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還是“割韭菜”?錢大媽背後的生意經

作者 | 本俠

編輯 | 滄海

排版 | 滄海

9月1日,央視財經曝光了錢大媽加盟商虧損內幕。

報道顯示,作為社群生鮮類超市之一,“錢大媽”經常採取定時打5折,每天19點以後繼續打折,從九折到一折,甚至還有“免費送全場”的促銷方式來吸引人氣。

“菜籃子”還是“割韭菜”?錢大媽背後的生意經

從21家門店到現如今的超3000家規模,錢大媽可謂是“成也加盟”,“敗也加盟”,但問題的實質,錢大媽暴露出的,是不是僅僅是割了經銷商的韭菜?社群團購模式之困的上層原因在哪裡?

這個問題,錢大媽的老闆得好好問問曾經的一位平臺祖師爺——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這位360的創始人最早曾在新華社通訊技術局任副局長,後經歷過3721,以及3Q大戰的時代。近日,

齊先生對外表示:網際網路公司的暴利階段結束了,網際網路思維是落後思維。

齊總的話,結合當下的形勢,聽著貌似很有道理,但從另一角度看,當下從錢大媽模式,到“金山WPS”、“石墨文件”、“有道雲筆記”類的雲服務平臺,最終在玩什麼模式——說穿了,叫遠期現金流貼現估值!

當消費者使用某個軟體雲服務平臺後,隨著時間的遷移,越來越多資料會儲存在這個平臺上,隨著資料越來越多,搬遷的成本就越來越大,這跟咱們搬家的道理是一樣的。搬遷難度越大,使用者粘性就越強。

而大如美團、包括錢大媽這樣的平臺其實也是類似的邏輯,大量燒錢發優惠券吸引使用者進駐,在裡面買喝的買吃的買菜買衣服買火車票,逐漸讓大家習慣用它,之後再慢慢賺錢。由於前期不賺錢,後期才賺錢,所以如果算PE估值的話,當下的PE數值會高出天際。所以,這些企業大多數是用PS估值或者是用遠期現金流貼現估值。

一家公司第一年是虧50%,第二年虧10%,第三年賺50%,第三年賺30%,第四年賺30%,第五年賺25%,這樣的公司前段時間市場可以給予100倍PE估值,意思是給遠期的業績穩定增長提前付出溢價。

而當下的現實是,之前為了業績確定性付出過多的溢價,如今就要為這個行為買多大的單。

錢大媽,不過是諸多網際網路打法中的滄海一粟。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