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殺熟模式已被淘寶、京東等平臺徹底顛覆,你還在等什麼?

大資料殺熟模式已被淘寶、京東等平臺徹底顛覆,你還在等什麼?

文丨BT財經 HAN

你被“殺熟”過嗎?

設定同一個目的地,兩個賬號同時、同地打車,卻發現一個便宜、一個貴;同樣一杯咖啡,不僅價格不同、配送費居然也不同……

大資料已經融入人們的工作生活,使用者的每一次搜尋、瀏覽、下單行為,都向商家和平臺刻畫出自己的身份資訊和消費偏好。因為老客戶更容易產生交易,就是這樣日漸清晰具體的使用者畫像,讓部分商家和平臺動了“殺熟”的歪心思。

從2018年起,利用資料區分消費者、進而實施差別待遇(如差異化定價)的“大資料殺熟”行為就屢次進入公眾視野。

花式“殺熟”蔓延至各領域

據介面新聞等多家媒體歷史報道,2018年初就有使用者爆料自己和朋友在攜程上預訂酒店,發現經常遇到預訂房型一樣、價格不一的情況。當即也有電商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方式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並涉嫌價格欺詐。

一石激起千層浪,遭遇“殺熟”的經歷引得不少消費者的共鳴,彼時攜程遭遇到多方的口誅筆伐。

後來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主動迴應過大資料殺熟的問題。據環球網報道,

梁建章表示“大資料殺熟是假象”,造成這種假象的則是OTA行業複雜的價格規則

,未來這些規則更透明簡化。

2021年4月攜程還與京東美團等平臺在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商務局召開的專項調研和規範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行政指導會上,共同簽署了《平臺企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承諾不利用資料優勢殺熟。但BT財經發現,直至2021年5月攜程依舊被“價格區別”指控纏身。

網約車也是被吐槽大資料殺熟的“重災區”。

2021年,中車網發表文章質問《滴滴再現大資料“殺熟”網約車平臺為何明目張膽?》。該文引用了復旦大學教授帶領團隊“手機打車軟體打車”調研結果,800多份樣本結果證實“熟人”比“新人”更貴、蘋果使用者打車比安卓使用者更貴。

滴滴柳青曾經迴應解釋道,使用者看到的“預估參考價”是實時根據動態路況預測的,即便起終點一樣也會存在差異。最終支付的實際車費價格規則在APP裡有明確的公示。

瑞幸咖啡大資料殺熟現象也曾經被央視《消費主張》節目報道。

有消費者反映不但產品價格不同,配送費竟然也被區別對待,這讓一直高頻消費瑞幸咖啡的該名消費者非常氣憤,並表示即便瑞幸提出贈送咖啡券,自己也不會再買瑞幸咖啡了。

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也沒有幸免,同樣受到大資料殺熟的質疑

,但也有消費者站出來為平臺說話。BT財經發現,在知乎等平臺上不少自稱京東Plus會員(一款京東付費會員產品)的答主表示自己買到的產品價格反而更貴了,是“赤裸裸的大資料歧視”。也有答主認為這只是電商的產品推薦系統,平時高消費的會得到高價格產品的推薦。

整治亂象將有法可依

一則徵求意見稿的出臺,讓市場看到了終結大資料殺熟的希望。

深圳政府線上官網宣佈,《深圳經濟特區資料條例(徵求意見稿)》於6月2日起公開徵求意見。這則條例明確提出,個人資料的處理要符合合法正當、最小必要、公開透明、準確完整和確保安全五項基本原則。

據《深圳特區報》,業內人士指出,現行法律來看,大資料“殺熟”最高只能罰到50萬元,顯得有些“手軟”。

新規的震懾力有望大大提升——《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對於大資料殺熟行為給予重罰

——情節嚴重的,可處5000萬元以下或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

對比此前,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在境內網路零售平臺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的罰款力度為年銷售額的4%,可見此次對大資料殺熟行為,監管的態度也是“絕不容忍”。

除了深圳,北京和上海針對資料權益保護的立法工作也穩步展開。

據《北京商報》,北京市經信局4月16日公告顯示,“北京市資料立法研究論證支撐服務專案”由中國政法大學作為供應商,北京資料立法工作提上日程。已經形成的“上海市資料條例”(暫定名)力爭9月提交上海市人大一審。

監管部門已經亮劍,“大資料殺熟”的平臺顫抖吧!

歡迎關注【BT財經】,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