”

杜鵬對這一上下車渡板折射出的變化更有切身體會。杜鵬舉例說,自己在幾年前曾遇到過地鐵工作人員拿著渡板卻鋪錯了的情況,結果不但沒有了輔助作用,甚至還會造成危險。“如今工作人員對渡板的使用規範及服務態度,比起2014年都有了很大提升,不但渡板鋪得特別到位,輔助輪椅出行的上車動作也很到位。”

體驗設施2

升降平臺幾乎感覺不到晃動

從下車到地面全程用時11分鐘

10點23分,列車停靠在8號線王府井站的站臺。車門外早早等候的站務員跟上前去,將輪椅渡板鋪上。跟著站務員的指引,徐燕春很快找到了無障礙電梯的位置,進入到1號線的站廳。

相較於近年新開通的線路,1號線、2號線這些地鐵“老線”的無障礙設施相對落後,輪椅乘客需要透過爬樓車和輪椅升降平臺進出站。在1號線站廳到站臺的樓梯口,站務員叫來4位安檢員,一起將徐燕春和她的輪椅搬了下來。“升降平臺正在檢修,沒辦法使用,只能先這樣了。”一位站務員說。

10點58分,列車到達五棵松站。車站的站務員準時出現在了車門前,帶領徐燕春前往輪椅升降平臺。記者注意到,

在列車到達之前,站務員就已經把輪椅升降平臺降到了樓梯入口處,並且展開了平臺託板

。站務員只需將輪椅固定住,連線好控制器,就可以操作著升降平臺上樓。

走完這段樓梯,還有一段從站廳到地面的樓梯。相比從站臺到站廳,站廳到地面的樓梯更長,過道也更窄。“升降平臺雖然慢一點兒,但還挺平穩,坐在上面幾乎感覺不到晃動。”徐燕春說。“這是我們新換的升降平臺,比以前的承載力更高,電動輪椅也能用了。”站務員向徐燕春介紹。11點09分,升降平臺緩緩地將徐燕春送到了地面。從下車到地面,全程總用時11分鐘。

“以往出門坐地鐵,我們一般都繞著1號線、2號線走,儘可能坐新線,就怕給別人添麻煩。”徐燕春說,如今殘障人士出行大多選擇電動輪椅,新的升降平臺能夠解決電動輪椅上下樓梯的難題,給地鐵出行提供了更多方便。

體驗設施3

無障礙設施標識越來越細化

多渠道查詢一目瞭然

使用帶有輪椅標誌的無障礙標識一般較少、尺寸較小,且標識系統並不完備……在2014年編制《首都無障礙出行手冊-地鐵篇》時,這一情況曾給杜鵬和小夥伴留下了不小遺憾。“殘疾人本來行動就不方便,有些地鐵站的出入口分佈在立交橋的四個角落,一旦走錯路就更麻煩了。”杜鵬說,他們曾特別記下無障礙出入口旁邊的標誌性建築物資訊,方便殘障人士少走冤枉路,花費了很大精力。

如今,這一情況正大幅改觀。記者在1號線五棵松地鐵站附近發現,每一個地鐵口都標註了“本站無障礙設施位置圖”,且高度與使用輪椅出行的朋友視線持平。該位置圖不但標註了當前乘客的所在位置、無障礙升降平臺的設定位置,還留有無障礙設施服務電話。記者實測發現,

從撥打電話到有五棵松地鐵站工作人員詢問協助,全程用時不到5分鐘。

寬閘機沒有無障礙標識這一痛點,也有了明顯改善。“以前北京地鐵是在閘機上貼標識,如果遇到人流高峰,人乘坐輪椅從遠處過來時,往往找不到這個寬閘機。如果輪椅推到普通閘機前再臨時拐彎,容易跟人流有交叉,獨自出行的殘障人士就會有危險。”杜鵬表示,現在絕大部分地鐵站的寬閘機上方都有明顯標識,很容易找到相應位置。

“北京地鐵車站從2014年的318站變成了目前的459站,出行手冊已無法覆蓋全部資訊。但如今無論是撥打96165熱線諮詢,還是使用北京地鐵官網、APP查詢,無障礙設施資訊都一目瞭然。”杜鵬說,

特別是北京地鐵的APP,對殘障人士而言非常實用,無障礙設施資訊越來越細化

記者查詢北京地鐵APP看到,以1號線和8號線的換乘站王府井為例,搜尋該站,可以在設施服務一欄看到站內直梯、升降平臺、坡道、無障礙廁所的具體位置,還詳細標註了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無障礙呼叫裝置。比如1號線可以在B口、C口呼叫,8號線則可以在站臺無障礙廁所、站內電梯以及綜控室呼叫。

不過,杜鵬建議,APP的功能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們出行時經常會遇到某站直梯臨時維修或出現故障的情況,只能臨時請求人工協助。之前部分地鐵站的無障礙衛生間也因臨時改造而無法使用。如果工作人員能夠將地鐵站直梯、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的實時執行情況上傳,比如哪個時間段需要維保,哪個時間暫時不能使用,並在APP或者北京地鐵微信公眾號上及時釋出,就人性化多了,也更能體現北京的溫度。”

“很多人不知道北京地鐵有這些服務,甚至會用1號線、2號線過去的出行情況來概括北京地鐵如今的無障礙出行全貌。”杜鵬表示,他特別希望能夠有更多沒坐過地鐵或者不敢坐地鐵的老人、寶媽、臨時受傷的人以及各類別的殘障朋友去嘗試。“只有更多不同障別的人士願意去坐,北京地鐵才能更好地瞭解不同的無障礙需求,未來也才能有更好的提升。

美中不足

出了無障礙電梯,竟只能走機動車道

殘疾朋友體驗北京地鐵“無障礙”更新,站內還方便,站外仍有“障礙”

“無障礙出口建得挺好,但上來才發現沒路可走,太危險了!”上週六,張女士推著嬰兒車從10號線國貿站出站,剛從無障礙電梯出來,張女士卻發現,近在咫尺的人行步道,竟被兩道隔離護欄擋住了。

“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有一排矮欄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步道之間還有一排高欄杆,出來只能走機動車道。”走在車道上,後邊車喇叭催促聲響起,張女士也只能加快腳步。

記者在現場看到,國貿站的無障礙出入口位於國貿橋西北角。從出入口出來,頭頂是國貿橋立交匝道,出口前方是東三環輔路的右轉車道,後方是東三環主路直行車道。乘客到達地面之後,需要走一段30多米的右轉機動車道,才能到達長安街上的人行步道。

“現在地鐵站內的無障礙設施比較方便。可一走到站外,有時候就不太友好了。”

徐燕春告訴記者,身邊許多人在出行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無障礙出入口與市政道路的便道之間存在著高度差,雖然建了坡道,但有的地方坡度太大,十分不方便。也有的地方共享單車和電動車擺放不規範,堵住了通道,往往需要求助路人幫忙挪車,才能順暢的通行。“我們也向相關單位反映了部分問題,但站外的道路,有的是區屬的,有的是市屬的,權責劃分複雜,各站的地面條件也不盡相同,改造的難度也大。”徐燕春建議,應該有明確的部門牽頭,做好站外的銜接改造工作。

監製:劉昊

編輯:張楊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