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元宇宙,冰冷的現實

爆火的元宇宙,冰冷的現實

文丨派財經,作者丨王飛澍,編輯丨派公子

言必稱元宇宙,似乎已經成為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標準話術。

自2018年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之後,元宇宙的概念隨之火爆,在這裡,人們看到了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是何其精彩,同樣,隨著5G、人工智慧、VR等前沿技術的進步,也讓人們發現了元宇宙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10月底,Facebook更名Meta更是讓人們看到了網際網路的未來。

騰訊、阿里、百度、華為、位元組……越來越多的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跟進佈局,元宇宙概念躁動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然而,元宇宙究竟是什麼,什麼時候才能到來,又將以何種方式實現?這些問題卻一直縈繞在局外人腦海。

在這之後,人們不禁要問:元宇宙之風,究竟吹起了什麼?

01。元宇宙狂熱

11月17日,天下秀董事長李檬的一封關於“虹宇宙”的公開信,讓天下秀市值迎來暴漲。

名稱神似元宇宙的虹宇宙,是天下秀研發的一款社交元宇宙產品。李檬稱虹宇宙是一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3D虛擬社交產品。“該產品主要以Z時代的3D虛擬星球(P-LANET)為背景,為使用者構建虛擬身份、虛擬形象、虛擬空間、虛擬道具、虛擬社交,將聯合全球社交紅人為使用者打造一個沉浸式的泛娛樂虛擬生活社群,並基於NFT資產為使用者提供使用和交流等應用場景。”

簡單點說,使用者可以在虹宇宙中自定義構建自己的3D虛擬形象,自由買賣手中的虛擬房產、虛擬道具等虛擬資產。不過,天下秀也表示,虹宇宙目前還處於灰度測試的狀態,正式上線運營時間仍不確定。

但即便如此,投資者的狂熱依舊不減,僅僅在隨後的兩個交易日內,市值就大漲近50億元。時間再拉長一點,在10月21日至11月19日的22個交易日內,天下秀的股價累計漲幅達到85。58%,市值大漲超127。65億元。

實際上,狂熱的遠遠不止天下秀的投資者。據查詢,從9月初至11月16日,東方財富元宇宙概念指數已從989。58漲至1593。06,漲幅高達612%。美國元宇宙遊戲平臺Roblox,在上市招股書中宣稱,“我們不是遊戲公司,我們是個元宇宙公司。”於是,Roblox市值短期內就飆到了50億美元——一舉超過了正處在另一個風口上的小鵬汽車。

當然,與以往的VR、區塊鏈風口一樣,元宇宙也吸引了其他“奇奇怪怪”專業人士的參與。在知識付費App上,一堂售價30元的元宇宙培訓課,已有超過4萬人付費報名,預估總營收130多萬元;在電商平臺上折後價在百元左右的“元宇宙第一書”,半個月時間賣出2000多本,吸引了1。4萬人購買,銷售額近160萬元;在虛擬遊戲裡,一座虛擬房產標價可高達53萬元。

然而,與圈內人的火爆熱情相比,元宇宙本身卻還是不少局外人眼中的陌生概念。那麼,究竟何為元宇宙?

早在1992年,在科幻小說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的作品《雪崩》中,就構思了一個脫胎於現實世界並與之平行的元宇宙(Metaverse),只不過在當時的翻譯中,這一概念被稱為“超元域”,還遠遠不能勾起人們的幻想。

當下的元宇宙概念大多參照 Roblox 的定義——元宇宙應具備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文明等八大要素。而如果以此為界定標準,其實早年間暴雪開發的《魔獸世界》遊戲就已經具備了雛形,在這一遊戲裡,玩家可以相互協作交流,共同參與生產和消費。遊戲之外,玩家可以私下交易裝備;共同協作的玩家甚至會建立工會,進而誕生不同團體內部的規矩和文化。

當然,從元宇宙的角度來看,《魔獸世界》所涉及的還相當初級,但2018年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所構想的虛擬遊戲世界“綠洲”(Oasis),其實就已經非常接近元宇宙最簡單直接所應該呈現的樣子。綠洲不僅能為玩家提供逼真的感官體驗,本身還擁有完整社會形態、商業經濟規範,數字內容和物品都可以買賣。

不難發現,

在元宇宙概念及形成的過程中,遊戲始終是最接近想象的領域,也是現階段大多數元宇宙公司的起點。

從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騰訊、位元組,還是中青寶、天下秀、佳創視訊,這些公司的業務多與遊戲、電競、動漫板塊有關聯,它們入局元宇宙的方式包括推出元宇宙遊戲、為元宇宙提供海量IP、線上下場景打造元宇宙接入點等等。

在此基礎上,玩家們逐漸整合網際網路、數字化娛樂、社交網路等功能,甚至可以整合社會經濟與商業活動。未來藉助腦機,人們的思維甚至可以進入虛擬世界,社交、娛樂等形式從文字、影片等進化為實時互動,人們在虛擬世界從一個網名、一個影象進化為可以操控的身體。元宇宙打造的虛擬時空間或許根據計算機運算速度、人腦思維速度單獨計時,文明的演化速度超越現實世界,甚至可以在元宇宙中像造物主一樣創造一個世界。

這對於在現實世界遭受諸多限制的人類而言,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元宇宙即是網際網路未來”的表述已然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否則,很難解釋資本市場、創業者與輿論界的熱情為何如此高漲。

02。元宇宙的焦慮

在整個元宇宙熱潮中,國內最熱衷這一概念的當屬騰訊與位元組。

比如,騰訊已經是“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股東,並持有元宇宙遊戲公司Epic 40%的股份。另外,騰訊也已申請註冊近百條元宇宙相關商標,如“逆戰元宇宙”“騰訊音樂元宇宙”“和平精英元宇宙”“綠洲啟元宇宙”“王者元宇宙”“天美元宇宙”等。

此前有使用者爆料稱,天美工作室正在籌備跨平臺3A大作(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的遊戲),對標電影《頭號玩家》中的虛擬社群“綠洲”。

騰訊如此熱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歸咎於遊戲業務的增長焦慮。今年前三季度,騰訊遊戲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17%、12%和8%,尤其是第三季度,增速遠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10%以上。

原因何在?《和平精英》《王者榮耀》雖然仍然爆火,營收也依舊強勁,但這兩款遊戲已經誕生了6年,堪堪已經步入生命週期的末期,而這六年的時間裡,騰訊遊戲卻沒有再誕生可與之比肩的頂級國民遊戲。為了重獲高增長,騰訊只能廣撒網,做手遊的、做電競的、做VR的、做獨遊的、做雲遊戲的、做3A的,近年來騰訊幾乎涉足了每一個遊戲領域。單在2021年,騰訊完成遊戲專案投資近 80 起,其中近1/3的投資標的為海外遊戲工作室。

這種焦慮也同樣存在於另一個網際網路巨頭位元組跳動的內心深處。

不久前,位元組跳動披露在過去半年其國內廣告收入停止增長,這是自2013年開啟商業化以來首次出現。要知道,在2020年位元組跳動廣告佔比高達77%。現在廣告收入開始停止增長,可能意味著其收入增長全面放緩。

實際上,這種擔憂一直存在,早在2018年位元組跳動就開始瞄準被稱為現金牛的遊戲業務,截至上半年,位元組的遊戲業務版圖已經擴大至10餘家工作室和29家公司,員工總數達到2000人。在投資收購遊戲公司上,位元組更是可以與騰訊遊戲相比肩,僅僅收購沐瞳科技,有媒體報道稱,位元組跳動就拿出了40億美元至80億美元的資金。

而在今年8月底,位元組跳動剛斥90億元巨資收購了國內VR硬體品牌Pico(小鳥看看),早在3月,有媒體曝出位元組跳動正在自主研發雲端AI晶片和Arm伺服器晶片。種種跡象表明,位元組跳動正在全面加速佈局元宇宙,尤其是元宇宙與遊戲業務天然相近的關係,更是讓位元組的投入熱情高漲。

相似的焦慮也存在於國際巨頭Facebook,今年7月份,扎克伯格宣佈Facebook將在5年內轉型成為元宇宙公司,併發力VR領域,10月底,Facebook正式更名Meta。而在這背後,則是來自抖音與TikTok的市場壓力。Sensor Tower 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2021 年 10 月抖音及 TikTok 下載量超過 5700 萬,位列全球熱門移動應用下載量榜單首位,實際上,自今年 2月以來 TikTok 便一直蟬聯全球非遊戲移動應用下載榜冠軍。

然而,與網際網路巨頭的增長焦慮不同,國內上市公司的熱情則要更“單純”——圈錢。

據企查查資料,截至11月17日,國內共申請“元宇宙”商標達4368件,涉及公司達689家;其中2021年申請了4366件,涉及公司688家。也就是說,99。9%的“元宇宙”商標均於2021年註冊申請。逐月來看,今年9月共申請“元宇宙”商標1995件,10月共申請“元宇宙”商標1515件,是今年的兩個商標申請高峰月。

商標的申請熱,背後則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套現狂熱。比如,遠古網紅“會說話的湯姆貓”因為屬於虛擬IP,也稀裡糊塗地成了元宇宙概念股,今年9月份,湯姆貓所屬公司金科文化,透過改名為“湯姆貓”,實現了股價60%的上漲。隨後,就是熟悉的套現離場,披露顯示,11月3 日、4日,湯姆貓控股股東金科控股及其控股股東朱志剛,共計減持3499萬股,套現金額約為1。5億元

到了11月20日,A股元宇宙概念板塊當日有36。53億元資金淨賣出。統計顯示,9月以來,元宇宙概念板塊的77只股票中,已有14只發布了高管或實際控制人減持計劃,擬減持股數上限合計為3。57億股。截至目前,一家減持已經完成,13家仍在進行中。

可以說,網際網路行業巨頭看重的是元宇宙背後的商機與增長潛力,這對於補充其逐漸放緩的主營業務有著不可限量的推動作用,而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與創業公司則更看重這一概念背後所帶來的營銷溢價能力,套現離場似乎已經成為標配,業務“處於探索階段”、“不確定性”等詞語也是不少公司答覆關注函時的標準話術。

03。元宇宙究竟還有多遠?

要回答何時才能實現元宇宙的問題,元宇宙要怎樣實現絕對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問題。

從本質上來說,元宇宙的底層由基礎設施與終端硬體裝置組成,包括但不限於:人機互動、設計工具、遊戲渲染、畫面渲染、隱私計算、AI、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合約等等。在此基礎上,元宇宙還需要大量的軟體與技術協同,包括但不限於:5G、6G、雲計算、區塊鏈節點、邊緣計算節點、DPU等。在使用者端需要路由器、感測器、晶片、VR 頭顯、顯示器等必備硬體。

這些條件都滿足之後,元宇宙才能衍生出相應的應用,也就是說技術端、內容端、載體端的相互配合,才是元宇宙成為現實的關鍵。萬家基金認為,對於元宇宙的爆火,從硬體端看,說明國內產業鏈在逐漸成熟,例如VR代工環節,例如VR/AR上的光學零部件、結構件等公司在逐漸看到有一些訂單的落地。

而實際上,即便如此,看好元宇宙短期內能夠落地的人士仍不多。有業內人士指出,元宇宙產業還遠遠達不到全產業覆蓋和生態開放、經濟自洽、虛實互通的理想狀態,在技術層面、法律層面、道德倫理層面,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左鵬飛指出,“元宇宙目前處於萌芽階段,大概需要10-20年的時間,才能進入成長階段。因為除了技術瓶頸以外,元宇宙主要面臨執行秩序、隱私安全等多方面挑戰。”

可以看到,外界對於元宇宙的擔憂多數聚焦於技術層面、內容層面和監管層面。從技術角度來看,人工智慧、VR、區塊鏈技術……這些技術詞彙前些年都經歷過億萬人矚目,但就目前來看,人工智慧四小龍仍處於虧損境地,區塊鏈則與幣圈牢牢捆綁,遠遠沒有實現當初的設想,VR技術則更是屢屢面臨瓶頸。

在元宇宙的設想中,VR裝置承擔著入口的作用,是人們進入元宇宙的核心裝置之一。早在2015年到2016年,就有一千多家VR企業獲得天使輪投資,但許多企業在A輪融資後紛紛轉型或死亡。截至目前,“看久了噁心想吐”仍是人們在體驗VR之後的第一感受。

目前,幾家宣佈進入的網際網路公司微軟、Facebook、愛奇藝、位元組等都在佈局旗下的VR裝置作為元宇宙的入口。但就目前的真實需求而言,VR 廠商年出貨量約為 1000 萬臺的水平,這對於元宇宙的限制可謂相當明顯。而且,即使到現在,售價已經下降的VR產品依然高達3000元左右,對玩家來說這筆費用不菲,這直接決定了VR只能成為少數人的玩具,進而又進一步限制了VR內容的開發。

實際上,除了VR元宇宙開發還需要使用大量的感測器,才能做到和人體無縫協作和互動,也就是說,玩家要想真正進入元宇宙自己也必須進行非常大的投資。

在內容端,以全球使用者數量最大的遊戲平臺Steam為例,截止到2021年7月的資料顯示該平臺上總遊戲數量超過五萬種,但VR遊戲卻僅佔12%,而且玩家數量最高的遊戲均不是VR型別。再來看風頭正盛的Roblox ,其距離實現元宇宙尚存在明顯距離,現階段 Roblox 更接近於遊戲 UGC 平臺。

因此,宏威控股集團董事長黃天威曾表示:“過兩年你會發現,被炒了半天的元宇宙,最終做出來的東西,可能還僅僅是戴上眼鏡和異地的同事坐在一起開會,或者拿著一把玩具槍打一場沉浸式的魂鬥羅遊戲。因為這是目前技術所能展望的上限。”

另外,即便元宇宙真的能在技術和內容層面得以實現,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又能吸引多少玩家沉浸其中呢?劉慈欣就曾直言,元宇宙是極具誘惑、高度致幻的“精神鴉片”。畢竟人類的基本物質與精神需求仍生長於現實世界,虛擬世界的強大吸引力仍然只是相對於低齡使用者而言,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婚戀工作、自我價值實現,都無法依靠虛擬世界完成。更何況,就目前的Roblox使用者獎勵機制而言,還遠遠難言豐厚。

況且,這還是在沒有考慮安全隱私等監管因素的情況下,在這方面,世界各國仍處於空白的階段。因此,一位國內遊戲巨頭相關人士表示,“所謂的‘元宇宙’遊戲的形態還是雛形中的雛形,即便是Roblox。”“如果不是炒作,企業沒有必要去那麼高調地宣佈仍在研發中的遊戲計劃。”“元宇宙現在還是‘割韭菜’。”

綜合來看,現階段的元宇宙只是一個美好的科幻想象,無論是技術層面、內容層面,還是未來的市場層面,仍然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

網際網路大廠的扎堆進入,也只是在增長焦慮下的試探性尋找未來商機,而普通上市公司和創業者,則更多的將眼光瞄向了“韭菜”,像天下秀那般沒有技術儲備與業務進展,卻強蹭熱點的誤導投資者行為,或許還只是個開始。

這一場景,與5年前的VR風潮又是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