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橄欖山眺望耶路撒冷老城

耶路撒冷日,是以色列的一個假日,紀念的是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中以色列大勝奪下約旦控制的東耶路撒冷隨後“統一”耶路撒冷的事件。

藉著這個日子我們來說說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字。

1922年,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從一位中國買家那得到了一份在敦煌發現的古物,《序聽迷詩所經》。研究梵文和佛學的高楠順次郎似乎無法解讀這個中國古經,於是他讓另一位日本學者羽田亨進行解讀。羽田亨說,“一眼看下去,這是中國的景教經典。”

日本研究景教的學者佐伯好郎其後研究認為,這份《序聽迷詩所經》作成的年份應在635到638年之間,即唐貞觀9年至貞觀12年。

在這個1300多年前的漢字經文裡,卻寫著我們今天都很熟悉的故事。

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羽田亨寫的《景教經典序聽迷詩所經に就いて》截圖

“天尊當使涼風向一童女。名為末艶(豔)。涼風即入末豔腹內。依天尊教。當即末艶懷身。為以天尊使涼風伺童女邊。無男夫懷任(妊)……末艶懷後產一男。名為移鼠。……此天尊在於天上。普署天地。當產移鼠。迷師訶所在世間居見明果在於天地。辛星居知在於天上。星大如車輪。明淨所天尊處一爾。前後生於拂林園(國)烏梨師斂城中。”

末有“無男夫”懷孕,生下了移鼠,這正是所謂瑪麗亞處女懷孕生子的故事,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地名,拂林國烏梨師斂,“拂林國”的現多認為是拜占庭帝國,而烏梨師斂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耶路撒冷。

這就是唐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裡派,在大唐稱為景教,雖然有著基督教的背景,但十分中國化,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明朝天啟三年至五年期間(1623-1625年左右),西安崇仁寺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漢字書寫著《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後被發現其內容為基督教相關,引起了當時在華的傳教士的注意,並將其碑文翻譯成了多種歐洲文字進行研究。

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碑上記載著:“太宗文皇帝,光華啟運,明聖臨人,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佔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635年),至扵長安。”

同時,這塊石碑上除了漢字,還刻著曾在中東地區使用很廣的語言文字,敘利亞文。

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於是,我們知道景教人士用的是敘利亞文。回看《序聽迷詩所經》中的譯名,和今天敘利亞文的名稱對比,也十分有意思。

敘利亞語的耶路撒冷是“ ܐܘܪܫܠܡ (ʾŪrišlēm)”,翻譯成“烏梨師斂”(原文用了斂的異體字“僉殳”)。

唐代的中古漢語中,斂大概發音是“liém”,比較好的保留了ʾŪrišlēm的原音。

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同樣,《序聽迷詩所經》中還有多個譯名比較有意思,見下圖

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今天在伯利恆地區,阿拉伯人的教堂裡依舊可以找到敘利亞文的經書,或許阿拉伯文中關於這些術語的用法,也受到了敘利亞文的用法,所以阿拉伯語版聖經裡的耶路撒冷是 أُورُشَلِيم ,和希伯來文拼法略有差異,而和敘利亞文的拼法更為接近。

當然,現今的阿拉伯語中的耶路撒冷是指 القدس,但以色列官方更多使用“أُورُشَلِيم القدس ”,命名也成為了衝突的一部分。

耶路撒冷在唐朝的中文名,你知道多少?

2013年7月我在伯利恆看到的敘利亞語經書

人類歷史中,流傳千古的往往是大帝國的首都,如尼尼微、羅馬、長安、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等等,耶路撒冷從未做過大帝國的首都,她只是西亞死海到地中海之間一座小小的山城,但這裡誕生了影響了世界的信仰,從而有了太多的傳說與故事,給了我們浪漫的想象。

公元七世紀時,它的一些故事也傳到了長安,傳到了大唐,擁有了一箇中文名,或許是她在歷史上第一個中文名,“烏梨師斂”。

參考資料:

1。《景教經典序聽迷詩所經に就いて》 1926 羽田亨

2。漢字古今中外讀音查詢 | 語言維基

3。維基百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中英文詞條及維基詞典

4。Christian Literature in Chinese Contexts, John T。 P。 Lai, 第12頁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