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陳天橋、黃崢不想造車,但他們的電動車夢還能成功嗎

《西部世界》:陳天橋、黃崢不想造車,但他們的電動車夢還能成功嗎

封面圖 |《西部世界》劇照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01

迴歸的陳天橋

張一鳴和黃崢不想造車嗎?

今年相繼宣佈辭任的張一鳴和黃崢,打算脫產去學習、思考和搞研究了。他們都提到對腦研究的興趣。這個冷門的選擇,跟當下如火如荼的造車熱形成了一種有趣的映象。

倒也不能完全說他們「高風亮節」。以位元組跳動和拼多多的資源和商業邏輯來看,跟造車業務沒啥關係。既然已經註定搭不上這趟資本的順風車,不如去找下一艘諾亞方舟。就像張一鳴在卸任信裡說的,當下電動汽車風口,讓人忘了特斯拉是一家已經成立 18 年的公司了。對張一鳴和黃崢來說,與其跟風做自己完全不擅長的事,不如去尋找 18 年後的特斯拉。

張一鳴說,希望能更深度參與的三個領域之一是「腦疾病」;黃崢說,想去做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他提到「蛋白質機器人」——希望進入人的腦部血管進行疏通,避免中風。兩人都表達瞭解決腦疾病的意願。

企業家們早就開始為腦研究付費了。

2016 年,陳天橋夫婦向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捐贈 1。15 億美元,成立加州理工陳天橋雒芊芊神經科學研究院,稱未來將總計捐贈 10 億美元。2018 年,蔡崇信夫婦向斯坦福大學捐贈上億美元。更早之前,2000 年,IDG 創始人麥戈文夫婦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捐款 3。5 億美元,成立麥戈文人腦研究院,2011 年熊曉鴿先後向清華、北大和北師大分別捐贈成立腦科學研究院。

目前,關於大腦的基礎研究依然非常薄弱,困擾人類的各種腦疾病例如帕金森、阿茲海默、癲癇、抑鬱症等腦疾病尚未找到應對之法,這個領域大有可為。

《西部世界》:陳天橋、黃崢不想造車,但他們的電動車夢還能成功嗎

《盜夢空間》|陳天橋曾說,VR 的終極版本就是做夢

黃崢和張一鳴之前,上一個宣佈脫產去研究大腦的企業家是陳天橋。這位盛大遊戲創始人,在 31 歲時憑藉《傳奇》登上首富寶座,後來因為在盛大盒子、平臺戰略上判斷失誤等原因,最終退出戰場,遊戲江湖從此成為騰訊的天下。2016 年,陳天橋以捐贈腦研究的方式重新進入人們視線。

最近幾年,他樂於向所有前來拜訪的媒體分享自己關於大腦的思考成果。翻翻這幾年陳天橋的各種採訪,有兩個頗具爭議的觀點:第一,根據量子物理學,世界實際上只是感知,你看見它就存在,你不看它就不存在;第二,人類不過是化學機器人。簡而言之,這些感知完全取決於人腦。

除了常規的應用於腦類疾病治療,陳天橋的種種設想中,有一條令人興奮又恐懼。

他在一次採訪中提到,VR(虛擬現實)的終極版本就是做夢,與其依賴谷歌頭盔進入虛擬世界,不如透過控制大腦,從而控制我們的夢境。「當我從美夢中醒來時,我總是很失望。那麼如果我能在夜裡繼續做我的夢呢?如果你能把一個夢持續做下去,那將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那將是娛樂業的終結者。」

去年有一則新聞稱:《國內遊戲行業首個腦科學研究中心落地,浙江大學與盛趣遊戲共建浙江大學傳奇創新研究中心》。盛趣遊戲是誰?它的前身就是盛大遊戲,2019 年 3 月才完成更名。當時有媒體這樣定義更名事件:盛大遊戲告別陳天橋時代。

真的告別了嗎?這家腦研究中心,名稱中保留了「傳奇」二字,這是陳天橋時代的鮮明印記,將遊戲與腦研究結合,更不可避免讓人聯想到陳天橋的偏好。

關於腦科學與遊戲的結合,這位昔日的遊戲首富也陳述過其中的邏輯,「我真心認為,遊戲是最好的娛樂方式,因為它把你的肉體留在世間,把你的思維和行動 upload(上傳)到虛擬社群,相當於我在遊戲裡看到數千萬個活生生、赤裸裸的靈魂和思想,在按照特定規則運作。這是我下決心做大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子。」

這個場面已經在科幻作品《盜夢空間》和《黑鏡》裡出現過了,當然也面臨倫理問題:現實和虛擬世界將難以辨別,為了逃避現實而永遠不願醒來的一定大有人在。

02

「數字化的永生」

陳天橋試圖利用腦科學重建盛大當年傾覆的娛樂大廈,以社交起家的扎克伯格也拿起相同的武器,希望抵達自己理想的「社交的終極形態」。

扎克伯格的計劃大致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實現腦對腦直接分享思想,不再需要任何媒介——當你想到一件事,你的朋友就可以立刻感受到,資訊是透過腦電波傳送的。這項技術在神秘的東方國度有個古老的名字——讀心術。2017 年,Facebook 就宣佈正在研發一個系統,讓人們用大腦直接打字,速度是用手機打字的 5 倍。

第二步,他需要一個承載這些黑科技的硬體。智慧手機之後,誰會成為下一個具有顛覆意義的智慧硬體?哪家公司解決了這個問題,能成為下一個蘋果?扎克伯格給出的答案是,可穿戴裝置。Facebook 早在 2014 年就收購了當時炙手可熱的虛擬現實(VR)頭戴裝置公司 Oculus。

第三步,把腦機介面和 VR 技術融合,打造一臺自由穿梭於現實和虛擬世界的機器,這就是扎克伯格心中「社交的終極形態」。去年他在採訪中舉了幾個例子:

到 2030 年,人們能用先進的智慧眼鏡將自己「傳送」到其他人的房屋,就像面對面一樣交談;VR/AR 裝置的隱藏優勢是減少旅行或上下班時間。

總之,這個創意既方便又環保——不僅代替蘋果成為新的制霸硬體,加上將自己隨意傳送到某地的功能,物理交通工具也省了,馬斯克的特斯拉也終將淪為廢鐵——一舉將蘋果和特斯拉都踩在腳下,小扎真的是心比天高啊。

《西部世界》:陳天橋、黃崢不想造車,但他們的電動車夢還能成功嗎

《西部世界》| 在科幻電影中,一些人已經實現了「數字化的永生」

做腦機介面,不僅是為了搞事業,小扎也有私心。

2015 年,小扎與當時還在世的霍金對話。霍金問,你最想知道科學界哪個最大問題的答案?

小扎直奔主題:如何才能讓人類永生?

那時,他其實已經有了一個答案:腦機介面的終極形式,就是長生不滅,更極客的表達方式叫,數字化的永生。簡單來說,藉助這項技術,人類的大腦資訊可以被提取出來,儲存在晶片中,然後植入一個新的軀體,肉體消亡,思想永存。

這恰好驗證了那句名言,「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人也不過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而已。

這些年來,扎克伯格和馬斯克,這兩位「外星人」一直暗自較勁,都希望自己做的事看起來更加非同凡響。在腦機介面如此極客的事上,馬斯克自然沒有錯過。

2016 年,馬斯克成立了一家腦機介面公司 Neuralink,去年他釋出的「三隻小豬」實驗在網友中普及了腦機介面這一理念,但實際上,這個實驗既沒有展示什麼新鮮成果,馬斯克也不是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但他是最擅長營銷的那一位。

有媒體問扎克伯格對這位競爭對手的看法,小扎極盡嘲諷:「我不認為人們會為了使用 VR/AR 而願意把頭鑽開」——馬斯克的腦機介面是侵入式的,扎克伯格選擇了非侵入式。媒體又去問陳天橋,陳天橋倒是很紳士地送上了祝賀,但也不忘補一句,哦,馬斯克的首席科學家是自己捐的腦研究所主事人的學生。這三個人你來我往,竟然讓人看出了宮鬥劇的味道。

Neuralink 的最新成果釋出於今年 4 月:透過在腦內植入晶片,一隻猴子無需接觸手柄,僅憑意念就能操作電腦上的乒乓球遊戲。馬斯克在社交帳號上宣佈:Neuralink 的初代產品將讓癱瘓者使用智慧手機的速度比使用手指的使用者更快。

馬斯克還有一個美好願景是,像電腦一樣,讓大腦可插入硬碟或者驅動裝置,迎來「外掛」,擁有更大容量和更豐富的功能,成為「超級計算機」。當然,在那個生命終極問題上,他和小扎同樣做著「永生夢」。或許真有那麼一天,擁有不死靈魂的馬斯克和他的信徒們在火星永遠生活在一起。

03

「李開復陷阱」

頂級富豪們奔赴腦科學的殿堂,誰是最開心的人?

李開復一定是其中一個。

去年吳曉波寫了篇文章,自創了一個概念:「李開復陷阱」。大意是說,任何創新性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都會經歷一個驚險的跳躍,如果躍不過去,並不意味產品的技術不行,而是沒有找到消費的應用市場。這個概念的淵源是,多年前李開復供職於 SGI 公司時開發了一款 3D 瀏覽器,就是這種情況,李開復自己也常常提起。

中國的人工智慧行業也剛剛跌進「李開復陷阱」還沒爬出來。

2017 年,作為國內「人工智慧佈道者」的李開復受王力宏之邀,出演了自己的MV首秀《AI·愛》,為人工智慧搖旗吶喊。

《西部世界》:陳天橋、黃崢不想造車,但他們的電動車夢還能成功嗎

那是人工智慧的高光時刻,也是李開復的高光時刻。AI 四小龍彼時炙手可熱,估值一個比一個高,四家之中——商湯科技、曠世印奇、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前三家創始人都是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走出來的,這裡被稱為中國 AI 界的「黃埔軍校」,李開復是首任院長。

2017 年,李開復在一個論壇上呼籲,稱如今的科學創業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機,科學創業最需要的一定是 AI 科學家。在此之前,已經有一大批頂尖AI科學家心懷夢想走出實驗室,成為網際網路大廠們高薪爭搶的物件。

但到了 2020 年,行業進入冰凍期,有兩個現象宣告了此輪 AI 創業潮的失敗:一大批 AI 科學家們離開公司,重返實驗室;那幾家 AI 明星企業泡沫破裂,被阻擋在資本市場門外,上市遙遙無期。

李開復也改口:AI 科研人才不要盲目入場創業,發揮價值的道路千千萬萬條。

腦研究,或許將是李開復期待已久的下一個風口。其實早在 2013 年,中國就推出了「中國腦計劃」,包括兩個方面:以探索大腦秘密、攻克大腦疾病為導向的腦科學研究;以建立和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為導向的類腦研究。就在前幾天,國家領導人在中國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到了生命科學和腦科學。

張一鳴和黃崢這種頂級企業家也來了,隊伍日益壯大,對腦科學創業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張一鳴和李開復有過一段交集。2008 年,張一鳴曾短暫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但只待了幾個月,當時他選擇離開的原因是:每天都在做一些離使用者很遠的基礎開發。

時隔十幾年,兩人有望再續前緣,李開復也有機會借勢再燒一把人工智慧的火。只是希望,這場即將到來的大腦風暴不要再次陷入「李開復陷阱」。

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不妨提前想想:如果人類真的能實現永生,大把的時光要怎麼打發呢?

參考資料:

[1]。《佛教徒陳天橋為何要捐出 10 億美元研究人腦》來源:Medium,虎嗅翻譯

[2]。《搬家到應許之地》來源:人物

[3]。《扎克伯格 45 分鐘深度採訪:透露下個十年 VR 和腦機介面野心》來源:智東西

圖片來自網路

本篇作者 | 彭彭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