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建立完善“立法+制度+管控”長效管理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封面新聞記者 姜予恩

“守護一江清水出川,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10月13日,四川省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召開《瀘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宣講培訓會,對《條例》政策進行了解讀,對瀘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的背景、建設情況、施行後的打算等方面作了介紹。

四川瀘州:建立完善“立法+制度+管控”長效管理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瀘州為何要建設海綿城市?

瀘州市主城區位於長江、沱江交匯處,柏木溪、龍澗溪、玉帶河、漁子溪等八大支流穿城而過,水系發達。整體地勢南高北低,屬於典型的沿江丘陵城市,城區內河、道路等坡度較大,城市蓄水能力較弱,暴雨季節受雨洪疊加效應影響,極易引發洪澇災害,而海綿城市的建設能讓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

“因此,海綿城市成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發揮城市水生態服務功能、解決城市雨洪綜合管理、引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雲春說。

四川瀘州:建立完善“立法+制度+管控”長效管理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瀘州海綿城市建設進展及成效如何?

李雲春介紹,2015年,瀘州市先行開展海綿城市建設,2016年成為四川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憑藉良好的海綿城市建設成效,為構建區域海綿體系、治理城市水環境、補齊設施短板、建設高質量海綿社群,2021年6月,瀘州市成為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瀘州市是全國首批20個之一、也是全省唯一1個。”

截至目前,瀘州市已建成海綿城市達標面積約44。1平方公里,全面完成主城區雨汙分流改造77。2平方公里,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消除城市內澇點位19個,建成漁子溪公園、龍澗溪公園等一批海綿示範專案,長江干流瀘州段水質常年保持Ⅱ類。

《條例》施行後給城市建設管理帶來什麼變化?

今年10月1日,《瀘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明確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機制,規定了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及其責任義務,對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勘察設計、施工、驗收、運營維護等作了規範要求。這是全國第4部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的地方性法規,也是瀘州市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制定的第9部實體地方性法規。

李雲春表示,《條例》的頒佈施行,不僅是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的提升,更是城市發展方式理念的更新,為守護一江清水出川,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接下來,瀘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以《條例》頒佈施行為契機,加快出臺相關配套實施細則、政策檔案和技術標準,建立完善“立法+制度+管控”的長效管理體系,確保條例貫徹落實。同時,將海綿城市建設同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推進新城區擴面提質、促進老城區有機更新等結合起來,著力推動生態改善、景觀提升、功能最佳化。“全面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宜居性、包容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李雲春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