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卻不知道努力的孩子令家長頭痛,讓孩子“自覺學”為什麼難?

別說你,遇到這樣的孩子,我也頭痛。他們的名字叫:“聰明但就是不知道學”的孩子!

說實話,依中國現在的教育水平,多數孩子的智商,相比若干年前,都有了很大提高。

不僅中國,全世界都如此。智商,體質,人類在最近幾十年有了長足進步。

半個世紀前奧運會的許多紀錄,現在不少高中生體育健將,輕鬆就能達到,甚至打破。

人類的體質已經大大進步了。智力何嘗不是如此?現在一個小學生掌握的知識,已經遠超上世紀一些中學生的水準了。

嚴格來說,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差距只在於一點:知不知道學,想不想努力。

藉助於先進的資訊手段——我的意思當然是,手機——很多上課沒認真聽的內容,也可以較為輕鬆地補上。

想想以前,這事兒真是沒法弄。我上學那會兒,別說電話、手機,就連詞典,一個小學也沒幾本,遇到難題,老師解答不了,查資料又查不了,只好在心裡留存一輩子了哈哈。

聰明卻不知道努力的孩子令家長頭痛,讓孩子“自覺學”為什麼難?

換句話說,如今的孩子,不僅智商比幾十年前提高了,“自學”的條件也好了。即便孩子上課不怎麼專心,回家整天盯著手機,但他只要想努力,成績提高的機率是非常大的。

這就造成了另一種現象:

家長普遍對孩子的能力“很有信心”,但對孩子的“努力程度”焦慮不已。

確實,如果哪幾天,家長忽然發現,這兩天孩子“表現得咋這麼好,有點接受不了呢”,孩子的期末成績立竿見影,馬上就能上升不少。

如果相反,孩子沉浸在遊戲中不能自拔,家長對期末成績的預測,也相當準確。

核心就只剩了一個問題:如何讓孩子發奮,如何讓孩子努力?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一下家長同志:你能一直保持高昂鬥志,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嗎?

誰還沒有不舒服的幾天啊?別說女性有明顯的週期規律,男性也有。

這幾天,精神高昂,活力充沛,幹啥事兒都像一頭猛牛,一週的活兒一天干完了……但這種勁頭,很難一直持續,幾乎每個月都有無精打采的幾天,尤其是薪水花完、發薪的日子還沒到來的時候。

大人如此,孩子也是。

一旦孩子這幾天出現“精神煥發、紅光滿面”、勁頭十足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要輕易否定,動輒說他“5分鐘熱度”。

能有這5分鐘已經不錯了。你不也如此嗎?

聰明卻不知道努力的孩子令家長頭痛,讓孩子“自覺學”為什麼難?

這珍貴的5分鐘,卻被你輕易否定,孩子會咋想?以後,他連5分鐘熱度也沒有了。

5分鐘熱度是種子,需要呵護,才會生根發芽。殺死它很容易,呵護卻很難。

下一次,即便只是從5分鐘熱度延長到10分鐘,家長也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揚。哪怕1分鐘,也是進步。

有進步,才有希望。

除此之外,要引導孩子立志。

沒有志向,孩子很難長期努力,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自己的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

志向不可太庸俗,比如“為了更好的生活”。

孩子會說:“現在的生活,有車有房有手機,難道不好嗎?我為什麼還要努力?”

不可以用恐嚇來立志,比如:考不上好大學,就去乞討吧!

這種恐嚇,會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叛逆心:乞討有什麼不好!只要你們捨得,我就敢去!

宏大的志向,對孩子而言,可能也會顯得比較空洞。既然如此,不妨介紹一些大人物的立志經歷,給孩子薰陶一下。

比如,孔子15歲就立下大志,王陽明五六歲時就立志做第一等的聖賢了。

還是很空?有點。實在不行,你自己找點孔子的故事,給孩子講講吧。

你學了,孩子才愛學。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階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6冊。

壹點號高了高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