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行刺,嘉慶皇帝究竟招惹了誰?

作者:高成兒

兩百多年前的嘉慶八年,北京菜市口還沒有地鐵站,仍然是處決犯人的地方。早在明朝,這裡就是周邊最大的蔬菜市場,沿街菜店頗多,正因為人流密集,所以統治者要把刑場設在這裡,讓老百姓都能看看死刑犯的下場,起到震懾作用。

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行刺,嘉慶皇帝究竟招惹了誰?

在這一年處決的人犯中,有一位叫陳德,被朝廷判處磔刑,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千刀萬剮”,只見劊子手先割掉了鼻子、嘴巴,然後從左臂開始,一刀一刀地片,只剩白骨了,又著手處理右臂,然後是胸部、背部。陳德鮮血直流,後來血流乾了,只流出黃色的液體。由於實在是過於痛苦,他要求劊子手儘快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想到劊子手卻說:“上有旨,令爾多受些罪!”皇帝特意交代了,不能讓你痛痛快快地死去,必須最大程度的折磨,真是蛇蠍心腸。

陳德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叫陳對兒,一個叫陳祿兒,都沒有年滿16歲,按照清朝的法律是可以免死的,發配邊疆為奴。可就連這麼小的孩子,嘉慶皇帝都不願意放過,通通判處絞刑。更殘酷的是,陳德被千刀萬剮時,官府還特意把兩個孩子押到刑場,眼睜睜地看著爸爸被一刀一刀地弄死,實在是過於殘酷了,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陳德不過是個無業貧民,嘉慶皇帝為什麼要和父子三人過不去呢?這要從一個月前說起。

從乾隆末年開始,白蓮教起義席捲各地,清政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總算將起義基本鎮壓,看著捷報,嘉慶皇帝非常欣慰,老爸留下的爛攤子總算收拾掉一部分了,給前任擦屁股的工作也不好乾呀!為此,他決定去遵化謁陵,將好訊息告訴列祖列宗。經過湯山、三家店、大新莊、白澗等處行宮,總算到達東陵,嘉慶皇帝拜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裕陵,每謁一陵,還沒走到碑亭就開始慟哭,隨後步行入隆恩門,在寶城前行禮。雖然表面上很憂傷,但心裡很高興,帶著報功獻禮的心情來的。迴鑾後,他沒有立即回到紫禁城,先去南苑的幾個行宮轉了一圈,打個獵放鬆身心,之後去了京城西北的圓明園,白天看看戲,晚上和嬪妃們在床上交流談心,生活有滋有味。

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行刺,嘉慶皇帝究竟招惹了誰?

結束了東陵之行和南苑、圓明園之旅,嘉慶皇帝是時候返回大內了,鑾駕由景山南面的神武門進入,嘉慶皇帝順利進入了紫禁城,可好心情卻瞬間蕩然無存。一個叫陳德的老百姓突然衝出來,手裡拿著刀,準備行刺皇帝,一百多名侍衛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刺激的場面,個個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是好。幸虧定親王綿恩、駙馬拉旺多爾濟帶著幾個人衝了上去,和陳德肉搏,才順利將其抓獲,混亂中,綿恩的袖子被刺破,侍衛丹巴多爾濟三處受傷。聽完彙報,嘉慶皇帝整個人都不好了,內心充滿了震驚、憤怒與失落。

“朕為天下共主,以誠心御下,毫無猜忌,此中外所共知共見者。八年以來,雖無仁政及民,然亦不敢妄行誅戮,既不妄殺,有何仇怨”,嘉慶皇帝自認為是個中規中矩的皇帝,儘管沒有給老百姓推行仁政,但也沒有濫殺無辜,他無法理解陳德,為什麼偏偏要冒生命危險來行刺,好像自己也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回首事發之日,隨行人員、安保人員的表現,皇帝更感到憤怒與失落,他怒批道:“然御前侍衛及各項人等,彼時不下百餘人,而奮不顧身、擒捕兇犯者,只此六人;在綿恩、拉旺多爾濟等六人,受恩故厚。然百餘袖手旁觀之人,竟無一受恩者乎?綿恩系朕之侄,拉旺多爾濟系朕之額駙,固應休慼相關,朕懷深慰。然百餘袖手旁觀者,豈無朕之至親?豈非世受國恩之臣僕乎?見此等事竟如此漠不關心,安望其平日盡心國事耶?朕之所深懼者,在此而不在彼。諸臣具有天良,自問於心,能無愧乎?”

一百多個人伴駕,關鍵時刻靠得住的,只有可憐的六個人,其中兩個還是親戚,嘉慶皇帝痛心疾首,怎麼就養了這麼多酒囊飯袋,以前口口聲聲說要忠君報國,真需要玩命派上用場了,個個傻站著看戲。危急時刻都不作為,平時更是混日子的,他還要求人們好好反省,摸著良心仔細問問。

由於綿恩、拉旺多爾濟等六人有功,嘉慶皇帝予以賞賜,綿恩的衣服被陳德刺破了,賞御用補褂一件,封他的兒子奕紹為貝子;拉旺多爾濟也賜補褂,兒子封為輔國公;丹巴多爾濟表現出色,封為貝子,在御前行走。另外三人也給予世襲三等男、騎都尉的好處。這些是賞的,當然還有罰的,嘉慶以門禁廢弛為由,將護軍統領副都統阿哈保、副都統蘇衝阿革職,其他責任人員也受到了大大小小的處分。

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行刺,嘉慶皇帝究竟招惹了誰?

為了挖出陳德的行刺原因,嘉慶皇帝派出豪華陣容會審,先安排軍機大臣會同刑部沒日沒夜的問,隨後又命令滿漢大學士、六部尚書、九卿科道加入,上層的高官幾乎都參與了,面對的竟然是個沒有任何官職,也沒有多少錢財的草民。經過嚴刑拷打,陳德供認完全是個人行為,背後沒有主使,他的人生經歷也全盤托出,令人唏噓不已。

用四個字概括陳德的遭遇:一生為奴。曾經有部電視劇也叫這個名字,主角是恭親王奕訢,講訴了他身為皇子,卻給咸豐、慈禧夫婦一生為奴的故事。奕訢是奴才,那麼陳德就是奴才的奴才。他的童年時代是在山東度過的,剛剛出生八個月,就被父母帶到了外地,給當官的做家奴,嚐盡了人情冷暖。後來二老相繼去世,陳德在山東生計無著,只好回到北京謀生,因為那裡還有表姐、外甥能夠投靠。抵達京師後,住在西城能仁寺,陳德別無所長,只能去做家奴,給一個又一個官員打工,比如工部的沈員外、侍衛繃武布、兵部筆帖式慶臣等等,前後換了六個僱主。

嘉慶三年,陳德又被主人以十五吊錢的價格賣到了城北孟明家做廚子,三四年後,他的媳婦不幸去世,八十歲的岳母因意外癱瘓,接連的家庭變故使陳德備受打擊、負債累累,為了緩解經濟壓力,他不得不安排十三歲的長子也外出打工,就跟自己一樣,到官宦人家為奴。面對生活的不幸,陳德常常在院裡借酒消愁、啼哭打鬧,很快,噩運又來了,孟明嫌棄陳德家裡人口太多,做事的人太少,價效比過低,將陳德無情解僱了。被裁員後,他失去了生活來源,只好又去投靠外甥,沒想到剛進門,發現表姐過世不久,外甥也很心塞,而且他們家經濟條件也不行,生活困苦,根本不好意思長住。

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行刺,嘉慶皇帝究竟招惹了誰?

走投無路的陳德又去投奔朋友,住在東華門外,他每天都外出求職找工作,可怎麼找都找不到,眼看錢包日漸枯竭,陳德不得已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到了當鋪。回想自己的一生,伺候過這麼多官員,他們個個錦衣玉食、僕妾成群,自己卻一無所有、窮困潦倒,社會的不公、官場的腐敗,使陳德忿忿不平,萌生自殺的想法。某次外出,看到有人修整道路,他明白皇帝馬上要出來了,因為以前曾在內務府服役,往宮裡宮外送過物件。遂決定行刺皇帝,結束自己悲催的人生。於是跑到神武門外,等鑾駕出現,就拿起刀上前刺殺,可惜陳德晚了一步,嘉慶皇帝都進入順貞門了,他才鼓起勇氣跑出來,連皇帝的面都沒看到,就被侍衛們逮捕。

讀完這些供詞,嘉慶皇帝、朝廷大員都感到難以置信,加大了審訊力度,按照他們的想法,背後肯定有人指使,水肯定非常深。然而,任憑官員們怎樣用刑,陳德還是堅持說都是一人所為,沒有勢力安排他這樣做。後來嘉慶皇帝乾脆停止了審訊,準備結案,他先是表揚審訊官員,說他們“忠君為國”“盡心窮詰”,然後怒批陳德,說他就像是條惡狗,咬人、亂叫,那是本性使然,不需要什麼幕後主使。皇帝更害怕有人利用此事,將陳德說成政敵安排的刺客,牽連無辜,釀成新的動盪。很快,陳德被押送菜市口行刑,為了斬草除根,以洩心頭之恨,嘉慶皇帝公然違背法律,把兩個未成年的小孩也處以絞刑。在人治高於法治的獨裁時代,法律是制約老百姓的,不能制約統治者。他們頒佈的《大清律》,轉眼間就可以憑藉個人好惡公然違背,如同兒戲一般。

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行刺,嘉慶皇帝究竟招惹了誰?

經過此事,嘉慶皇帝看到了底層窮苦百姓的憤怒,走投無路的人,是可以鋌而走險,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置最高統治者於死地。反正橫豎都是死,不如奮起反抗,魚死網破。像陳德這樣的人,全中國還有很多,他們就像一捆捆乾柴,只要稍微有點火星,立即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給予清廷沉重打擊。嘉慶皇帝還看到了那些尸位素餐、渾渾噩噩的官員、隨從們,平時只知道貪汙受賄、魚肉百姓,真需要他們幹事擔事了,卻兩手一攤、無所作為。有這樣的君臣,這樣的百姓,大清這艘千瘡百孔的破船,只能在黃昏中繼續沉淪。

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