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顏值”?小心個人資訊洩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對美的評判,各有各的標準

近年來

一種給“顏值”打分的軟體出現了

一張正臉照

就能給出具體的分值

但你知道嗎?

就是這樣一款

看似有趣的軟體

竟是洩露你個人資訊的“罪魁禍首”

前段時間,上海警方辦理的一起

洩露個人資訊案件中

就與這樣一款“顏值”打分軟體有關

開發者透過這款

所謂的“顏值”打分軟體

先後竊取了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嚴重侵犯了公民的個人隱私

1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釋出5件依法懲治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典型案例。該批典型案例涵蓋對公民徵信資訊、生物識別資訊、行蹤軌跡資訊、健康生理資訊等不同型別個人資訊的全面保護,

體現了檢察機關依法從嚴懲治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的政策導向。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要“加強個人資訊保護”。最高檢第一檢察廳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強化履職擔當,不斷加強對公民個人資訊的司法保護。2019年至今年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嫌疑人1。3萬餘人,提起公訴2。8萬餘人。

李某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是典型案例之一。2020年6月至9月,某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軟體開發人員李某製作了一款可以竊取安裝者手機內的照片的軟體。

當手機使用者下載安裝該軟體開啟使用時,軟體就會自動獲取手機相簿的照片並且上傳到李某搭建的伺服器後臺。李某將該軟體釋出在暗網某論壇售賣獲利。

隨後,李某為炫耀技術、滿足虛榮心,

又將該軟體偽裝成“顏值檢測”軟體,

釋出在某論壇供網友免費下載安裝,以此方式竊取安裝者手機相簿照片1751張。其中,含有人臉資訊、姓名、身份證號碼、聯絡方式、家庭住址等100餘條公民個人資訊。

2020年9月,李某又用虛擬幣在該暗網的論壇購買“社工庫資料”並轉存於網盤。2021年2月,李某為炫耀自己的能力,明知“社工庫資料”含有戶籍資訊、車主資訊等,仍將網盤連結分享到150人的“業主交流”QQ群。經去除無效資料、合併去重後,該“社工庫資料”包含公民個人資訊共計8100餘萬條。

2021年3月9日,公安機關將李某抓獲。同年8月23日,奉賢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以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

“在生活中,下載不明網站連結,使用所謂“顏值檢測”軟體,隨意丟棄含有個人資訊的快遞包裝等,都有可能造成個人資訊洩露。”

上述負責人表示,各地檢察機關在依法從嚴打擊犯罪的同時,對辦案中發現的管理漏洞,及時透過制發檢察建議促進源頭治理。2020年,最高檢向工信部發出檢察建議,圍繞網路黑灰產業鏈條整治、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資訊等問題提出了治理建議。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21)》顯示,近一年來,因個人資訊洩露、垃圾資訊、詐騙資訊等原因,網民總體損失約達805億元。82。3%的網民感受到由於個人資訊洩露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加強個人資訊保護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高度關注的問題。”該負責人指出,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實踐和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型別的界定、刑事處罰標準的確定,以及龐雜的資訊數量核查等,都成為司法實踐亟需加強指導的問題。

檢測“顏值”?小心個人資訊洩露

除此之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還有不少諸如此類的非法軟體

侵入了我們的生活

在我們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快樂時

有意無意中損害了自身的合法權益

來跟團團進一步看看吧

手機上看不見的隱患

廣州大學生李同學近來發現手機電量消耗得特別快,充滿電用不了半天。以前一個月30G流量夠用,如今只能用半個月,“明明什麼程式都沒開,手機流量還是攔不住地減少,感覺手機裡有‘內鬼’”。

李同學到手機品牌店諮詢,工作人員開啟手機工作列後,發現有一個空白程式一直在執行。“不知道什麼時候安裝上的,也不知道是怎麼把這個程式‘喚醒’的。工作人員說如果實在刪不掉就只能刷機了。”李同學說。

經調查發現,這種沒有名稱、圖示透明的方式隱藏在手機裡的軟體,是最新出現的一類不法軟體。

檢測“顏值”?小心個人資訊洩露

透明不法軟體在手機桌面上看不到,長按出現解除安裝等提示,應用管理中顯示為空白圖示。

不法軟體是如何被安裝到手機上的?

“利用廣告、推送等方式,在使用者易觸位置,如‘關閉’‘跳過’等按鈕中藏入下載連結,一旦使用者不經意點選,手機後臺便開始悄悄下載。”中國金融認證中心高階安全專家表示,有的透明不法軟體甚至利用其他軟體進行捆綁安裝,“有可能機主根本沒點錯按鈕,也會在不知不覺中下載了不法軟體”。

廣州劉女士在一次下載軟體時,偶然發現手機被安裝上了不法軟體。

她反覆嘗試解除安裝未能成功,推送廣告的行為也沒有停止。

專家分析,透明軟體在後臺長期開啟,

不僅額外消耗手機電量、流量,頻繁彈窗推送廣告,還會透過技術手段使手機按鍵失效,強制使用者觀看廣告。此外,一些惡意軟體甚至誘導使用者開啟麥克風、攝像頭等許可權並進行鍵盤記錄,竊取使用者照片、通訊錄、簡訊、位置等個人隱私。

“吸金”套路多

1。推送廣告賺取分紅

劉女士說,自從手機裡有了透明不法軟體後,解鎖螢幕時都被迫先看廣告。點選頁面上的“解鎖”,甚至會觸發新的廣告推送。

專家說,透明軟體本身沒有實質性功能,但一些無良開發者透過往裡加入各種功能盈利。廣告分紅一般透過使用者的觀看次數、點選跳轉次數、下載量等資料進行計算,開發者透過埋伏功能強制推送廣告獲利。

2。誘導下載惡意扣費

佛山白領吳先生近日發現,手機出現一款名為“XX騎士團”的遊戲,每個月被扣掉10元錢。吳先生仔細檢視發現,該款遊戲是無意中從瀏覽器下載來的。“想投訴也不知道投訴誰,只能吃啞巴虧。”吳先生說。

3。獲取使用者資訊實施商業目的

深圳程式設計師王先生父親的手機裡頻繁出現廣告彈窗,他仔細檢查發現,手機隱藏的透明軟體,是某購物軟體的小外掛。

“父親說這個購物軟體是點選微信上別人發來的連結之後下載的。第一次開啟購物軟體時彈出的許可權都點選了‘允許’。”王先生說,由於該款透明軟體捆綁於購物軟體,因此,在購物軟體中輸入的商品資訊和瀏覽記錄可能會被記錄下來。隨後,王先生嘗試在父親手機上開啟其他購物軟體,發現頁面中出現了瀏覽過的同類別商品。

“這個透明軟體裡被嵌入了第三方SDK功能包,會收集使用者的行為資料,甚至可能將收錄的資訊內容賣給其他服務商。”王先生說。

專家表示,

此類不法軟體不僅推送廣告獲取收益分紅,還有可能竊取個人資訊,成為實施電信詐騙等違法活動的工具。

團團提醒

近年來,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往往無意中將自己的一些個人資訊暴露在了網路上,甚至遭到惡意侵犯、洩露,由此帶來的安全風險和問題十分突出。

生活中,要謹慎下載使用諸如此類“顏值檢測”等“趣味”非法軟體。防範個人資訊洩露,維護個人合法權益。

檢測“顏值”?小心個人資訊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