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偏袒”F-35,薩博與洛馬“宿怨”加深

近期,一直以來風波不斷的加拿大新一代戰機採購爭端再起。

9月底,在加拿大下議院的一次聽證會上,薩博加拿大公司公開對加拿大政府在戰機採購競標環節“偏袒”洛馬公司表示不滿。

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偏袒”F-35,薩博與洛馬“宿怨”加深

薩博公司為加拿大準備的“鷹獅”戰鬥機。

薩博加拿大公司總裁西蒙·卡羅爾(Simon Carroll)表示:

(加拿大)政府最近的宣告表示,加拿大正在與我們的競爭對手就成本、交貨時間表和經濟利益進行談判……就這些關鍵因素進行談判是不正當的。競標者對這些因素應該作出承諾,然後作為競爭過程的一部分被評估。

今年3月,加拿大曾表示將以150億美元的價格選購88架F-35;但此後加拿大采購部長菲洛梅娜·塔西(Filomena Tassi)澄清說,關於採購F-35的合同還沒有簽署,雙方仍在就成本、交付時間以及能夠給加拿大帶來的經濟效益等問題進行談判。

也因此,加拿大政府保留了與薩博公司談判的可能性。但顯然,薩博加拿大公司對於自己的“陪跑”狀態相當不滿。

目前,薩博公司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會針對加拿大政府的這一做法採取法律行動,但薩博發言人西拉·富勒頓(Sierra Fullerton)在給加拿大新聞社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

薩博公司在定價、交貨時間表和加拿大工業的經濟利益方面向加拿大政府作出了堅定的承諾。

不過,即便薩博如此不滿,但按照目前的發展形勢,如果沒有出現影響力極大的意外因素,加拿大采購F-35的相關合同大機率會在今年年底簽署。

加拿大與F-35的“緣分”

這實際上並不是加拿大空軍第一次選擇F-35飛機。

早在2010年的時候,加拿大就針對下一代戰鬥機的問題做出了決策。當時加拿大政府計劃以86億美元的價格採購65架F-35戰機,用以替換CF-18“大黃蜂”戰鬥機。

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偏袒”F-35,薩博與洛馬“宿怨”加深

加拿大對於F-35專案並不陌生。

從1997年開始加拿大一直以三級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專案”的研發,在其中投資了6。13億美元,並獲得了部分設計製造工作的分工份額。

因此,基於加拿大對F-35專案的貢獻,以及美國和加拿大兩國聯絡極其密切、一體化程度極高的軍事體系現狀,引進F-35對加拿大來說確實是較優策略。

但2015年,由於加拿大國內政局變化,F-35的引進被擱置了。特魯多及其政府團隊認為,F-35的引進沒有經過公開招標,應不予承認。

在新一屆政府的推動下,2017年,加拿大啟動了名為“未來戰鬥機能力專案”的新一代戰機全球招標工作——F-35迎來了包括美國波音F/A-18E/F“超級大黃蜂”、歐洲“颱風”戰鬥機、法國達索“陣風”戰鬥機、瑞典薩博JAS39戰鬥機的全面競爭。

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偏袒”F-35,薩博與洛馬“宿怨”加深

不過,由於美加之間的密切聯絡,加拿大表現出來的整體傾向依然是更為偏好美國戰鬥機,尤其是F-35。

“陪跑者”紛紛退出

最先看清這一局面並退出競爭的是法國達索。2018年11月達索宣佈放棄了這一專案的競標。達索公司執行長埃裡克·特拉皮爾在2019年5月的法國議會聽證會上對此作出瞭解釋:

基於傳統英聯邦體系的‘五眼聯盟’國家,在重大政治和軍事專案中會選擇相互抱團,而排斥與法國這樣的歐陸國家溝通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下,達索試圖將“陣風”戰鬥機出口給‘五眼’聯盟國家,在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達索的這一解釋顯然有理有據。歐陸國家和英美之間存在久遠而明顯的矛盾;即便是二戰之後,法德和英美之間爆發出嚴重矛盾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偏袒”F-35,薩博與洛馬“宿怨”加深

但除去以上歷史與政治因素,“陣風”戰機在競爭中的劣勢也相當明顯。作為二戰後西方國家中最追求軍事研發體系獨立自主的國家,法國的軍隊裝備規模有限,因此法系裝備,包括戰鬥機的研發和生產費用相當高昂——在價效比這方面,“陣風”劣勢。

因此,法制裝備的潛在客戶,往往是那些不願意或者買不到美製裝備,但立場和陣營上比較親西方、又國防預算不菲的國家。但這類國家或者說潛在客戶的數量並不多,所以在現代戰鬥機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昂貴後,“陣風”戰鬥機的銷量就變得遠不如它的前輩“幻影”——顯然,加拿大不屬於這樣的客戶。

達索退出後,空客也公開指責加拿大政府對於F-35的偏袒,並在次年退出競爭。

而波音公司則在2021年底被淘汰,原因是加拿大認為F/A-18E/F戰鬥機無法滿足其一些專案要求。

至此,F-35的競爭對手就只剩下了瑞典薩博公司的JAS39。

薩博與洛馬的“宿怨”

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偏袒”F-35,薩博與洛馬“宿怨”加深

JAS39在設計時非常注重採購和使用成本的控制——這也是薩博公司在技術能力大幅提升以後,最新推出的JAS39反而從JAS37的中型機“縮水”成了輕型戰機的原因。

對於國土面積不大、經濟體量有限,軍事戰略以自我防衛為主的小國來說,JAS39的全壽命成本和效能頗有吸引力。也因此,直至十多年前,該機的外銷成績都頗為不錯。

但當F-35開始成熟,JAS39的外銷就開始不斷遭遇挫敗。三代機和五代機之間的效能代差,使得類似JAS39這樣的歐洲現有機型,即使是在沒有場外因素干擾的環境下,也難以與F-35在招標競爭中抗衡,除非有著極為明顯的成本控制優勢。

此外,由於全球政治和軍事形勢的變化,很多國家在先進戰機的採購中,更加偏好效能具有優勢的裝備,並希望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

這使得JAS39在與F-35的競爭中,劣勢被進一步放大:近十年的全球軍貿市場上,JAS39屢屢被F-35搶走潛在客戶,即便是與瑞典極為親近的芬蘭,也在下一代戰鬥機中選擇了F-35。

儘管在加拿大新一代戰鬥機招標上,薩博付出了遠比達索與空客更為堅韌不拔的努力,但它面臨的困難和不利因素也遠遠超過了這些歐洲製造商。因此,結局早已註定,薩博憤怒的指責並不能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