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嘉:“中國印花機大王”的質造賽跑|品質革命 叢集戰法

美嘉:“中國印花機大王”的質造賽跑|品質革命 叢集戰法

作為佛山市美嘉陶瓷裝置有限公司(下稱“美嘉”)創始人,陸潤錫有一個習慣:兜裡總是揣著一個噴頭。這是美嘉拳頭產品噴墨印花機的核心零部件,陸潤錫時不時會拿出來琢磨一下,也經常跟來訪的人一起討論研究。

過去35年來,憑藉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和對品質的嚴格把控,美嘉逐步成長為“中國印花機大王”。而支撐這一“江湖地位”的是,美嘉生產的印花機中八成的零部件都依賴進口。

來自全球頂尖企業的零部件,造就了陸潤錫引以為豪的噴墨印花機產品,但也成為他的一個心結——高昂的進口零部件讓企業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價格優勢,並且很多零部件仍然沒有國產替代的選擇。

實際上,這也是佛山乃至中國製造業正面臨的挑戰,上游的零部件、元器件正成為製造業升級的“卡脖子”之處。

美嘉:“中國印花機大王”的質造賽跑|品質革命 叢集戰法

美嘉大樓。林東雲 攝

國產替代造就“印花大王”

走進美嘉新大樓的訪客,往往都會被遍佈大樓牆面的背景畫吸引住目光。從大堂到辦公室到室內游泳池,幾乎是每一個易於被看到的牆面,都“畫”上了各種風格的畫作,有中國傳統山水畫,也有描繪歐式建築的油畫。

這些逼真的畫作其實都是“印刷”出來的。陸潤錫將公司大樓做成了一個展示美嘉印花機實力的大型“展廳”。如果要為這個“展廳”打造一個時間軸,那麼,最早應該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1984年,陸潤錫在順德開始創業,與合夥人開設了一家塑膠五金機械廠。這一年,佛山陶瓷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當年10月,我國首條從國外引進的彩釉磚生產線在石灣利華裝飾磚廠點火試產成功,拉開了佛山乃至中國建陶工業開始騰飛的序幕。

當時,在瓷磚生產線上,需要一種俗稱“飛機仔”的塑膠製品,陶瓷廠家找上了陸潤錫的塑膠五金機械廠,美嘉自此開始切入陶瓷行業。隨著陶瓷行業的蓬勃發展,對各類陶機配件的需求量很旺,陸潤錫看到了當中的商機,開始為陶瓷行業提供釉線支架、導向架、甩釉片等塑膠工業品。

後來,陸潤錫開始專門為建陶行業服務,製造釉線所需的各類配件,包括釉線託槽、皮帶輪、釉泵、甩釉總成、補償器、釉線儲坯器等。1992年,陸潤錫正式成立佛山市美嘉陶瓷裝置有限公司,主營施釉線及其釉線配件。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陸潤錫敏銳地察覺到中國建陶行業對印花機的巨大需求。由於當時國內陶瓷機械行業還很落後,自動壓磚機、瓷磚補償器和皮帶印花機等陶瓷機械都依賴進口,進口產品普遍價格貴,尤其是印花機,當時業內人士經常表示進口印花機價格太貴。

美嘉開始嘗試切入陶機裝備生產,並於1993年研發出國內首臺儲坯機及翻磚臺。陸潤錫意識到陶瓷機械的國產替代市場前景廣闊,他很快拿出資金做“賭注”,花十幾萬從義大利買進了一臺進口印花機進行研究分析。

1994年,美嘉成功開發出國內首臺陶瓷絲網印花機,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根據資料記載,美嘉研發出第一臺印花機在鷹牌陶瓷試用,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之後,美嘉從鏈條印花機進化到皮帶印花機,從平板式印花機升級到輥筒式印花機再發展到噴墨印花機,效能不斷提升。

美嘉:“中國印花機大王”的質造賽跑|品質革命 叢集戰法

由美嘉裝置列印的布料。林東雲 攝

與當時的進口印花機相比,美嘉印花機的價格優勢明顯。比如,進口補償器6萬元/臺,美嘉出產的補償器3萬元/臺,進口的皮帶印花機15萬元/臺,美嘉出產的印花機約5萬元/臺。物美價廉的美嘉陶機很快佔領國內市場,引領了印花機行業的國產替代。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凡是要做陶瓷印花的,都知道我的名字。”陸潤錫說,自此,美嘉就成為了“中國印花機大王”。

產品“減法”和精品“加法”

從最初200多平方米的廠房,到如今的幾萬平方米生產基地,美嘉經歷過一個擴張的過程。在2008年以前,美嘉的產品品類很多,涉及陶瓷生產流水線上的多種裝置,包括全自動包裝生產線,企業的市場範圍也從拓展到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是,在2008年,陸潤錫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削減公司的產品線。簡而言之,除了噴墨印花機,其他產品線都砍掉。陸潤錫解釋,由於當時陶機裝置的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多條產品線發展難以同時取得競爭優勢,因而決定專注於一個產品的研發生產。

“別人都認為做大做強才是對的,我覺得應該是做強做好才行。”陸潤錫說。

專精的路線也使得美嘉在噴墨印花機研發生產上一路高歌猛進。2011年,美嘉推出國內首臺1000mm大規格陶瓷噴墨印表機,產品技術及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4年,研發出全球首臺高溫陶瓷鐳射噴粉機;2016年,推出全球首臺大幅面高溫陶瓷花紙鐳射印表機。

美嘉:“中國印花機大王”的質造賽跑|品質革命 叢集戰法

美嘉列印裝置。林東雲 攝

2017年,美嘉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條工業4。0陶瓷噴墨生產線;2020年,完成研發全國首臺圓弧噴墨印表機,解決了傳統陶瓷噴墨印表機難以在異形磚的邊緣或者弧面磚的弧面上列印圖案的市場難題。

2021年,美嘉首創全國第一臺自動擦網功能平板印花機,實現網版自動擦洗,有效解決大板磚絲網人工擦網難題,節省人工大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效率。同年,美嘉推出全國最大規格的單輥機,可印花寬度為2300mm;推出全國最大的陶瓷掃描式噴墨機,最大列印尺寸達到1850mm×4000 mm。

在做深噴墨印花機的同時,美嘉也嘗試拓寬噴墨印花機的使用範疇。一直以來,為了獲取行業最新資訊,陸潤錫經常前往海外考察,並很早就留意到紡織數碼印花專案。陸潤錫發現,在歐洲,數碼印花已經佔據紡織印花市場的40%以上,然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還不到5%。

美嘉恰恰位於中國針織名鎮——佛山禪城張槎鎮。在陸潤錫看來,數碼印花在效率和環保方面有著顯著優勢,發展前景可期。很快,美嘉成立了紡織數碼印花機開發團隊,在陶瓷數碼印花機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攻關,並藉助張槎雄厚的產業基礎,以及本地人才、資訊優勢,有針對性地進行開發。

2017年,美嘉研製出國內首臺高速透過式直噴紡織噴墨印花機,這一裝置的印花速度是傳統絲網印刷的5倍,同時能減少70%用水成本,降低90%的治汙成本。在效果方面,相比效果有色差的傳統掃描式機器,紡織高速噴墨印表機做出來的效果幾乎可以做到跟原件是一模一樣。

“現在,國內做紡織也可以做到不用染布了。”陸潤錫說。

核心零部件背後的發展憂慮

當噴墨印花機給陶瓷、紡織行業帶來的產業變革之時,陸潤錫也一直期待著,製造業上游的基礎零部件可以迎來一場國產化的革命。

作為“中國印花機大王”,美嘉的成功離不開對核心零部件的嚴格把控,陸潤錫一直堅持零配件要用“好東西”。這就使得,一臺美嘉製造的噴墨印花機中,80%的零部件是進口。其中,噴頭來自英國、電機來自德國、噴嘴來自美國,皮帶來自義大利。

大量進口的不利影響是成本高昂,在國際廠商再次進入中國搶奪市場的情況下,過高的進口成本使得國內廠商越來越難形成價格優勢。

陸潤錫嘗試過在國內尋找同等質量的零部件替代,但往往難以達到要求。以噴頭這一核心零部件為例,一個進口的噴頭可以做到一排2000多個噴墨孔,而國內廠商做過嘗試發現,現有的技術僅能做到一半數量。

“我目前沒有看到一個國內廠家可以做出適用的噴頭,小小一個噴頭,成了行業‘卡脖子’的東西。”陸潤錫說,美嘉每年需要花費1到2億元進口噴頭。

實際上,根據2021年中國實體經濟論壇釋出的《全球變局下的佛山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調研報告》顯示,噴頭是陶瓷噴墨印表機的最核心、所佔成本最高、技術含量最高的元件。一個陶瓷噴墨印表機中,噴頭的成本佔比超過50%。並且,目前噴頭沒有國產化,完全依賴進口,主要供應商分佈在歐美和日本。

除了完全沒有國產化的零部件,還有部分零部件屬於國產化與進口存在差距,穩定性、壽命等達不到同等水平的情況。以噴墨印表機的皮帶為例,即便國內也有廠家生產,但是幾乎都達不到同等的穩定性水平,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企業仍然要選擇進口零部件。

事實上,這樣的核心零部件難題不僅發生在噴墨印表機行業。可以說,這是佛山乃至全國製造業面臨的普遍難題。以佛山另一重點發展的行業、有著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的工業機器人為例,目前工業機器人不少“卡脖子”技術也是集中在核心零部件上,比如,佔工業機器人總成本70%的三大核心零部件——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大多依賴於進口。

“我們的組裝能力、應用能力已經很強,但是最關鍵的元器件仍然存在差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關鍵元器件生產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裡的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如何攻克這個難關將是政府與企業共同的挑戰。

“誰能率先攻克這個噴頭製造的難題,就將掀起一場產業革命。”陸潤錫說。

其仁觀點

發展工業技術要有探索極限的精神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企業跟跑的本事已經很好,但是,在不少的行業,尤其是很多關鍵領域,我們還談不上領跑。就以印花機行業為例,我們有“印花機大王”,但是最尖端的印花機中的核心零部件中大部分都是進口。

對此很多企業家都有深刻感受,但是又往往覺得這不是我能解決的事情,應該是政府去推動、牽頭才對。我們要看到,這些關鍵技術也是掌握在國外的企業手中,由企業攻克和發展出來的。說到底,很多關鍵技術還是需要產業界自身去攻克的。

毫無疑問,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家,一路把企業做到行業領先,這一代企業家們是非常優秀的。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部分企業家已經沒有動力,也不去想攻克關鍵技術這件事。人都有一個特點,想到的事情不一定做得到,但是不想的事情就一定不會做。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更多產業界的人敢想敢做,敢於向工業技術的極限做出挑戰。

品質革命調研活動這幾年來,我們經常聚焦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企業如何做好技術儲備。企業的能力應該比其當下銷售的產品要高出兩個等級。舉一個同樣是佛山企業的案例——位於順德的AGV機器人生產製造商嘉騰機器人。

嘉騰機器人的創始人陳友有一次去德國企業看機器人,那是很小的一個廠家,但是他們做了一個機器人可以把10噸的貨物升高9米。看機器人演示的時候,陳友就問,這樣的負重和升高能力的機器人,有市場需求嗎?這家德國企業的老闆回覆是沒有。那為什麼要造呢?他說,“我能把10噸的東西提高到9米,那麼對於5噸提高2米的產品,客戶就很容易相信產品可靠。”

再延伸開來想一下,為什麼各大車場每年都會推出概念車,其實概念車沒有人買。真正賣出去的車最高時速可能是150公里,但是概念車也許可以達到300公里時速。客戶並不需要這麼快的車,但是概念車可以說服客戶相信150公里的車的品質——如果企業能造300公里時速的車,那造150公里時速的車就沒有問題。

企業如果不去做產品升級,不僅是吃不著明天的飯,是今天的飯也吃不好。企業手裡總是要有幾件客戶買不起,也不一定需要的產品,但是這樣的產品拿出來是可以證明企業的實力與能力的。

總的來說,發展工業技術要有探索極限的精神,這樣的“探底”是很有意義的。第一,可以看出企業有多大能耐。第二,可以說服客戶相信你的品質。比如,一個人潛水最深可以到500米,那麼讓其潛100米就是信手拈來的事情。企業也是一樣的邏輯,我們擁有製造更高階產品的能力,當下只需要拿出部分實力就可以做客戶需要的產品。當然,某天客戶真想買極限產品的時候,我們也能做出來。

觀察眼

製造業到了追求極致“精度”的時候

2020年底,中國工程院釋出一份《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下稱“指數報告”)。這份報告對26個主要產業進行分析後指出,現在我國製造業的最大瓶頸已經不是下游的應用端,而是上游的“五基”問題,也就是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裝備、基礎軟體。

指數報告認為,基礎產業根植於傳統產業,是製造強國建設取得決勝的要地,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加速實現產業基礎高階化愈發重要、日顯緊迫。

對於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佛山而言,“五基”,尤其是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的瓶頸問題尤為突出。推動佛山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的自主製造突破也極為關鍵。

眾所周知,佛山的家電、陶瓷、五金、裝備製造業等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佔據重要地位。但是,很多產業的市場地位是基於規模生產能力,而不是憑藉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以裝備製造業為例,不少行業企業擁有很強的組裝能力,但是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在做企業調研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聽到一句話,“國內也有生產,但是精度不夠。”

精度,這是製造業的一個重要指標。它代表的是一個噴墨印表機噴頭的打孔數量、一個汽車壓鑄件的去毛刺水平、一個貨架掛鉤的電鍍工藝水平……這些看似細小的差距,對產品附加值有很大的影響。提升精度將是傳統制造業升級的一個關鍵維度——實現從無到有後,傳統制造業要實現從有到精,並且要追求極致的精度。

精度不夠造成的影響往往是一環接一環。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精度不夠,影響裝備製造業的品質,而裝備的精度不夠則影響下游生產環節的提升。倒過來看,提升製造業的精度並不是某一個龍頭企業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在各個領域培養一批深耕細分市場,將產品做到極致的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近來,國家產業政策正聚焦支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所謂“專精特新”指的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企業。其中,“精”正是強調產品的精緻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無疑,小巨人企業將是解決“五基”問題的主力軍。

佛山常常對標學習的德國製造,實際上也是依託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支撐起來的,這些深耕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也深刻詮釋了追求極致精度的精神。佛山與德國有著相似的基因,同樣擁有一批深耕細分市場的全國乃至全球“隱形冠軍”企業。未來如何推動企業在“專精特新”上更上一層樓,將是佛山的挑戰與機遇所在。

【撰文】林東雲 葉潔純

更多閱讀:

專題|品質革命再攀登

南方觀察|品質革命再出發:調研五個叢集,我們在佛山發現了什麼

【作者】 林東雲;葉潔純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