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止於虛擬!“Z世代”把藝術融入生活,實體藝術空間再次成為新潮流

如今的上海不僅咖啡香遍佈全城,大大小小的藝術空間更是裝點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雖然數字藝術正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但很多年輕人依然湧向了實體藝術空間。

拍照打卡、上傳社交媒體,“Z世代”的藝術觀是融入生活,可觸控、可穿戴、可代表的一種生活態度。一批批年輕的“80後”、“90後”藝術家們,也紛紛從網路世界走向現實的藝術空間,這樣的雙向奔赴讓藝術點燃了新的靈感。

漫步在位於普陀區的莫干山路50號的藝術園區裡,一批批年輕的網紅們擺出各種拍照姿勢,一批批年輕的藝術家們更是集聚於此迸發創作新靈感……

有人說年輕人真的開始“搞”線上虛擬藏品;也有人說藝術空間會被線上虛擬展覽的形式替代……當很多人紛紛開始預測未來新動向時,“Z世代”拿出了融入生活的藝術態度。

當年輕人遇到年輕人,他們似乎創造了一個線上線下共融的藝術氛圍。實體藝術空間彷彿再次成了一種新潮流、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傳統的藝術園區也迸發著新的活力。

網紅陶瓷藝術家,選擇上海開首店

紛紛嫩嫩的陶瓷杯、各種娃娃式樣的瓷器皿……“95後”的劉欣宇用極具標識度的“可愛”式的陶瓷風格,在網上不僅吸引了大批粉絲,還開創了自己的同名品牌。

從線上起家的年輕藝術家劉欣宇,在今年年初決定要開出首家實體藝術空間。“其實,我的瓷器藝術品並非高高在上,而是非常生活化、非常有趣的。”劉欣宇說,“因此,很多粉絲都希望能夠把新品展陳在一個藝術空間,能夠零距離的互動感。”

於是,劉欣宇對自己的粉絲進行了畫像,其絕大部分粉絲都在上海、九成以上為“95後”、“00後”的女性。“我先去上海看了安福路,感覺太網紅,不太適合我的品牌。”當劉欣宇來到M50時就決定,首店就開在這裡了,“這裡更像是個藝術空間,還能跨界做一些藝術展出。”

藝術不止於虛擬!“Z世代”把藝術融入生活,實體藝術空間再次成為新潮流

7月初,讓劉欣宇既高興又吃驚的是,她的同名品牌實體店開業第一天,粉絲就買空了所有商品。“因為我的瓷器產品都是全手工製作的,所以生產過程特別長。”於是,劉欣宇不得不讓朋友的一些作品,先擺到藝術空間裡來,“這也更堅定了我做好體驗感消費的信心。”

很多人都說瓷器是一種傳統的高階審美,與年輕人有著天然的代溝。但“95後”的劉欣宇卻是一個對瓷器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在系統學習了瓷器後,在不斷實踐中摸索出了一種年輕女性的審美,“我希望讓懂我們的粉絲,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能夠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

在劉欣宇看來,藝術永遠是需要看得見、摸得著,更需要面對面的互動。也正是如此,雖然透過網路線上的銷售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一個新品一推出就能瞬間秒空,預售產品則需要等一個月左右。但藝術的體驗式消費,卻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這可以告訴更多的消費者,藝術品是可以輕鬆融入生活的。

藝術不止於虛擬!“Z世代”把藝術融入生活,實體藝術空間再次成為新潮流

把興趣做成事業,中華美食潮玩受追捧

想象一下當章魚小丸子、東坡肉、紅燒獅子頭……這些中華美食變成潮玩玩具時,你會不會流下饞饞的口水?這些栩栩如生的潮玩,正是出自於“85後”潮玩設計師葉蕾之手。

從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畢業的她,有著近十年的雕塑設計經驗。從去年開始,她便轉型成了潮玩設計師,有了自己手工製作的系列產品——“新建資料夾”,更是在莫干山路50號成立了工作室。

每天早上9點,葉蕾都會準時來到自己的工作室,開啟一天的工作。最初做潮玩也是覺得有趣,目的就是讓傳統美味的佳餚變成有生命力的形象,因此最初在做東坡肉的時候,葉蕾便把呆萌的小豬形象融入其中,更是把醬油、蔥花這樣畫龍點睛的食材也做得栩栩如生,一下子就很傳神。

藝術不止於虛擬!“Z世代”把藝術融入生活,實體藝術空間再次成為新潮流

在創作“乘風破浪的章魚子”系列時間,葉蕾按照章魚小丸子進行等比例製作,這樣一來,食物就有了真實感,除了小章魚的個性化表情之外,還有醬料的質感。這樣一件小小的潮玩,其背後付出的製作工藝,往往需要十多次的試錯,手工製作也需要花費至少三天的時間。

潮玩的品質一直以來都是葉蕾所堅持追求的,但潮玩主要吸引的是年輕人,有趣更是靈魂的關鍵,“目前也有不少粉絲,但如果要靠潮玩生存下來還是很困難,“線上銷售往往缺乏視覺衝擊力,也很難有體驗感。因此,開設工作室以及未來參加各種各樣的展會,才能進一步開啟銷售的渠道。”

在葉蕾從事個性化潮玩創業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個性化定製潮玩的需求。“有趣、個性化,就是未來年輕人對潮玩的需求。”在葉蕾的創作過程中,堅持用易於上色的樹脂材料,也會使用軟材料來增加真實感,“因為我做的潮玩,是有別於一般的手辦,透過手工定製來傳達潮玩的精髓。”

不過想比較手辦這樣的大市場,玩潮玩的玩家還是一個小眾市場,特別是能追隨設計師的玩家。不過,葉蕾始終認為,對於玩家而言,購物體驗的氛圍感永遠都是面對面的營造起來的。”

藝術不止於虛擬!“Z世代”把藝術融入生活,實體藝術空間再次成為新潮流

經營最小的藝術空間,做最自己的藝術主理人

在莫干山路50號裡有一個最小的藝術空間,“80後”的主理人邱禮萍把這裡命名為“釐米空間”,“無論是藝術、還是事業,我都希望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

事實上,邱禮萍一直以來都是從事藝術上下游的工作。從去年開始,她便有了自己想運營藝術空間的想法。選擇來M50也是看中了這裡的藝術氛圍,“來這裡的人,至少都是對藝術非常感興趣的。”

也許有很多人很疑惑,究竟何為藝術空間主理人呢?其實,邱禮萍就是聯絡與藝術相關的資源,對藝術空間進行策劃,收入主要是靠作品銷售。“對於一件實體的藝術品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與大眾面對面。無論網路世界展現得有多全方位,都無法代替藝術空間。”

因為多年來從事文化產業相關的工作,在邱禮萍看來,現在上海的藝術消費者欣賞層次越來越高,越來越有自己個性化的品味。“在我的藝術空間裡,去年展出過水墨藝術家的畫。”邱禮萍原本這以為會相對比較小眾,更偏向學術性的展覽,但讓她出乎意料的是反響很好。當然,更受年輕人歡迎的還是潮流藝術家的展覽,今年春節期間的十二生肖展覽,也在社交媒體火了一把。

未來,邱禮萍想引入的展覽將更加多元,因為受眾本身接受程度也很高。“很多人都說藝術品未來一定會數字化,但我始終覺得實體藝術才是藝術真正的本源。”邱禮萍說,無論是小眾藝術、還是剛剛起步的藝術家,都需要合適能向大眾對外展示的空間,在同一空間中的共鳴才是真正的催化劑。

藝術不止於虛擬!“Z世代”把藝術融入生活,實體藝術空間再次成為新潮流

記者觀察:藝術融入生活的“Z世代”往現實而來!

說起藝術,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高大上。如今,漫步在莫干山路50號中,年輕的“Z世代”網紅們成群結隊而來,他們衝著某個有趣的藝術展、或者某些能表達各自態度的藝術品而來,打卡、拍照、購買、上傳社交媒體。

而創造這些藝術品和展覽的藝術家、以及主理人們也是年輕的“80後”、“90後”們,橫空出世的新興藝術家們,用可觸及、可穿戴、可融入生活的藝術理念,用商品化的價格銷售藝術品,“Z世代”的年輕人為了有趣而買單,為了表達自己的態度而來拍照。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年輕的藝術家們有粉絲經濟,而“Z世代”的粉絲們也有他們的粉絲經濟……這些藝術的藝術表達,必須在一個實體的藝術空間內,從喜歡、到拍攝、再到釋出社交平臺,這成了“Z世代”藝術觀的虛擬與現實的表達。

隨著數字藝術時代的到來,藝術創意園區的實體粉絲經濟學卻在蓬勃發展。可能對於“Z世代”而言,他們所追隨的藝術家也同樣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觸手可及能在網上互動、也能在現實中溝通的人。

就像年輕的藝術家們所說,無論這個時代怎樣變化,藝術永遠都是需要一個實體承載的空間,因為真實的人來人往才能有碰撞的藝術反應。

【來源:周到客戶端】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