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北森二次上市,為HR SaaS賽道點上一盞明燈

作者 | 鄧詠儀

編輯 | 蘇建勳

開年不久,人力資源管理賽道就迎來一個意料之中的新聞。

1月10日,HCM SaaS公司「北森」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機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

對北森而言,上市是情理之中,公司籌備上市的訊息也已傳出一段時日。

北森背後的投資方堪稱豪華,最大機構投資人為經緯創投,擁有超過20%股份,此外還有紅杉中國、中金公司、深創投、高盛、富達國際、軟銀願景基金、春華資本在內的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上市前,北森曾於去年7月宣佈完成2。6億美元的F輪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二期、高盛、春華資本、富達國際聯合投資。

北森是HCM SaaS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於2002年成立。2010年,北森推出首款招聘雲產品,到2016年上PaaS平臺,再到後來的一體化,其變化也見證著HCM SaaS賽道從0到1的過程。

多年來,圍繞北森的傳聞紛紛擾擾,招股書掃清了一些迷霧。

焦點分析|北森二次上市,為HR SaaS賽道點上一盞明燈

當前,北森主要基於自家的iTalentX平臺為企業提供招聘一體化HCM SaaS解決方案,在招聘、測評、管理、發展及留用人才上為客戶提供服務。iTalentX平臺建立在PaaS架構上,能夠讓解決方案具備高擴充套件性,客戶和合作夥伴都都可以透過PaaS層快速做一些定製化。

從收入層面來看,北森2019-2021財年(截至3月31日)收入總額分別為3。82億元、4。59億元、5。56億元,2021財年上半年收入約為3。13億元,毛利率分別對應為60。6%、59。8%、66。4%及60。4%。虧損也值得注意,過去三個財年中,北森累計虧損超過了37億元。

在商業化上,北森遙遙領先。

當前,北森的客戶包括各類快速增長的大規模行業中約4500家企業,如科技、房地產、金融服務以及汽車及製造行業的絕大部分前十企業。《財富》中國500強中,近70%的公司都是北森的客戶。

在2020年前五大HCM SaaS提供商中,按收入計算,北森當前市場份額為12。0%,高於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總和,而後兩者的市場份額均小於5%。據IDC的報告,北森已經連續五年成為這一賽道的第一名。

一波三折

北森在HCM這個賽道是領頭羊一般的存在,但其成長之路一波三折。

2002年,北森從人才測評業務起家,而後將人才測評業務線上化,並且成立了人才管理研究院。直至2010年,北森轉戰SaaS,推出了招聘雲系統、繼任雲系統和績效雲系統,形成一體化人才管理雲平臺。

焦點分析|北森二次上市,為HR SaaS賽道點上一盞明燈

入局早,是北森的優勢,但也是在SaaS這條路上折騰的開始。當時,國內SaaS賽道還處於開荒期,北森踩過了國內大大小小做SaaS的坑:

2010年,北森先做了一款輕量化的產品,先服務中小客戶;到了2011年,北森決定免費開放,希望擴大規模再做商業化——這也是早期SaaS圈子中主流的發展路線。

然而,這些道路都沒法走通,北森經歷了相當困難的時期。據21世紀商業評論,2012年,投資人的錢還沒進來,北森經營困難,兩位創始人不得不把房子抵押,給員工發工資。

吃盡苦頭後,也正是那兩年,北森做出了幾項重要改變:決定面向中大型企業,以及收費。同樣在2013年左右,國內SaaS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北森也搭上了這一波快車。2014年,據北森官網,其招聘雲產品就已佔市場份額50%以上。

2015年,北森決定要從原有的SaaS走向PaaS,確定了平臺化和一體化戰略,這是關鍵的一步。

首先是平臺化——從SaaS走到PaaS。SaaS廠商是否要做PaaS,是企業服務圈子中的又一個爭論點。如果以雲計算架構打比方,IaaS層是賣雲資源的,如同水和電一般;PaaS就是通了水和電的店鋪,SaaS就是店鋪中出售給客戶的具體產品。如果SaaS廠商做成了自己的PaaS,相當於有一個堅固的底層,能夠敏捷快速地對產品進行迭代——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巨量的資金、人才和時間投入,底層程式碼需要推倒重來,遷移至PaaS上。

其次是產品模組和功能一體化,這和賽道趨勢有關。HCM大賽道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多個細分方向,比如基礎人力資源軟體(eHR,包含考勤、績效等)、招聘管理系統(如ATS)、學習管理(如e-learning)等等,每個細分方向都有積累深厚的傳統軟體服務商,這也導致傳統的大型企業採購時會分開採購,但中間的資料打通又會成為問題。

北森的“一體化”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基於原有的招聘等模組,從2016年開始,北森推出了eHR(基礎人力資源軟體),再到2019年初步完成全模組化,2020年正式推出iTalentX平臺。期間,北森還經歷了新三板掛牌退市,戰略轉向之艱難,讓北森內部將其稱為“渡江戰役”。

但這也真正讓北森拉開了與其他產品的差距,大大加強了壁壘。

去年的F輪融資上,北森就表示,在2020年年初e-learning模組上線後,第一季度訂單數量就翻了一倍,到了後面幾個季度增速依然穩健。一體化,成為去年拿到F輪融資的重要因素。

一盞明燈

北森走過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從單一產品模組到全產品,從小客戶到中大客戶,中間還經歷過2016年新三板掛牌、退市,再到如今,也證明了HR SaaS賽道在中國之難。

北森入局其實相當早。在北森成立的2002年,Salesforce還有2年才上市,剛剛開始在美國吆喝,要掀起SaaS革命。而最受國內HCM廠商關注的Workday,要到2005年才成立。

而2013年SaaS創業潮興起時,國內的創業者都懷抱著對“萬億賽道”的期待。如果美國市場能有千億美金以上的企服巨頭,那麼中國哪怕有公司能做到十分之一,也是個百億美金公司。

但企服領域成長速度比大家想象的還更慢

。以北森和Workday簡單比較,兩家公司IPO前都到了2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北森2002年成立,到2021財年上半年收入3。13億元,國內市場份額達12%;Workday 2005年成立,2012年上市前對應的數字為1。195億美元(約7。6億元人民幣)。

HCM已經是企服領域裡佔比最大的垂直賽道,顯然,國內企服市場還在相當早期。

不過,市場不乏積極訊號。首先,公有云市場還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垂類SaaS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據灼識諮詢,中國HCM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784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19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5。7%,2026年預計達8756億元。細分到北森所在的HCM SaaS,2026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581億元,2020年-2026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4。2%。

按照收入計算,2020年美國HCM SaaS市場規模是中國的21。2倍,2026年預計差距將縮小至僅5。5倍。

焦點分析|北森二次上市,為HR SaaS賽道點上一盞明燈

現在,北森雖領先於對手許多,但也沒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一體化戰略初步完成後,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國內HR市場還是處於較為割裂的狀態,傳統軟體和SaaS軟體各自佔據地盤,北森需要更加積極地開拓市場。

另外,接下來的生態建設,也決定北森能夠走得多遠。從去年6月開始,北森推出PaaS平臺開放計劃“森雲計劃”,也逐步在聯合合作伙伴,建立起更大的人力資源生態。

經歷了徹底的戰略轉向,北森最終探索出了一條穩健的發展道路,也見證了資本對這一賽道的關注、沉寂和再度聚焦。如今再度走到上市節點,無論如何,北森都是為賽道點上了一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