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多久就要起身動一動?對比試驗找到了“最佳節奏”

在各種影響健康的壞習慣中,“久坐不動”是最常見的之一。它不僅和肥胖症、高血壓、高血糖、膽固醇水平異常等多種問題有關,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致死的風險。

醫生往往會建議“少坐多動”,但是,坐多久需要從椅子上站起來?近期,一項研究為久坐人群找到了最佳節奏。

《生命時報》結合研究並採訪專家,幫久坐人群減輕傷害。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劍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周健

坐多久需要站起來走走?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評估了久坐期間起身走動的不同頻率和持續時間所帶來的影響。

坐多久就要起身動一動?對比試驗找到了“最佳節奏”

研究人員對比了不同的“久坐-起身步行模式”,即每坐30分鐘走動1分鐘、坐60分鐘走動1分鐘、坐30分鐘走動5分鐘、坐60分鐘走動5分鐘、一直久坐。

參與者需要坐8小時,每15分鐘和60分鐘測量一次血糖和血壓。

結果發現,久坐期間每30分鐘起身走動5分鐘,是唯一顯著降低血糖和血壓的量。

此外,每坐30分鐘走動1分鐘也對全天的血糖水平有適度的好處,而每坐60分鐘走動1分鐘或5分鐘則沒有任何好處;與整天坐著相比,所有步行量都能使血壓顯著降低4~5mmHg。

一個口訣調整坐姿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有43%的人每天至少坐8小時,其中只有27%會起身散步小憩。大部分人都存在坐姿不良的問題,久而久之,頸肩腰腿痛就會找上門。

比起“不要久坐”的提醒,這個口訣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坐姿:身前距離小,身後弧度足,頭頸對對齊,視線平螢幕。

身前距離小

坐在椅子上,雙腳著地,腰部與大腿保持90度,雙側大腿與小腿都保持90度。透過屈曲,讓髖關節帶動身體重心前移,使軀幹靠近桌面,距離以一拳為宜,雙手放桌上。

身後弧度足

正常人的脊柱存在生理性彎曲,通常頸椎、腰椎向前凸出,胸椎向後凸出。因此,坐著的時候並不是挺胸讓背部平如一塊木板,而是確保胸椎維持在正常的生理性後凸角度。

頭頸對對齊

用電腦辦公時,如果身體不自覺地把頭往前伸,就會使頸椎後側的肌肉處於被拉長的狀態。久而久之,肌肉的平衡被破壞,出現頸椎曲度變直,甚至反曲,加速頸椎的退變。

視線平螢幕

電腦螢幕和視線平齊,避免工作時不自主地低頭向前伸,有助保持頸椎適當前凸的生理曲度,放鬆頸部肌肉,避免頸椎病。

“站起來”顯著改善健康

與其等身體出現問題時,才想起久坐的種種影響,不如調整生活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從“站起來”開始。

設立“工作-休息時間迴圈”

工作時,可以設立“工作-休息時間迴圈”,每坐30~45分鐘就站起來活動一會兒,利用接水、上廁所的機會多走動一下。有條件也可以選擇站立辦公。

站起來活動時,最好做些伸展練習,緩解肌肉緊張。如果辦公場所不適合伸展運動,可以小幅度活動腳腕等關節,適當增加原地的下肢訓練,改善腿部活動能力。

儘量不要吃零食

高強度的腦力活動會使交感神經高度興奮,不僅影響身體機能,還會讓人經常感到飢餓。

久坐人群往往能量消耗較低,再加上經常產生飢餓感,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迴圈往復,導致無法保持健康體重。久坐時,不要一感到餓就吃零食,應適當多補充水分。

閒暇時多運動

每週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能幫助久坐人群維持健康。推薦4項運動,改善血液迴圈、提高心肺能力。

快步走

快步走可促進血液迴圈,增強代謝能力。先慢走5~10分鐘熱身,快走時抬頭挺胸,甩開手臂;步幅以身高的45%~50%為佳。

多數人推薦每天走6000步左右即可,不建議動輒暴走兩三萬步,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

跑步

跑步要量力而行,不建議跟風以跑馬拉松為目標。運動習慣沒有達到3~6個月以上的人及有嚴重慢性病的人,不建議跑步。

場地最好選擇體育場、公園裡的塑膠跑道。要根據自己的足型選合適的鞋,有緩衝、支撐、保護等功能的較好。

游泳

對關節不好,尤其是有運動損傷或慢性疾病的人來說,游泳有很好的康復訓練效果。

每週游泳2~3次,每次1小時左右為宜。患有心臟病、嚴重高血壓、傳染性疾病及耳部疾病的人群不宜游泳。

羽毛球

先熱身,充分活動關節;打球時不要猛掄手臂。運動後要對手臂、腰部、大腿等部位的肌肉進行拉伸。

體力較弱的老年人,優先選擇運動強度稍小的乒乓球等揮拍運動。

流程編輯:tf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