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見證300多個家庭團圓,山東大姐為幫助尋親自學十幾種方言

記者 夏侯鳳超

“看到他們團圓了,我打心眼兒裡為他們高興。”

27日,“女子自學十幾種方言幫300家庭尋親”登上微博熱搜,主人公就是42歲的山東大姐譚英換。

熱搜影片裡,譚英換的聲音真摯又樸實。九年來,這個聲音傳遞在天南海北的尋親電話中,也見證著300多個家庭骨肉團圓。

9年見證300多個家庭團圓,山東大姐為幫助尋親自學十幾種方言

九年助人尋親

最多時加入300多個尋親群

在山東德州,譚英換是小有名氣的尋親志願者。這些年來,譚英換幫助尋親的錦旗收到了一面又一面,因團聚喜極而泣的場面也經歷了一個又一個。

義務尋親的開始,源於9年前一次偶然,那時候,譚英換剛換上智慧手機。“2014年12月份,那時候我剛下了QQ,意外加入了一個尋親群,認識了廣東男孩小江。”在養父母的家庭長大的小江,如今生活並不好,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的日子,讓小江無比渴望親生父母的溫暖。

“在得知小江的情況後,我就決定要幫助他。”那是譚英換第一次嘗試幫人尋親,磕磕絆絆地摸索著。小江的聲音一聽就是外地人,但是哪裡的,譚英換研究了很長時間。“和小江聊的時候,他也會有一些小時候細碎的記憶。”最終,她鎖定了小江的老家在貴州四川重慶一帶。

“好訊息是轉過年2015年聽到的。”譚英換記得,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尋找和當地志願者的配合和幫助下,小江坐上了回老家重慶的飛機。沒過多久,她就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那是小江的親生父母打來的,對方在電話中止不住地感謝,“孩子的心裡比較脆弱,要不是你,我就見不到他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小江的父母哭了,譚英換也哭了。

家人團聚為譚英換帶來了滿滿的溫暖。此後,她更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幫助尋親的路。為失蹤人群提供尋人幫助,幫助走失、被拐的孩子尋找親人,幫助流浪乞討人員迴歸正常生活,這成了譚英換心裡的牽掛。

2016年10月份,譚英換註冊了微訊號。她對自己註冊這些號碼的日子記得特別熟,因為從啥時候註冊的,號上就會加入一堆的尋親群。白天打零工,晚上她就把空餘時間花在幫助尋親上。無論是全國各地尋親的網站和救助站的資訊,還是丟失老人和走失孩子的資訊,在她的手機微信群裡,不時就會彈出一個個的紅點點。“最多的時候,我加入的尋親微信群有300多個,群裡都是發尋親資訊的,但我們最希望看到的,還是哪個家庭團圓的訊息。”

9年見證300多個家庭團圓,山東大姐為幫助尋親自學十幾種方言

從細節中找線索

輾轉為尋親老人找家

幫助尋親的日子長了,和天南海北的人接觸也多了,慢慢地,譚英換也找到了技巧,在細節中進行精準比對,從方言中得到關鍵資訊,幫助走失的人回家。

“廣州那邊有個尋親資訊,好像是個山東的老人,你快看看。”年前幾天,譚英換接到了一個志願者的資訊,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聽不懂老人的話,溝通變得異常艱難。聽聞訊息,她趕緊聯絡了救助站,“我是山東的,我可以用山東方言跟他交流,咱們加個聯絡方式,我可以和老人影片一下。”

儘管遇到了山東老鄉,但老人也不太配合,“工作人員說是濟南的,我和老人溝通了一下,最後確定是濟寧的。”濟寧地方大,老人卻不肯說出自己家在哪,“我就跟老人說,我也是濟寧的,我們是老鄉。”在斷斷續續的聊天中,老人吐露出自己是兗州漕河人,離家30多年沒有回過家,家裡還有個哥哥。

得到了關鍵資訊後,譚英換立馬找人確認。資訊的確認也費了一番功夫——先是搜地圖,看看有沒有這個地方,再去找電話、聯絡村裡的人。輾轉之下,譚英換聯絡上了村裡人,幸運的是,她得到了一個關鍵線索:老人是西曹村的。

這時候,譚英換想起來,在細碎的聊天中,老人也提起了這個地方。她趕緊和老人確認,“你是兗州西曹村的嗎?”“你怎麼知道?”老人下意識一問,讓譚英換一下子確定了。又是輾轉的找資訊,最終聯絡上了老人的侄子。

“年後,老人就要回家了。”譚英換很欣慰,離家數十年,老人的家人都盼望著老人回家,在聲聲感謝中,譚英換盼望著老人能夠安頓好生活,也盼望著這樣的好訊息能再多一些。

9年見證300多個家庭團圓,山東大姐為幫助尋親自學十幾種方言

熟知全國多地方言

也曾委屈被誤解

42歲的山東大姐譚英換,沒出過幾次遠門,但卻熟悉著雲南、陝西、山西、湖南、廣東等許多地方的方言。

“山東的方言仔細聽都能差不多聽懂了,省外的得仔細聽,現在差不多能聽明白十幾個地方的方言了。”九年的尋親之路,譚英換也逐漸熟悉了這些各地的方言。“尤其是省外的,他們說的每個字都要反覆聽,陝西話和山西話有區別,山東省內的城市也有區別,威海煙臺的話很有特色,更需要仔細聽。”

譚英換習慣了晚上安靜的時候聽,有時候為了辨別尋親人說得一個詞,一段影片、一句話都要反覆聽上十天半個月。“有些老人說話不清楚我就會把手機的聽筒衝在耳朵上聽,慢慢地就對這些方言敏感了。”

時間長了,譚英換也掌握了不少竅門,不同地方的方言,也要結合當地的習俗和特徵,比如濟南的特產、著名的景點等等,這樣也能便於聽明白對方的話。“比如咱們山東這邊趕集叫趕集,四川雲南那邊,管趕大集叫趕場。”

9年見證300多個家庭團圓,山東大姐為幫助尋親自學十幾種方言

這些年來,譚英換見證的團圓的家庭越來越多,但她卻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委屈。“有時候會在電話上被人罵一頓,說我是騙子。”她還記得,前些年幫貴州的一位老人尋親,給老人的家人打過去之後,對方劈頭蓋臉說她是騙子,“後來我就發了老人的照片,又一直在打電話,手機號被拉黑了,換個手機再打,直到對方被打動了。”在反反覆覆的耐心中,譚英換得到了對方誠懇地道歉。“我也理解現在網路時代大家都很謹慎,所以我也不怕受些委屈,問心無愧,最後能有好訊息就好。”

好在,九年助人尋親路,譚英換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好訊息。“我是窮孩子長起來的,從小也得到了別人的幫助,長大後,我的孩子也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如今,譚英換也成為了德州紅十字應急藍天救援協會平原分隊的一名成員,和大家一起做著更多溫暖社會的事情。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回家,譚英換很動容,“我也希望能一直用自己的能力回報和幫助更多的人,讓越來越多的家庭骨肉團圓。”

9年見證300多個家庭團圓,山東大姐為幫助尋親自學十幾種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