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以奧林匹克之名,違規競賽的偽裝該撕掉了

11月9日,教育部發布“關於面向中小學生違規競賽問題查處情況的通報”。該通報稱,近期,教育部指導地方接連查處了多起違規競賽,其中包括“奧林匹克英語大賽”、“希望數學”、“JEA China”等。通報中再次特別提示廣大學生和家長擦亮眼睛,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均是違規競賽,名單內沒有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競賽,所有競賽均不得向學生和家長收取任何費用,競賽及競賽產生的結果均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也不作為高考加分專案。

動輒以奧林匹克之名,違規競賽的偽裝該撕掉了

面向中小學生的各種正規競賽,是對校園教育的有益補充,讓部分具有學科特長和興趣、學有餘力的學生透過競賽活動,開闊眼界、相互促進,更好地激發學習潛能,更可以培養和發現優秀人才,達到以賽育人的目的。然而,長期以來,社會上不少巧立名目的競賽活動名不正言不順,系違法違規舉辦;有的評獎過程不規範,各種灰色交易、暗箱操作等層出不窮。有的竟然基本上淪落到只要交錢就可以拿證書的境地,花錢買來的榮譽到底有多少含金量,不難想象。

違規競賽機構未必不知相關規定,於是玩起了改頭換面的把戲,據通報稱,“奧林匹克英語大賽”原名“全國奧林匹克英語作文大賽”,“希望數學”對外號稱原名“希望杯”。對許多家長來說,帶著孩子參加這種名頭很大的競賽,多半是為了贏得一塊塊足斤足兩的升學敲門磚,可最後換來的卻是一張張對於升學毫無作用的廢紙,在深受違規競賽之害,財力、精力都被掏空的同時,教育焦慮卻日益增長。與此同時,導向不正的競賽讓廣大中小學生身心上都飽受摧殘,非但沒有產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反而催生了厭學的傾向。

撕掉違規競賽的偽裝,剷除違規競賽,還教育以本來面目,讓中小學生擺脫競賽之累,是包括家長、學生、社會在內的共同呼聲。

2018年以來,教育部持續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基本斬斷了競賽與招生、考試、培訓掛鉤的利益鏈,有效遏制了競賽橫生的亂象。今年3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明確競賽活動的組織舉辦要做到“八個不得”,劍指競賽活動中出現的名目繁多的逐利現象和不法行為。今年10月,教育部公佈了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使競賽與升學脫鉤,重塑競賽觀念,讓更多有意願、有信心走上正規賽道的孩子看清了努力方向。

所以,

從某種意義上講,打擊違規競賽也是一場教育理念的競賽,一場意志和決心的比拼。

必須看到的是,在教育部門的嚴厲打擊之下,仍有一些機構受利益驅使換個馬甲“重出江湖”辦競賽,仍有一些不知曉政策的家長被裹挾。這也提醒相關部門,徹底清除不良競賽思維、淨化競賽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對很多蠢蠢欲動的競賽機構而言,處心積慮改頭換面搞違規競賽,不如洗心革面徹底斷了這個念想,因為在這場與教育主管部門的競賽中,勝負早定。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資訊僅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絡(0531) 8519 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