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技術的加持,使得圖片屢屢賣出天價!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都芃

一張微信頭像價值千萬美元?9月2日,波場創始人孫宇晨宣稱,他花費約1050萬美元購買了微信頭像,一張簡單的畫素風卡通人物圖片,為何能賣出天價?原因在於它是一張NFT圖片。

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通常被譯為非同質化通證,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權利憑證,可以通俗地將其理解為登記在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證書”。

當數字資產被鑄造成NFT後,它將被永久儲存在區塊鏈上,獨一無二,且不可更改。

追溯NFT歷史,2017年底,以太坊ERC721協議(非同質化通證程式設計標準)的誕生可以作為標誌性事件,該協議標準的確立正式奠定了NFT的技術基礎。但NFT真正“出圈”,還是在與數字藝術品結合之後。

今年3月份,藝術家Beeple的數字圖片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被鑄造為NFT後,在佳士得拍出693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4。5億元的天價,競拍成功者將會得到一幅原作圖片,以及一串在大眾看來或許只是一行亂碼的NFT程式碼,但其中記載了該作品的元資料、原作者簽章、以及所有權記錄。

關於NFT,更加奪人眼球的事件還在不斷髮生。就在上述拍賣發生後不久,推特創始人兼CEO傑克·多西將其於2006年釋出的第一條推特內容,“just setting up my twttr”,5個單詞鑄造為NFT,並進行拍賣,最終成交價達290萬美元。在8月份,NBA球星庫裡花費約18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幅NFT猿猴圖片作為自己的社交平臺頭像,進一步將NFT概念推向大眾。一時間,萬物皆可NFT。

這項技術的加持,使得圖片屢屢賣出天價!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NFT與數字藝術品的結合並非巧合。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尹可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每個NFT都是獨特的,不可相互替代,而藝術品本身也具有非同質性和唯一性,所以兩者具有結合的天然契機。”

在NFT誕生前,無論是一幅圖片、一段音樂還是幾個文字,如果將其視作一種數字資產,幾乎為0的複製、傳播成本使得對其確權非常困難,保護更無從談起。李鬼傳得多了,就有可能成了真的李逵。

直到NFT出現,二者一拍即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數字資產的確權痛點。依賴於區塊鏈分散式技術所提供的永久且不可更改的鏈上平臺,透過一定的協議標準將數字資產鑄造為NFT,存上區塊鏈後,無論數字資產本身被複制多少次,NFT依然可以清晰地標記其所有權歸屬。

鑄造NFT的過程便相當於對數字資產進行一次快速的所有權登記。

NFT的這些特點也使得數字作品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成為當下其最被看好的產業應用場景。國內的NFT產業雖然剛剛起步,但已有眾多巨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目前多集中於對版權極為敏感的數字出版領域。阿里巴巴在今年5月份率先推出了與敦煌美術研究所、《刺客五六七》等聯名的NFT支付寶付款碼面板。8月,騰訊也進軍NFT產業,宣佈限量發行300件“十三邀”黑膠唱片NFT,並表示“可能是國內首個由影片談話節目開發的數字音訊NFT收藏品”。而就在前不久的99公益日當天,騰訊還宣佈限量發行9999份帶有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全景影像的NFT卡片,將其與文博產業進行深度結合。

在更為傳統的版權產業中,NFT也已屢見不鮮。胡彥斌、阿朵等知名歌手相繼推出了自己的NFT專輯,索尼音樂也正式投資NFT平臺。同時也有面向個人使用者的NFT產品,以影像社群畫素蜜蜂為例,使用者下載APP,進行註冊登陸,並完成實名認證後,便可自行上傳圖片,選擇不同區塊鏈平臺,最後將自己的攝影作品鑄成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NFT。

雖然NFT屢屢憑藉著驚掉世人下巴的天價成功“出圈”,但NFT本質上只是一種區塊鏈技術。當下對於NFT的爭議不如說是對於NFT背後數字資產價值的爭議。一幅能夠被輕易複製、傳播的圖片究竟值多少錢,只有五個單詞的一條推特又是否可以被視作一件資產?在資本的熱捧下,當下一眾NFT作品都脫離不了投機炒作的嫌疑。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臺Coinbase的創始人弗雷德·埃爾沙姆早前就表示:

“90%被製作出來的NFT,可能在未來的3到5年裡失去價值,幾乎一文不值。”

尹可挺同樣認為,NFT作為一種權益載體,其價值是由與其錨定的數字資產的價值決定的。而數字資產價值幾何,則來源於市場共識。如果NFT價格能夠真實反映其錨定的數字資產的實際價值,就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相反,若是透過炒作使NFT價格與實際價值脫鉤,就會使NFT具有較大投機性,需要謹慎對待。他建議,NFT市場要實現長遠、健康發展,必須迴歸其底層資產價值,必須尊重數字產權,讓“知產”變資產,才能激發市場更大活力。

編輯:黃磊

稽核:嶽靚

終審: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