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在人們還沒有對電子遊戲摘掉有色眼鏡的今天,一部剛剛上線不久大製作遊戲,一次次出現在各種社交媒體的頭條中,它科技感強,劇情震撼,世界觀先進,要想玩,還需要一臺高配置的電腦或遊戲機,這些元素,讓所有已經開始進入賽博朋克世界的玩家好像乘上了去往未來的高速列車,甩開了其他人一個世紀。

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賽博朋克2077》是波蘭遊戲開發商製作的一款角色扮演遊戲,遊戲的主要場景是一座叫做“夜之城”的未來城市,這裡雖然實現高科技化,卻也具備現代社會的黑暗面,毒品、暴力、貧窮、專政,人們的貪婪、自私和狹隘也愈演愈烈。主人公從小在街頭長大,在充滿汙穢和罪惡的城市尋找成長的途徑。

《賽博朋克2077》的故事設計在未來,但社會卻變得更加衰退、野蠻。人們擁有了一項娛樂方式:超夢。超夢十分廉價,但可以讓一個人體驗到其他人的生活、心情,而當這種娛樂方式面向大眾,一種新奇的視野引起了人們內心的陰暗想法。有些人利用超夢,感受超越肉體極限的好奇心,甚至產生變態的行為,在其中滿足自己的慾望。

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科技迅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變革、小人物的內心掙扎,這款遊戲完美符合科幻小說家勞倫斯·普爾森對賽博朋克文學的定義

經典的賽博朋克角色是邊緣且性格疏遠的獨行者。他們生活在社會群體的邊緣,一個瀰漫反烏托邦氛圍的未來:日常生活受到急劇改變的科技影響,普及的計算機化資訊籠罩全球,以及侵入性的人體改造。

賽博朋克文學有著強烈的反烏托邦和悲觀主義色彩。他們通常將視角放在未來科技高度發達的大時代下底層小人物上,描寫太平盛世表象下社會的腐朽與人性的墮落,對未來做出悲觀的預言。但也是在這陰暗的角落將會誕生懷有希望的英雄。

賽博朋克的起源

賽博朋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1968年,菲利普·迪克為這個世界觀奠定了基礎,他在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塑造了一個追蹤仿生人的賞金獵人。在1982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成了電影《銀翼殺手》,電影中,夜色籠罩的都市被各色霓虹照亮,高聳林立的大廈將天際線隱藏,這樣的場景,也成為了我們預設的賽博朋克的視覺。

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而“賽博朋克”這個名字,在1980年才最早出現,作家布魯斯·貝思克直接把《賽博朋克》作為小說標題。

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賽博朋克背後的政治議題

賽博朋克正在經歷又一次流行文化熱潮——最近幾年,我們看到了《銀翼殺手》續集,《攻殼機動隊》真人版,《黑鏡》等等劇作。

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在《黑鏡》中,除了科技與人的矛盾,更多的是對政治的思考。說到底,賽博朋克文學,和傅立葉等人提出的烏托邦、奧威爾提出的1984老大哥如出一轍,只不過加上了技術色彩。今天賽博朋克經常以隱喻義出現,反映了人們對於大公司企業、政府腐敗及社會疏離現象的擔憂。一些賽博朋克作家試圖透過他們的作品,警示人類社會依照如今的趨勢將來可能的樣子。科技雖然發展了,但社會更加陰冷,壓抑,充滿混亂又了無生趣,富人更加富有,窮人再無機會。賽博朋克中,政府職能可能被取代,大型跨國公司和財閥橫行,因為掌握技術才能掌握權力。技術進步,但政治形態沒能跟上腳步,離社會潰散也就不遠了。它描述的就是這樣黑暗的未來。

現在再來看賽博朋克,就像是把現代生活中的黑暗面放大,加上科幻元素加以演示。

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電商利用大資料為每一個客戶畫像,你所購買的所有產品,構成了你在資料中的樣子:女性或者男性,文靜或是熱情,偏愛衣服還是書籍,愛好廣泛還是小眾。

你的釘釘,透過你的勞動時間和對話幫助老闆判斷出你在工作中的表現。

一個人的形象可以利用全息技術重現,記憶可以做成一串編碼。

就像遊戲製作者龐德史密斯所說:“賽博朋克就是關乎不公正,關乎在未來機會分配不均存在的危險,關乎大公司和強權政府如何共同控制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同樣的一群人如何用非正統方式破壞這件事。”

既然瞭解了這麼多,就來看看賽博朋克的代表人物菲利普·迪克的作品吧。

大火的《賽博朋克2077》,到底是什麼

點選此處進入閱讀

菲利浦·迪克(Philip K。 Dick,1928年12月16日-1982年3月2日),美國的科幻小說作家,“賽博朋克”先驅,曾獲雨果獎和坎貝爾獎。除了現在仍在發行的38本書外,他還寫了一些短篇小說和少數作品出版在廉價雜誌上,其中至少有七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雖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史坦尼斯勞·萊姆、羅伯特·海萊因的讚賞,但卻直到他去世後才漸漸被人們熟知。

菲利普·K·迪克是一個悲催的作家,生前的作品因為太超前而從未被認可過,就像梵高一般,直到死後才凸顯出創作的價值,這還要歸功於他第一部改編電影《銀翼殺手》的成功。菲利普被尊為“賽博朋克(cyberpunk)”的創始人,雖然這個詞語是在他去世後從《電子世界爭霸戰》中傳出來的,但在菲利普所有作品中都帶有這種後現代的頹廢電子風格。也許受到了生活中酗酒和大麻的影響,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墮落和看似荒謬的幻想,主人公發現他們每天生活的世界是個假象,是一個被質疑的構想和制度左右的世界。無論是人造人還是記憶移植,甚至被藥物誘發的幻想世界要比真實世界還要“真實”,這樣導致菲利普的作品中大多呈現一個多重宇宙的概念,並衍生出一種新的科幻作品型別——錯列歷史類。他小說中虛無縹緲的幻想、心理學構象和墮落的本質讓其作品固然有著令人驚訝的大膽幻想,還得過雨果獎(《高堡奇人》,1962),但卻始終無法令讀者接受。他的小說大部分被刊登在廉價的街頭小報上,直到他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