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人世間》第32集,周秉昆被迫搬回老屋,召開周家第一次“家庭會議”。

若干年後,周楠應該還記得,在東北的窮鄉僻壤,曾有一位沒有血緣的“父親”給他上過“人生第一課”。

這堂課包括:怎麼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什麼叫“真爺們兒”的愛情;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什麼叫吃苦和擔當;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周秉昆看出來楠楠於誘惑面前失了主心骨,所以第一次拿出父親的威嚴,教他立起身板兒面對現實,拿出一個男人該有的“精神氣兒”。

同樣,對自己的父親周志剛,中年周秉昆第一次吐露心聲:

“我哥的人生榜樣是改變世界的誰誰誰,我姐的榜樣是哪個大作家文豪,我的人生榜樣,是你!”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你憑自己的雙手蓋出那兩間房來……讓我驕傲、自豪。有段時間,我覺著自己也實現目標了,我覺得我能讓我爸我媽、媳婦孩子過得比周圍人好……”

這對突如其來的“表白”、跨越了30年樸實得不能再樸實的“父子心流”,令我突然想到:

生活當中有多少像周志剛、周秉昆這樣默默奉獻的父親和丈夫?

遠大理想的場景裡、眾人豔羨的高階場合裡面找不到他們,因為他們沒有“治國、平天下”之力,只有“齊家”,是他們唯一目標。

家人的幸福,是他們一生的責任和使命。

如果兒女不能理解他們,他們就做了沉默耕耘的“老黃牛”,少有人知他們做過的努力。

然而,就是這麼一群沉默的男人們,令無數家庭成了“港灣”,令他們的下一代能在平凡日子裡,安穩著、幸福著、成長著。

01家庭的脊樑周志剛、周秉坤:堅韌不拔、勤勞忠誠

“中國男人的脊樑”該是什麼樣呢?

現代詩人阿瓏在一首叫《縴夫》的詩中寫道:

風,頑固地逆吹著江水,狂蕩地逆流著,而那大木船衰弱而又懶惰沉湎而又笨重,而那縴夫們正面著逆吹的風正面著逆流的江水在三百尺遠的一條纖繩之前又大大地——跨出了一寸的腳步!

這首詩寫出了中國男人的堅韌不拔、勤勞、忠誠、肯擔當的特性。

在中國五六十年代,衡量一個家庭中的男人“合格”與否的,並非財富多少成功與否,而是是否盡到了家庭的責任、養活了妻子兒女。

周志剛、周秉昆就是這一類男人的典型代表。

周志剛做了一輩子的技術工人,也在外漂泊了一輩子。

生活當中喜怒哀愁,妻子李素華靠不上他,丈夫只在有大事兒時出現:比如用一雙手為一家人蓋起兩間瓦房時……

決定哪個孩子做“下鄉知青”時;

彌閤家庭與“私奔”的女兒感情之時;

決定大兒子要不要娶省長閨女時;

決定小兒子要不要把“未婚先孕”的鄭娟娶進家門時……

他的每一項決定,都影響著周家一家人的安定團結。

直到兒子周秉昆成熟,他才卸下“大家長”的責任。

自李素華“臥床”兩年、周家換房開始,周志剛就把“家庭權力與責任”交接了,這“交接”對父子二人,既是輕鬆的也是痛苦的。

周秉昆“新官上任”難免矯枉過正,當鄭娟支支吾吾,沒及時把小寧、周楠的事告訴他時,他生氣得發瘋!

觀眾納悶,你生得哪門子氣?

其實,周秉昆是為自己的愛情被懷疑而委屈:

“就和別人說的一樣,這夫妻兩口子只能是倆,咋地也過不成一個唄!”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也生氣自己愛的女人並沒有事事信賴他:

“我是你男人,家裡有了事,我得替你和孩子擔著!”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父親周志剛是有侷限的:秉義娶了省長的女兒,作為一個普通的工人階級他巴結和畏懼;對從小學習沒有哥哥姐姐好的“老兒子”有點偏見;他過於老實,沒看出來馮化成表忠心背後的“野心”;對於娶鄭娟進門,他也曾感覺“有辱家風”。

周秉昆也有侷限:上一任“大家長”的肯定對他來講“大過天”;有點大男子主義,不允許自己“保護鄭娟”的地位被質疑;他甚至還需要這一輩的哥哥姐姐、下一輩的兒子外甥女的認同,那是他作為“大家長”的“虛榮心”和成就感,是他前行的動力。

這類男人的特點是:只要“上老”“下小”都需要他,他就永遠做那個“老黃牛”,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02“朋友之脊樑”國慶:知恩圖報、鐵肩擔道義

看《人世間》,本以為都是周家的事兒,沒想到會為國慶感動。

國慶,《人世間》“六小君子”之一,周秉坤“最沒出息的朋友”之一。

他不像秉昆腦子那麼好使、不善變通,既無賺錢之能耐,也沒有處理好家庭關係的情商。

結婚剛幾個月,他就把自己媳婦培養成了“祥林嫂”。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在秉昆的字典裡,這個朋友“性格不太好,搞不定媳婦、聽不明白話”,但“拜把子兄弟”有事,秉昆不能不管。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於是秉昆給國慶媳婦介紹工作,把老房子無償借住,還給國慶“搭橋”當了軍工廠的門衛。

國慶深知這是幫秉坤大哥“守財”的重要崗位,也是唯一報答秉坤的機會,於是拼了命。

國慶不懂什麼大道理,但心裡門清兒的是,偷東西肯定不對!

所以他敢和偷零件的混混們對著幹!寧可被打掉牙,也要攔下被偷走的軸承。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當他被暗算暴打,吐一口血沫子,又拿著鋼鏈站起來的時候,形象高大得不亞於打不死的“聖鬥士”。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國慶鬥狠有分寸,絕不公報私仇,他正大光明地說:

“總有一天,我會在大家面前,把這一拳這幾腳還給你們!”

英雄的思想往往都很簡單:我為了一個信仰,我能豁出去!

這時候,不只國慶手裡的鏈子是鋼的,他的脊樑也是鋼的!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佩服作者之細膩:在主線人物矛盾最激烈之處仍未忘記配角的豐滿:即使在角落裡、混得最不好的“小人物”,也要讓他們“周身放光”。

國慶身上的光輝,不只是一個善良人的光輝,還是鐵肩擔道義的友誼光輝(國慶對秉坤的情)和正義的光輝(善惡分明)。

03“國家的脊樑”周秉義:夢想為馬、君子如玉

還是一首歌頌中國男性的詩——

男人們

為保家衛國

一口氣將息事寧人的美國人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又是男人們

為摘掉“落後就要捱打”的帽子

在戈壁沙灘上一口氣將“兩彈”、“神五”捅上了天空

還是男人們

為造福子孫後代

他們在龍脈上一口氣繪出了“高俠出平湖”的曠世盛景

這首詩讓我想到周秉義和軍工廠的男人們。

《人世間》主要講“家庭故事”,周秉義的形象顯得不那麼高大(他對周家的貢獻沒有秉昆大)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但不代表秉義的人生意義不大、對國家的貢獻不大。

冬梅家,一對老革命的兩個兒子上戰場犧牲了,女子不能生育,老省長又去世……秉義默默當起了這個家庭的“脊樑”。

只有秉義,能讓冬梅這個老革命的遺孤和冬梅媽這個老革命遺孀,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面對改革大潮的衝擊,軍工廠上千名工人恐失家園,是這個不懼和老英雄同歸於盡的年輕書記,成了大家的新依靠。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一個企業,有了帶頭才能往前走,周秉義努力做著“重整河山”的夢,努力用智慧,幫軍工廠千個家庭摒除著外憂內患。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事實上,周秉義的存在對周家一樣意義重大。

他代表了周家“出人頭地”的最高點——老工人家庭奮鬥兩代,終於有一代子孫能走出“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侷限。

周秉義是周家走向致力富民強國的臺階的第一人,也是“以夢為馬、君子如玉”(有夢、有風度)的那一個。

04影視作品裡,“中國男人的脊樑”不能丟

如上,《人世間》裡,不少男性角色都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那是影視作品裡久違的“男性原生態魅力”。

時下網路IP劇之男主,缺少這種魅力,常常是陰柔有餘、陽剛不足;物質條件有餘、精神力量不足……人設高高在上卻不高尚,生活環境金碧輝煌卻離現實太遠,根本無法令觀眾共情。

《人世間》反其道而行之,“男主們”過的都是風餐露宿、缺衣少食,整天為生活奔波的生活。

原著裡,國慶的父親死在煤渣房裡(因煤炭缺乏,跑到醫院倒煤渣的地方取暖);

秉昆為了吃上一頓豬肉,要偷偷跑到幾十裡外,趁夜色排長隊才能分到一點肉;

然而在艱難面前,男人們仍然是有骨氣的,他們有生活下去的信念,也活得更有意義。

周志剛以兒女的信為信念,把八級瓦工的崗站到最後;

軍工廠的老工人老戰士,因患癌花了公家一萬多塊錢而內疚,不願意成為拖累要自絕。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周秉昆哪怕受人歧視,也要為所愛之人於人生至暗時刻點亮心燈。

正義、善良、情義擔當,未在艱苦歲月中缺席,反而是生活越難,“男主”們越會為他人著想、自立自強。

雖然衣服不好看、身上沒有名牌,但《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們感受到現代人熱盼的“另一個天堂”。

讓我們深思了自己該走向何處、當下是否浮躁。

能否像周家男人一樣,在危急時刻展現強大的保護力讓妻兒、朋友、下屬產生安全感;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是否能於歲月靜好時,拙於表現對親友、愛人表達情感,只是默默守護,還原一份“君子如玉”的含蓄和傳統。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作家史鐵生說:“接受苦難,從而走向精神的超越,這樣的信仰才是眾妙之門。”

《人世間》之所以好看,真的離不開“男主”們的“陽剛”。

不管外境如何,他們內心永存一股勇氣和志氣,戰勝苦難、創造美好生活。

《人世間》的“男主”們,讓我看到了“中國男人的脊樑”

這樣的男人,才稱得上是“中國男人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