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人才資助體系升級,“傑青”專案每年資助量由200項增加到315項

6月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介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堅持科學性是根本,公正性是生命的理念,確立了以“構建理念先進、制度規範、公正高效的新時代科學基金治理體系”為目標,以“明確資助導向、完善評審機制、最佳化學科佈局”三項任務為核心的系統性改革方案。透過近五年的持續努力,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人才資助體系升級,“傑青”專案每年資助量由200項增加到315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

在資助管理策略改革方面,李靜海介紹,一是明確資助導向,也就是根據科學問題的屬性進行分類申請和評審。四類科學問題分別是:第一類,鼓勵探索,突出原創,也就是“從0到1”的科學突破。第二類,聚焦前沿,獨闢蹊徑。第三類,需求牽引,突破瓶頸。第四類共性導向,交叉融通。對這四類不同的科學屬性分類評審,試點範圍逐步擴大,去年總共有28萬份申請,85%的專案採取這種方式進行評審,科研人員選題質量顯著提升。

二是完善評審機制,也就是鼓勵每一個評審人,不管是會評還是同行評審,都要負責任、講信譽、計貢獻。評審試點範圍已經覆蓋到61%的學科領域,涉及評審專家4。6萬人,評審專家的責任意識與評審質量明顯增加。從申請人的反饋來看,申請人認為評審意見有幫助和很有幫助的佔比達到85%以上。

三是最佳化學科佈局。大幅簡化申請程式碼,程式碼體系由三級調整為兩級,數量由3500多壓縮到1300多個,邁出了根據知識體系結構和邏輯最佳化資助佈局的第一步。

在資助管理機制改革方面,李靜海介紹,首先是實施原創探索計劃。建立隨時受理申請、預申請、互動式評審等新的機制,及時支援極具創新性的思想。過去兩年共資助了204項這樣的申請。

其次是實施人才資助體系升級計劃。最佳化基礎研究人才成長的資助體系。“傑青”專案每年資助量由200項增加到315項,“優青”專案由400項增加到630項。青年專案過去4年間共資助了7。5萬項,一大批年輕人在這個專案的支援下進入了基礎研究領域,資助專案數逐年增長。

第三,推進學科交叉研究資助管理改革。去年成立了交叉科學部,已經開始受理資助交叉領域的人才類專案,統籌組織重大型別專案的立項。

第四,完善基礎研究多元投入機制。改革聯合基金,針對不同合作物件,明確出資比例。按物件的公益性質層次,與企業是1:4,與地方政府是1:3,與部門是1:2,引導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礎研究支撐社會經濟重大需求的能力。協議期內吸引外部資金投入123億,今年聯合基金吸引的外部經費已經相當於中央財政投入的近8%,這是相當大的比例。

第五,最佳化資金和專案管理機制。率先在傑青專案中,給科研人員足夠的自主權,開展了經費使用包乾制試點,隨後青年基金和優青專案也實施包乾制。全面實行無紙化申請,簡化專案申請流程,實施代表作評價制度。

在資助管理佈局改革方面,李靜海介紹,根據“源於知識體系邏輯結構,促進知識與應用融通,突出學科交叉融合”的原則,將9個科學部整合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生命與醫學、交叉融合”四個板塊,打破學科壁壘,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用宏觀調控經費引導各個領域科研人員圍繞重大的複雜問題協同攻關。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