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寫不了真作文

很多東西或許再堅持一下就OK了

AI寫不了真作文

在目前的AI技術水準下,一廂情願地覺得當前的AI技術水平已經可以取代人類,是一種純真的主觀臆想。

作 者丨朱翊

編 輯丨小野

五年前,機器人小冰寫的一些“詩作”被傳播在網上後,引起了媒體、科技圈、文學界等多個行業的共同關注。後來,湛廬文化精心挑選了小冰寫的139首“詩歌”,並以“人工智慧靈思詩集”的定位出版了這本名為《陽光失了玻璃窗》的詩集。

但五年之後,這本頂著如此稱謂、並且在時任小冰團隊負責人李迪看來有著“獨特的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的小冰作品的詩集,在豆瓣上僅僅收穫了5。4的評分。

AI寫不了真作文

無獨有偶,百度日前也推出了能寫文章的AI數字機器人度曉曉。

這位剛剛出道的AI數字機器人剛剛出道便挑戰了今年的高考作文,在其撰寫的《苦練本手,方能妙手隨成》一文中,這位出身名門的AI數字機器人引經據典、名言典故信手拈來,洋洋灑灑即揮就豪文一篇。不過,這篇流傳甚廣的“作文”雖然有語文老師給予了48分(滿分60)的評分,但也有媒體人士認為該文過於注重辭藻和句式,在論證和邏輯等方面缺乏論證說服力,是典型的套模板、填框架式之作。

現在還無法預判度曉曉的這篇作文能否在五年之後會得到一致認可,但從目前出現的兩種聲音來看,度曉曉書寫“作文”背後的AI技術雖有創新之舉,但其所“創作”的作品在水平方面並未贏得廣泛認可。

這是AI技術發展到今天的一種尷尬。

小冰和度曉曉皆出身名門,在它們身後,是足以堪稱業界最強技術團隊的數年時間攻堅工作,然而在配置如此強大技術資源、學習模擬了海量資料資料的情況下,它們的表現卻如此乏善可陳。

無論小冰的詩歌還是度曉曉的作文,乍看之下字裡行間都有著顯著的弄詞造句痕跡,能突破常規表述方式嘗試另一種新穎表達本是好事,但如果是基於刻意捏造陌生字詞用以構建“意境”,這種邏輯恐怕就曲解了文學、藝術等領域的認知。從小冰的詩歌作品來看,缺乏邏輯的字詞組合更像是為了組合而組合,並未呈現任何具有原創性質的美感。

AI寫不了真作文

度曉曉的作文在行文結構上符合應試教育評分標準,但從全文邏輯和結構上看,它的這篇作文究竟有哪些藝術價值目前還未為可知。

在公開介紹中,微軟和百度的研發人員均表示小冰和度曉曉不僅學習了海量的資料資料,而且還進行了無數次的模擬訓練,然而在這樣的海量行為堆砌下,小冰和度曉曉交付此等答卷足以說明目前的AI數字機器人在創作方面,距離人類真正的水平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在近100%學習、模仿人類作品的情況下,仍然創造不了可以比肩人類作品的“作品”,這種AI技術暫時能否取代人類的假想答案也不言而喻。

尤其是當小兵和度曉曉的出場需要工作人員拼命介紹它們背後學習了多少資料資料、模擬了多少次人類行為之時,它們在AI技術水平方面趕超人類的不足也更凸顯無疑。畢竟,根據圖靈測試理論,只有當AI技術在讓人絲毫感知不到技術時,AI技術方才能是成熟的AI技術。

當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些AI數字機器人“創作”一些可以提升人類工作效率、緩解人類工作強度的輔助性工作是沒問題的。數年之前,騰訊財經曾推出一款寫作機器人,該機器人能根據給予的數字資料快速寫出相關的資訊訊息,進而成為新聞媒體記者的有力助手,這種方式自然是可行的。

但在目前的AI技術水準下,一廂情願地覺得當前的AI技術水平已經可以取代人類,無疑是一種純真的主觀臆想。事實上,從目前微軟、百度等巨頭推出的AI機器人案例來看,這些機器人的專長領域無一例外均是更具主觀和無法量化評判的語言、藝術等領域,這本身就是一種取巧。

AI寫不了真作文

AI如果真要趕超和取代人類,首要條件是AI技術具有真正的AI智慧元素,在無法完全脫離人類原始資料資料和模仿物件的情況下,AI本身的行為更像是模仿和複製行為。這種行為無論在文學界、藝術界還是其他領域都很難得到認可。

目前推出AI數字機器人的平臺基於市場宣傳和搶奪行業話語權的需要,因此不免刻意拔高自家的AI技術水平和AI數字機器人的智慧化程度,這種做法雖然情有可原,但對普通大眾而言則不必當真。在AI數字機器人更加智慧化的未來征途上,我們更應著眼於“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心態,而不是僅僅滿足於可以輸出一片硬傷重重的“詩歌“或”作文”。

— / END / —

說明:

1、文章配圖圖片來自豆瓣、百度、Pexels等,圖片版權歸版權方所有。

2、歡迎轉載本文,但不得更改文章內容及去掉作者署名,請留言或發郵件告知開放白名單。

【作者簡介】

TMT行業資深自媒體人,多屆“十大科技自媒體”、“十大網際網路分析師”、“最具影響力自媒體”等獎項獲得者,曾在多家傳統媒體發表專業文章近百篇、與他人合著書籍3本,是國內最早(2002年)進行blog創作的作者之一,同時也是國內最早涉足商業評論的科技作者之一,目前單篇文章影響力覆蓋量近百萬規模。作品曾散見於《南方週末》、《中國經營報》、《法制晚報》、《新經濟》、《資訊與電腦》、《銷售與市場》、《網際網路天地》、《新京報》、《網際網路週刊》、《資訊通訊導報》、《商界評論》等媒體。

交流、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