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泉菜刀拍蒜,老字號品牌營銷存在哪些危機?

【齊大聖論道線下網際網路】[咖啡]

早安,在頭伏晨多暑的上海問候各位[抱拳]

張小泉菜刀拍蒜,老字號品牌營銷存在哪些危機?

一粒大蒜,引發了關於張小泉的質疑。一句“中國人不會切菜”,把張小泉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不過這樣的局面或許也有好處,萬一張小泉老先生氣的爬起來,我國考古說不定又會有一樁重大發現。

張小泉品牌到底有什麼USP?相比於其他刀具產品有什麼優勢?相信問一百個人,一百個人統統答不上來。因為老字號透過數百年口碑傳播,已經被預設為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並且也被預設為啥都好啥都好啥都好。“就是好”,是一種不言自明無需論證的邏輯,在競爭充分的市場,現代消費者就很難接受。“啥都好”,讓產品出現任何一點兒瑕疵,甚至任何一個弱點,都會讓品牌面臨信任危機。

張小泉菜刀拍蒜,老字號品牌營銷存在哪些危機?

不僅僅張小泉,全國的老字號其實都面臨著危機,那種靠口口相傳形成的口碑,在現代生產體系面前完全經不起考驗。張小泉在“鐵片”時代,靠真材實料建立的口碑,在現代科技材料面前或許根本禁不起比較,就像古冶子造劍,就算把全家人姓名都搭進去,也敵不過槍炮導彈。類似的,狗不理包子,就算再多放多少油,也很難贏回現代消費者的口味,在一個減肥大環境中,還要足油厚餡,那只有找死。

因此,老字號在現代市場需要重新定位,看看自己應該立足於哪個細分市場,在這個細分市場有哪些優勢,在營銷活動中推廣自己的優勢賣點就好了。

如果還是堅持“就是好”和“啥都好”,那就不是危機,而是像王麻子那樣的絕境了。

[論道出發點:所謂傳統企業,就是從產品出發去找顧客;所謂網際網路企業,就是先圈人,再根據這些人的需要提供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