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最近,“菜刀不能拍蒜”事件成為熱點,而且“拔出蘿蔔帶出泥”,把張小泉總經理半年前的影片也挖出來了,還有不少人在挖張小泉的歷史,挖出張小泉是個老字號,這樣一來,客服的一句“菜刀不能拍蒜”,不僅給張小泉,甚至給老字號的形象都帶來負面影響。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還有很多菜刀同行,紛紛在網上直播拍蒜,一下子賣出去很多菜刀,這也是明顯的趁熱點+幸災樂禍思想,這種做可能能賣出去幾把刀,但是這些菜刀切菜好使嗎?我還真有些懷疑。

趁熱點的肯定不僅僅是買菜刀的同行,還有很多媒體,據媒體報道,又有某商家迴應客戶投訴說“運動鞋款不是運動鞋”。

看來,類似的事情還可能繼續發生。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從營銷戰略的角度看,我認為這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傳統市場營銷理論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思想,那就是STP戰略,即在市場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市場細分、選擇目標市場、定位並採用營銷組合策略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在該理論的指引下,對於既定的產品(服務)市場,企業採取種種細分工具對市場進行細分,這就使得產品系列越來越多。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就從菜刀舉例吧,以前,很多人家裡只有一把菜刀,就用這把菜刀切所有的菜,包括拍蒜,後來,由於不斷地細分,菜刀種類越來越多,現在的一般家庭都需要有好幾把刀,不同的刀有不同的用途,假設我要砍骨頭,選對了刀就砍起來輕鬆,選錯了刀就會覺得不好用。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從運動鞋看,也是如此,以前我們只擁有一雙運動鞋,跑步、打球、跳繩都穿這雙鞋,現在的運動鞋越分越細,鞋子的用途越來越專業。穿跑步鞋就只適合跑步,你穿著去打籃球就很不舒服,甚至容易傷腳;戶外徒步鞋就不適合於穿著打乒乓球,諸如此類的情況越來越多。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還是回到市場細分,由於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商家為了塑造差異化,不斷地對市場進行細分,確實也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差異化的效果。目標消費者的需求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弊端是目標消費者群體受到限制,目標市場的規模受到影響,影響到細分市場的可盈利性,而且非目標消費者如果購買了產品就會滿意度低,還會影響到品牌的美譽度。

其實,許多企業在理解市場細分時進入了一個誤區,就是強調細分市場之間的差異點,而忽視了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兩個細分市場之所以能區分為兩個細分市場,兩者的消費者需求當然有差別,但兩者畢竟都屬於同一市場,兩者之間需求的共同點更大。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比如,切青菜和砍骨頭的需求是不同的,可以開發兩種刀來分別滿足,但是,不要忘記了,他們都是刀,他們應當有刀的共同點,而這個共同點不是企業來定義的,而是由消費者來定義的,如果消費者認為刀就應該當能拍蒜,那麼只要是菜刀就應當在滿足拍蒜的基礎上再差異化。運動鞋也是一樣,運動鞋的差異化應當是在滿足作為鞋(保護腳、耐用等)和運動鞋(穿著可運動)的共同點的基礎上再根據目標市場的不同實現差異化。

菜刀不能拍蒜:都是過度細分惹的禍

退一步說,如果你的產品的目標市場確實需要很精準,商家應當要告訴消費者,這些產品的使用場景和功能。但在現實中,銷售人員只想著把東西賣出去,並沒有盡到告知義務。

總之,市場細分是有效的,但是不能過度細分,而且應當在“求同”的基礎上細分,即“求同存異”,且不可為“異”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