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瞄上了“環衛工”

本文轉載自合作方:融中財經(ID:thecapital),作者:梔子。獵雲網已獲授權。

2022年,無人駕駛“超速”發展,成為創投圈在“募投雙熄火”情況下熱門賽道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以來,無人駕駛相關企業發生超過90筆融資事件,其中億元及以上大額融資近20筆,融資總額超過530億,身後更是出現了包括君聯資本、啟明創投、凱輝基金、聯想創投、小米集團、廣汽資本、BAI資本等一眾知名VC/PE機構。

如果我們把2016-2018年作為自動駕駛的第一波熱潮,那麼從2022年,自動駕駛已然進入了第二波投資熱。

前不久,一家無人環衛公司“雲創智行”宣佈完成融資,由BV百度風投獨家投資Pre-A+輪,加速推進無人駕駛清掃車在環衛領域的業務拓展和場景應用。這家公司成立不足兩年,而在此前,已經獲得蔚來資本領投的Pre-A輪及哲方資本天使輪。4個月內完成2次融資。

巴菲特有一個投資理念:判斷一家公司的長遠價值,要看它所處的賽道。

機器人、自動駕駛、元宇宙算是今年最火的三大投資主題,也符合科技投資的大邏輯。在政策、技術發展、社會需求等多維度因素的推動下,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更加廣泛, 使自動駕駛的服務需求持續增長。而對於環保,在“碳達峰、碳中和”大時代下,VC投資也已進入2。0時代。在海外佈局已形成規模;在中國,一切才剛剛開始。

百度風投劉水在投資雲創智行時就表示,目前市場中同時具備“環衛運營+自動駕駛”基因的團隊極為罕見,雲創智行從成立之初瞄準的就是無人環衛的量產規模化落地,透過與百度自動駕駛生態的結合,可以快速推進無人環衛產品落地及規模化應用,解決千億環衛市場存在的用工難問題,實現環衛產業的智慧化升級。

不過,受限於環保產業對資金、資源以及專業技術的強需求,普通機構實則難以入局。從目前市場來看,有深創投、淡馬錫、中金資本等市場化投資機構,以及實業類投資主體比亞迪、中航泰達、韶鋼松山和法爾勝等。

除此之外,近些年,物業企業也紛紛開拓牆外市場、“跨界”環衛,幾乎成為市政環衛業務的有力競爭者,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頭部物企紛紛入局,僅2022年以來就有一批物業大軍盯上了環保這塊“蛋糕”。

無人駕駛,有人歡喜有人愁

隨著汽車智慧化與電動化的不斷升級,無人駕駛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在政策和社會需求等多維度因素的推動下,自動駕駛的服務需求持續增長。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2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100。4億元,預計2025年前後將迎來規模性產業化契機。

此前,在國科嘉和2022年度合夥人大會上,國科嘉和董事長王戈就指出,從智慧網聯到動力電池,智慧駕駛、電驅、無人駕駛、智慧座艙、底盤、電控、電器,前裝後裝等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規模非常龐大,真正有所突破的正是在智慧駕駛和智慧座艙。

“作為投資人,要更加關注無人駕駛限制條件和封閉場景部分,比如無人礦山、無人卡口、機場、碼頭、貨運、植物園等場景可以優先落地。另外,底層技術要更關注汽車動力晶片。”

資本逐利。2022年,在很多行業資金短缺的時候,無人駕駛領域內,奕行智慧、deeoway、同馭汽車、葦度科技,一些造車新勢力紛紛吸引數億元投資!

從細分領域來看,自動駕駛投資的頂級賽道是高算力晶片,這基本在國內的創業公司中已經形成了寡頭壟斷格局。外部競爭者需要2年以上時間才能從晶片設計走到量產階段。

除晶片以外,自動駕駛演算法與鐳射雷達亦為高增長的投資賽道。演算法統領著汽車晶片、雷達、高精地圖,是整個汽車的指揮官。鐳射雷達是汽車的眼睛,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但目前國內自動駕駛的競爭格局中,演算法與鐳射雷達已處於紅海,越來越多獨角獸的誕生也意味著想從中脫穎而出會越來越困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自動駕駛卡車開發商Embark、鐳射雷達技術公司Velodyne Lidar等公司在內的多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上市後,平均跌幅超過80%,有些甚至跌幅超95%。在國內,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今年市值已跌去九成, Mobileye上市估值從500億美元縮水至不足200億美元。

傳導至一級市場,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相關企業估值,也有大幅跳水,這也是為何許多企業出現多輪融資。隨著自動駕駛行業進入新階段,市場對量產交付能力的考驗越來越嚴格,但在收入無法覆蓋投入的狀態下,即使企業IPO也很難為行業帶來多少有效經驗。

國科嘉和王戈告訴編輯,“中國市場非常有意思,二級市場只要估值一往上,馬上帶動一級市場起來,傳導的速度幾乎是按天來算。但二級市場崩盤以後,特別是有40%科創板公司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等二級市場泡沫下來以後能夠傳遞到一級市場,才能讓價格更加估值合理。”

環保產業,中國VC“心力不足”

當下,中國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投資的確定性已是“共識”。在旺盛的市場需求與資本熱捧下,新能源賽道的“吸金”能力愈發強勁,新能源板塊企業業績與股價不斷攀升,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著眾多投資者紛紛搶佔佈局先機。

資料顯示,2022年1-9月,VC/PE參與的新能源領域投資多達160筆,新能源車汽車、電池、材料、回收及儲能技術佔據比例較大,多家企業融資超過億元。

同樣的,中國環保離不開ESG市場的發展,且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密不可分。回顧全年ESG投資及綠色金融政策,截至2022年11月,已有《上市公司ESG報告編制技術導則》、《企業ESG評價指南》、《企業ESG披露指南》、《企業ESG資訊披露通則》、《企業ESG評價通則》、《企業ESG評價規範》等六項團體標準。

2022年1月,在資本市場,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更新了《上市規則》,首次納入了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內容,包括在公司治理中納入社會責任、要求按規定披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損害公共利益可能會被強制退市三個方面。甚至港交所也在計劃加強氣候相關資訊披露,預計相關行業須在2025年或之前按照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建議作出披露。

有投資人告訴編輯,“前幾年國家重點扶持新能源車產業,帶動了整個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快速發展,雙碳產業其實同樣適用這樣的增長邏輯。當前,全球各國一致認可控制碳排的重要性,相比其他國家,我國在2030雙碳目標和政策推動下,各個行業降低雙碳排放的需求明顯增多,並且變得尤為迫切,急需更具綠色環保的技術進行升級和迭代,因此投資機會非常多。”

從產業鏈條來看,環保產業上游主要是包括鋼鐵、化工、電力、電子、有色金屬在內的原材料供應商,其價格波動直接影響環保行業的成本,進而對細分行業的利潤產生影響。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水汙染防治、大氣汙染防治、固廢處理、土壤修復、噪聲與振動控制和環境檢測等行業。其需求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業政策。

十多年前,美國曾經颳起“清潔科技”高潮,企業野心勃勃,政府大力支援,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而今天,海外佈局已形成規模,在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大背景下,一切才剛剛開始,資本們已經在躍躍欲試。不過,環保投資,對於VC/PE的限制壁壘,相對其他行業更高,這也導致很多投資人望而卻步,不敢向前。

根據 IT 桔子資料,2015-2021 年,中國環保行業投融資金額呈波動遞減趨勢,投融資事件數量逐年下降。其中,2016-2020 年中國環保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說明環保行業單筆投資事件金額逐步擴大,行業投資規模逐漸增大。2021年投融資金額由 2020年的89。06 億元降至48。90 億元,同比下降 45。09%,呈“斷崖式”下跌。2022 年,環保行業投融資熱情持續低迷。截至 2022 年 11 月 21 日,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38 件,累計投融資額達31。28億元。

就單筆融資而言,2021 為7億元左右,2022 年前11月環保行業單筆融資金額未超過5億人民幣。從投資輪次看,主要聚集於B輪以前,C 輪後的融資寥寥無幾。整體來看,我國環保行業投融資仍處於早期階段。

物企躍躍欲試,爭先佈局

相當於VC/PE的“看得到摸不到”,對於環保,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頭部物企確實紛紛入局,熱火朝天在玩“跨界”,幾乎成為市政環衛業務的有力競爭者,僅2022年以來有一批物業大軍盯上了環保這塊“蛋糕”。

10月,重慶地區知名上市公司,新大正在公告中明確,變更實施主體的“市政環衛業務拓展”專案,建設主要內容為根據市政環衛專案的基礎設施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新大正表示,將部分募集資金轉而投入一家環衛公司——四川和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看作其切入環衛賽道的訊號。和翔環保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市政環衛業務,業務範圍覆蓋四川、雲南、貴州等區域。其現有在管專案11個。

新大正表示,公司看好市政環衛領域前景,且有明確意向涉足該領域。但規模化的市政環衛服務專案需要大量資金及專業裝置的投入,因而公司並未盲目冒進,。截至9月,“市政環衛業務拓展”募投專案尚未實施。

其實,物業企業下場進入環衛行業,無疑擁有更大的平臺與更高眼界,也可以將物業管理的思路應用於城市服務。而其背後的這些房企對於綠色低碳建築的探索也是由來已久,如碧桂園、萬科、招商、朗詩、當代、遠洋等企業從建築材料、建築技術、建築體系、物業服務運營體系等多維度進行升級,進行“綠色減碳”行動。

說迴環衛業務,因為城市服務的巨大潛在市場,近幾年新成立和跨界的新晉環衛公司不計其數。以往這些都由國家部門單位直接管理,但近年隨著業務的逐步市場化,吸引了大量企業和資本跨界進入環衛行業,尤其是物業企業,如保利、碧桂園等。這些企業地產、物業業務遍佈各地,域外擴張能力強,且擁有雄厚的資金能力及城市開發協同效應,屬於實力競爭對手。

“相對而言,VC和初創企業,主打的多為數字化、智慧化、物聯網等技術概念,也讓環衛行業從藍海進入到紅海。”劉華平表示,“傳統環衛公司都在尋求以機器代替人工,透過數字化轉型,將工藝功法與作業裝備不斷創新,提升一線作業的機械化率的同時,提高作業質量。”

“不過,雖然有很多外來者跨行進入環衛行業,但基本以環衛服務居多,環衛裝備製造的門檻,不容易跨過,這也算是傳統環衛公司的一大重要優勢。”劉華平對編輯強調。

無疑,數字化轉型是這個時代給予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機會,但目前環衛行業的數字化率普遍較低也是事實。除了傳統環衛公司以外,大量的國有,物業,工業製造等企業也正跨界而來,這無疑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更多新鮮血液,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競爭強度。換句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想要分的一杯羹的VC和PE,還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