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學生暈倒離世,呼喚AED儘快實現校園全覆蓋|新京報快評

12歲學生暈倒離世,呼喚AED儘快實現校園全覆蓋|新京報快評

首都師範大學昌江木棉實驗學校師生們參加AED裝置使用、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能培訓。圖/海南省昌江政府網

近日,南都記者接到報料稱,11月13日下午,廣東東莞市某學校一名12歲學生在教室暈倒後被送往醫院,於11月15日凌晨不幸離世。根據家長提供給記者的死亡通知書,該生死亡診斷為心臟驟停,心肺復甦後爆發性病毒性心肌炎等。

患者心跳驟停時,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但從家屬透過警方提供的監控影片,並沒有看到校醫對其使用AED。

該校校長也證實,目前校園內暫未配備AED。當地政府部門迴應稱,將督導校方做好後續處置工作。為避免悲劇重演,家屬建議在校園內配備AED。

這一建議是合理的。事實上,AED也應該成為學校的標配,實現所有學校全覆蓋。

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4。4萬人猝死,心臟驟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也不乏在校學生。但與之相對的,是我國目前猝死的搶救成功率不到1%。

2021年教育部、中國紅十字會聯合釋出《關於進一步推進學校應急救護工作的通知》,加大對學校師生的應急救護培訓力度,並將應急救護培訓正式納入學生軍訓內容。中國紅十字會還聯合各方力量推進AED、應急救護一體機進校園,助力安全校園建設。

2022年,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13部門再次聯合通知,要求開展“救在身邊 校園守護”活動,推進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完善學校急救標準,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加強師生應急救護培訓,提高校園應急救護能力。

12歲學生暈倒離世,呼喚AED儘快實現校園全覆蓋|新京報快評

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右)現場演示AED裝置使用方法。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儘管國家層面發過多次通知,但各地對在校園推廣配備AED的力度並不相同。而這當中,北京和海南的經驗值得借鑑。

去年8月,北京市教委印發了《關於做好校園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配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區各校充分認識AED配備的重要意義,加大AED配備力度,確保每校至少配備一臺。截至2021年底,首批AED一體機配送工作已完成,共計配送1469臺。

據新京報上個月的報道,目前,北京全市地鐵站、火車站及學校均已實現AED配置全覆蓋,現場人員已使用AED及時除顫,成功搶救數名患者。如10月22日,國際關係學院足球場上一名男生突然倒地,危急之下,多名同學利用校園AED對其展開營救,在一次電除顫外加一組胸外按壓後,該生終於恢復了意識,目前身體狀況良好。

近年來,海南也把在各中小學安裝AED納入為民辦實事事項,在裝置安裝到位後,還對各地學校的教職工進行了實操和線上培訓,截至2021年共培訓師生94。19萬人。而此次事發地廣東東莞,雖然已經做到了地鐵站AED全覆蓋,但學校目前仍未能實現全覆蓋,此次事發學校就沒有配備AED。

一組組資料和一個個案例,都說明了AED全面覆蓋校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其實,無論是成功搶救突發症狀的同學,還是防患於未然,實現AED校園全覆蓋都十分重要。為每所學校配備AED,經費開支其實並不多,但意義重大,能夠進一步減少校園突發安全事故的發生,最大程度保障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

再次發生的校園悲劇也提醒,應加快推廣AED進校園,透過設立專項資金的方式,儘快落實AED校園全覆蓋,以及學校實操培訓的全覆蓋。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著手,充分發揮AED“救命神器”在危急時刻的關鍵作用,切實做到“救在身邊 校園守護”,護佑校園裡的每一名師生。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劉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