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看到金榜題名的場景,例如在走向共和中,張謇高中狀元,眾人夾道歡迎,翁同龢也是對其相當看好。

不過話又說回來,狀元畢竟是每科只有一個,那麼這個眾人拼了命的狀元,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呢?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和范進中舉中的舉人不同,狀元不僅本人能夠獲得很高的待遇,而且能夠給家人帶來直接的榮譽和等級的上升,因為這涉及到了明清時期的封贈制度。

關於封贈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漢魏時期,其基本邏輯為,皇帝給予大臣以及其妻室和祖先以官爵或者名號的榮譽。史書記載:

官員本身稱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生者曰封,歿者曰贈。

而且,在這個制度之下還產生了誥命和敕命制度的區別,所謂誥命,包含著以上告下的意思。敕命,則是帝王封爵和告誡官僚使用的文書。具體而論,

對五品及其以上的封贈制度,稱之為誥命,六品到九品的則是敕命。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從漢朝到元朝,這項制度一直在不斷地演化,但沒有真正的規範化,直到明清時期,這項制度才真正成熟,使之常態化。

不過,明朝和清朝略有區別。

首先來看明朝,按照明朝的規矩,只要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推恩其祖先,一品官可以上封三代,二三品官可以封贈兩代,從四品到七品可以追贈一代,至於八品以下的官員,只能封自身。

而且被封贈的名號相當多,一共有42個級別,以前三品為例。

正一品 , 初授特進榮祿大夫 , 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從一品 , 初授榮祿大夫 , 升授光祿大夫。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正二品 , 初授資善大夫 , 升授資政大夫 , 加授資德大夫 , 從二品 , 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 , 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 , 初授嘉議大夫 , 升授通議大夫,加授正議大夫, 從三品,初授亞中大夫 , 升授中大夫 , 加授大中大夫。

簡而言之,這種封贈大體上是正一品到從九品,官的等級依次為18個,同時又在官職中分為初授、升授和加授3個類別。

當然,這些是針對官員本身,以及他們的祖父和父親的榮譽稱號,關於他們的祖母和母親,妻子也有另外的榮譽。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相比較於複雜的男性官員榮譽,女性的榮譽較為簡單,大體上分為九等。

首先是公侯伯等超級官員,他們不在品階之中,因此他們的夫人公爵被稱之為國夫人,侯爵被稱之為侯夫人,伯爵被稱之為伯夫人。

之後一品到二品為被稱之為夫人,三品為淑人,四品為恭人,五品為宜人,六品為安人,七品為孺人。

等到清朝時,清朝基本上覆制了明朝的制度,不過進行了稍微的調整。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例如,在給予官員及其家屬榮譽時,他們不僅會在官員上任時賞賜他們和家人,同時還提出了一個叫恩封的概念。

——這個概念是指,皇太后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帝的重大婚娶日,還有戰爭的勝利時刻,為了慶祝對官員進行賞賜。

而且,在針對官員的祖母以及母親妻子等進行榮譽賞賜也進行了調整。

根據清會典記載:外命婦的封號:

文武正從一品的妻子冊封一品夫人﹔而滿漢公、侯、伯妾則分別封一品夫人;正從二品夫人;正從三品淑人;正從四品恭人﹔正從五品宜人;正從六品安人﹔正從七品孺人﹔正從八品孺人﹔正從九品孺人。武職八旗八品以下,綠旗營七品以下妻無封,之後又後改為綠旗營正七品妻封孺人。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真的有人考中了狀元,那麼他的家人又可以獲得什麼榮譽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得分清楚到底是什麼狀元?

首先來看文狀元,明清時期的文狀元一般都預設為六品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翰林院編修一職。當然,在有些時候,狀元也會被重點培養起來,得到庶吉士的重點照顧,未來將會朝著宰相位置發展。

但不管怎麼說,

文狀元的初始階段只有6品。

根據明清的制度:正六品,初授奉直郎,升授承德郎。

而從六品,初授承務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幹出身授宣德郎。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而狀元郎的女性家屬則被定位為六品安人榮譽,因此她就沒有影視作品中常出現的誥命夫人稱號,而被稱為敕命夫人。

那麼武狀元又是什麼樣子呢?根據明清時期的制度,武狀元大多數所授予官職為前鋒參領、護軍參領等,職位一般是從六品,偶爾也會有也有從五品

不過和文狀元的受封方式不同,清朝有額外的規矩,正五品武德將軍,從五品武略將軍。正六品為昭信校尉,從六品忠顯校尉。

在女性親屬的受封上兩者基本相同,不過從五品的武將可以獲得一人的榮譽,勉強踏入誥命夫人的門檻。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不過,雖然朝廷給予了官員家屬充分的待遇,但是這一切都繞不開一個妻妾之別。常言道,古代的孩子可能只有一個父親,但多數時候他們會有好幾個母親。這時候朝廷又給予了更細緻的劃分。

一般來說,明清時期都規定,嫡母還在世的時候,那麼生母就不可以獲得分封,而且,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子。不得不說,在古代社會,正妻子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即使孩子考中狀元也無可奈何。

不過話又說回來,榮譽雖然可以讓人自豪,但是這些榮譽有沒有什麼具體的特權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從目前儲存完好的明清誥命來看,封贈制度在古代社會非常受重視,他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各種特權,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例如,在一些史料記載中,一些一品誥命夫人可以囂張跋扈,貪汙受賄無所不為,甚至可以直接干預地方官員判案。

在古代,兒子中狀元,母親可封為誥命夫人,那麼父親可以封什麼?

關於他們的特權,從來都不限制在紙面上,更多的得益於他們的兒子或者孫子的權力。

例如狀元的祖父母和父母,雖然只是一個區區安人,但多數情況下可以影響到一個縣令的行政,而且在地產和稅收方面獲得相當恐怖的特權。

因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確適用於狀元。畢竟范進中舉都能瘋掉,更何況是一個開局就入了門檻的狀元。他們只要不犯大錯,他們都有能力讓自己的父母躍入誥命之列,那份榮譽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