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光錐智慧,作者|趙江宇

前言:

低程式碼及無程式碼領域從2019年開始被資本市場關注,在爭議中不斷髮展,至今仍存在諸多尚未釐清的概念有待探討,因此我們全面研究梳理了低程式碼/無程式碼行業最新情況,試圖探討以下核心問題:

無程式碼/低程式碼是不是偽需求?

近幾年無程式碼/低程式碼行業快速崛起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無程式碼/低程式碼行業和快速興起的基於雲的生意關係是什麼?

國內外無程式碼/低程式碼領域在近一兩年有哪些新的行業趨勢或變化?

本次Scale Partners 勢乘資本將力求全面、客觀地分析這一行業,並在此基礎上闡述我們當前的看法,並對未來趨勢做出預判。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01 核心結論彙總

1。 總體來說,當前無/低程式碼行業在中國面臨專業程式設計人員不常用到,業務人員不易熟練使用的痛點。但是我們認為,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逐步強烈、IT開發人員的供給越發呈現出相對短缺的背景下,無/低程式碼產品的價值會逐步被市場認可。另外,隨著未來適配VR等裝置的虛擬內容數量的劇增,這部分內容創作的需求一方面需要依靠AI來滿足,另一部分預計需要人藉助低程式碼工具來滿足。

2。 表單驅動型無/低程式碼廠商可能難以解決跨行業、多場景的複雜需求,我們認為模型驅動型產品會逐漸成為主流。對低程式碼公司來說,提升產品力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底層技術實力,豐富資料模型的豐富度;同時要透過與專業的諮詢公司、深耕行業的解決方案服務商等機構合作,加深對客戶所處行業、業務開展的具體場景的理解。

3。 考慮到低程式碼平臺對使用者的程式碼能力有一定要求,把控低程式碼平臺上服務商的數量和質量很重要。良好的ISV生態不僅有利於企業低程式碼產品的推廣,還有助於企業在特定區域市場內構建壁壘。

4。 在軟體開發和應用領域,開源的勢頭越來越猛,但考慮到行業內無/低程式碼平臺的使用者的創新能力在推動產品精進方面的能力有限,我們認為無/低程式碼行業不太存在被開源產品降維打擊的風險。

5。 由於無/低程式碼企業將加強雲計算企業的服務能力,雲計算企業會繼續保持對無/低程式碼行業的關注,並透過投資整合的方式將企業納入自己的生態範圍。從獲客和增長的角度看,無程式碼企業傾向於與使用者基數巨大的平臺合作,低程式碼企業適合與提供定製化程度高的軟體企業合作。

6。 目前各個無/低程式碼平臺上的模型、資料和應用程式可移植性不佳。這種局面可能是無/低程式碼平臺和合作繫結的雲計算廠商所樂見的,因為這將增強客戶對自家產品的依賴程度。在無/低程式碼企業之間的競爭背後,我們一定能看到雲計算大廠的影子。

7。 眾多國外無/低程式碼廠商在2021年初左右宣佈進入中國市場,2021年網際網路巨頭也加大了在這個方向的投入力度。我們判斷這個行業在未來會出現大量深耕特定行業或場景的“小巨人”,但單個“小巨人”可能不足以支撐起很大的估值,未來行業內的整合併購會非常活躍。

8。 行業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有:市場需求不及預期、技術研發進度遲緩、市場競爭加劇、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政策收緊等。

02 市場環境

1。 無/低程式碼行業的定義及邊界

我們首先明確一下“無程式碼開發”、“低程式碼開發”的具體含義:所謂的“低程式碼開發”是指一種

視覺化應用開發方法

,旨在讓不同經驗水平的開發人員能夠透過圖形使用者介面,使用拖放式元件和模型驅動邏輯來建立 Web、軟體和移動應用。

廣義來說,“低程式碼開發”一詞包括了“低程式碼開發”和“無程式碼開發”。這兩者的區別直觀體現在完成應用程式開發所需程式碼量上——前者仍然需要編寫少量程式碼,而後者不需要書寫程式碼。因此,低程式碼應用主要面向企業內部開發人員,無程式碼應用主要面向業務人員。在後端,低程式碼和無程式碼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對程式碼的模組化封裝程度上。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低程式碼和無程式碼分貝透過程式和封裝模組實現特定功能

我們很容易看出,低程式碼平臺屬於PaaS層,架設在IaaS上,透過“應用程式平臺即服務(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整合平臺即服務(iPaaS,integr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共同構建。

2。 行業歷史及階段

(1)行業整體發展歷程概覽

低程式碼開發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第四代程式語言的提出,2000年視覺化程式語言(VPL)助推低程式碼開發這一理念進一步發展。2014年,Forrester Research正式提出“低程式碼開發平臺”(LCAP)這一概念,2018年Gartner進一步提出

aPaaS

iPaaS

概念,讓低程式碼行業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在《2021年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 (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中,低程式碼應用開發平臺(LCAP)首次作為新興技術熱點被納入。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4年,所有應用程式開發活動當中的65%將透過低程式碼的方式完成,同時75%的大型企業將使用至少四種低程式碼開發工具進行應用開發。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備註:第一代到第四代計算機語言

第一代語言(或機器語言):

一種面向計算機的程式設計語言,使用0和1表示各種命令。使用者透過計算機系統開關的面板輸入指令到計算機系統中。

第二代語言(或組合語言):

程式中的每一行直接對應到一條處理器指令,每種語言寫出的程式只能執行在特定的一類處理器架構上。

第三代語言(高階組合語言):

比第一代及第二代程式語言更加的抽象化,一句話對應多條組合語言。高階組合語言更加接近人類的語言,需要編譯器或是直譯器。

第四代語言(目標語言):

目標語言的核心在於用清晰、明確、規範的語言,來精準地描述出使用者要實現的功能。目標翻譯器會自動把目標語言翻譯為計算機的操作語言。

(2)低程式碼行業在國外發展情況

1999年,Salesforce創立

2001年,Outsystems創立

2007年,MIT將低程式碼開發理念應用於兒童程式設計領域,推出Scratch

2015年,Amazo、AWS、Google、Microsoft等巨頭開始入局低程式碼開發

2018年,Siemens收購Mendix,將其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MindSphere整合。同年OutSystems獲得KKR、Goldman Sachs等機構融資,成為行業獨角獸

(3)低程式碼行業在中國發展情況

國內部分低程式碼平臺廠商最早從事

BPM

相關業務,自2014年開始逐漸轉型。這一時期主要玩家是傳統軟體廠商(如金蝶、用友、致遠互聯、泛微等),使用者更多是懂程式碼的開發者。同時客戶需要購買伺服器、部署環境、開發上線,從使用到上線門檻較高。

自2019年開始,國內網際網路大廠開始佈局無/低程式碼行業。基於公有云,無/低程式碼產品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使用者通常只需要註冊一個賬號就可以使用,產品的易用性、使用者體驗能有顯著提升。這一階段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健全,很多無/低程式碼產品可以直接呼叫系統,無需自行開發。

2010年,奧哲成立,釋出H3 BPM

2012年,夥伴雲成立

2013年,明道雲成立

2014年,APICloud、IVX成立

2015年,輕流成立,帆軟推出“簡道雲”,華炎軟體推出低程式碼開發平臺“華炎魔方”,奧哲推出“氚雲”(並於次年與釘釘達成戰略合作)

2016年,葡萄城GrapeCity推出企業級低程式碼開發平臺“活字格”;同年無遠、數睿資料成立

2017年,ClickPaas成立,並於次年釋出aPaaS產品

2018年,九章資訊科技孵化推出搭搭雲

2019年,黑帕雲、數式科技、白碼、維格表成立,並於當年上線相應無程式碼或低程式碼開發產品

2019年,阿里“宜搭”低程式碼應用搭建平臺上線,與釘釘打通

2020年,華為推出AppCube

2020年11月,位元組推出飛書多維表格

2021年初,騰訊雲“微搭”低程式碼平臺上線

(4)行業正在發生的趨勢與變化

1)由於模型驅動型產品能夠滿足更加多樣化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表單驅動向模型驅動轉換。在打造模型驅動型產品時,資料安全性、介面多樣性、模型豐富性是客戶較為關注的維度;

2)隨著產品的完善和模型的積累,無/低程式碼平臺將逐漸從企業管理事項逐步向企業核心業務場景切入,給出標準化的開發解決方案,實質地參與到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中;

3)越來越多的傳統軟體企業和雲計算企業入局低程式碼行業,並加大了投資力度,防止低程式碼企業侵蝕自身SaaS業務和軟體定製開發市場。部分企業透過投資、收購低程式碼企業的方式進一步增強對客戶的服務能力,豐富自身構建的企業服務生態;

4)越來越多的無/低程式碼企業認識到了社群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使用者的反饋和分享出來的使用心得可以幫助企業持續提升產品力,並降低新使用者的使用門檻。在使用者與企業、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的良性互動中,企業的平臺價值得到提升,使用者對平臺產品的粘性進一步增強。

3。 市場需求及價值

只有當行業能夠創造社會價值、行業內企業能夠解決消費者的需求(Needs),這個行業才有存在的意義,值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搜尋優異的投資標的。那麼,無程式碼/低程式碼這個行業到底解決了什麼需求、創造了什麼價值呢?

(1)幫助中小微企業低成本、快速地完成資訊化建設

儘管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資訊化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小型企業由於人才短缺、資訊化基礎差、研發投資預算有限等現實因素的制約,無法高效、高質量地推進資訊化建設。對中小企業來說,無程式碼/低程式碼開發平臺提供了一個更加低成本且相對可靠的解決方案。

(2)幫助中大型企業快速滿足臨時性、邊緣性的需求

由於中大型企業的開發人員往往無法快速響應業務人員大量、多變、長尾的需求,業務人員或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過時、低效的業務工具,或是不得不尋求外包服務商的幫助。無/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可以提高開發人員對需求的響應和處理速度,甚至直接賦能業務人員,使其藉助無/低程式碼開發平臺自行進行應用程式開發。

(3)幫助企業打通已經使用的多套軟體,實現資料互聯互通

一般規模較大的企業通常應用了OA、HRM、CRM、ERP等多套軟體系統,這些系統彼此之間可能存在資訊不互通的問題。無程式碼/低程式碼平臺通常具備“聯結器”模組,可以幫助企業打通、整合已使用的多套軟體。另一方面,同一個低程式碼工具/平臺可以開發出面向不同業務或場景的應用,這些應用之間天然能夠實現資料互聯互通,將潛在問題解決於無形。

(4)幫助軟體企業更高效地交付產品、服務客戶

軟體企業經常面臨這樣的局面:目前已經推出的產品無法滿足客戶的部分需求,而如果企業使用定製化方式進行開發,效率低且成本高。這類對定製化軟體來說“太重”、對SaaS產品又“太輕”的需求特別適合透過無/低程式碼開發來滿足。軟體企業可自行搭建具備可配置、可變動的“樂高式”工具的開發平臺,幫助企業員工快速地在標準產品上開發客戶的個性化功能。除此之外,無/低程式碼平臺還可以幫助CRM、ERP等軟體企業的商業夥伴、代理商的實施團隊快速搞定二次開發,加快整體交付節奏。

根據ClickPaaS的測算,無/低程式碼開發相較於傳統軟體開發模式,可平均縮短建立週期75%、平均縮短集成周期90%,大幅降低程式碼出錯風險。

4。 市場規模及增速

如果無程式碼/低程式碼行業的市場規模有限且增長緩慢,那麼在這個行業中誕生獨角獸的機率就小很多,創業者與投資人也不會過多關注這個領域。因此,我們需要對全球的無程式碼/低程式碼行業市場規模及增速有一個數量級層面的正確認知:

根據首次於2014年提出“低程式碼”這一概念的

Forrester Research

估算,2017年全球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市場規模為38億美元,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12億美元,五年CAGR為41。03%;

Gartner

測算,全球低程式碼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84億美元,預計2021年超過百億美元,2025年將達到471億美元,五年CAGR為41%;

Research And Markets

估計,全球低碼開發平臺市場預計將從2020年的132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455億美元,CAGR為28。1%。

當然,我們還需要對中國的市場規模和增速有所瞭解:根據

Statista

的統計和預測,2020年中國無/低程式碼市場規模達到15。9億元,預計在2025年將突破131億元。考慮到目前國內無程式碼/低程式碼企業數量有限,頭部公司年營收大致在千萬到億這個量級,我們認為這個估算結果較為合理。

綜上所述,儘管無程式碼/低程式碼行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目前較小,但全球市場規模在百億美元量級,且增速飛快,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因此,對這個行業進行嚴謹的分析是必要且有意義的。

5。 市場增長的驅動因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無/低程式碼平臺在過去的幾年裡持續獲得關注,並讓諸多機構對市場規模和增速有著相當樂觀的預期呢?概括起來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企業資訊化和數字化程序不斷深入

在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字化和資訊化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願意為之付費。由於無/低程式碼開發平臺能夠有力促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因此這個行業在過去幾年裡快速發展。

(2)軟體開發人員供給相對短缺

與日益增長的應用開發需求相比,軟體開發人員的數量顯得嚴重不足。根據

Gartner

預計,2021年全球市場對於應用開發的需求將是IT公司產能的5倍。

Microsoft

估計,未來 5 年將有 4。5 億款新應用程式將被開發出來(這一數字超過過去 40 年的總和),IT人才產能嚴重短缺。

(3)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雲計算廠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很多成熟的應用程式都開放了介面,其他產品無需自行開發,可直接呼叫系統或者功能。因此,無/低程式碼產品應用的基礎條件越來越成熟,行業開始加速發展。

(4)WEB 應用的前端技術和模型化設計的基礎越來越成熟

從歷史演進過程看,軟體程式語言的發展主脈絡就是

高階語言對低階語言的抽象封裝複用

(例如C 對彙編、C++ 對 C、Java 對 C++)。在雲時代,我們有理由認為新的趨勢是視覺化程式語言(VPL)對傳統程式語言的抽象封裝複用。

03 產業鏈與行業格局

1。 玩家分類與行業圖譜

(1)應用衍生類

軟體應用企業建設無/低程式碼平臺的動機有非常強的業務屬性,即用以提升企業內部人員開發效率,補齊標準化產品的短板,或是幫助客戶和整合商(或代理商)更好地進行二次開發。在此基礎上,部分企業將平臺開放給第三方的應用開發商(ISV),突破企業自有的SaaS產品和服務聚焦的業務領域以實現“破圈”,最終形成一個更大的應用生態。

SaaS廠商衍生類的企業代表有Salesforce、Zoho、銷售易、北森等。

(2)廠商轉型類

部分軟體公司曾長期深耕某一特定業務場景,積累了深刻的認知和相關技術能力。這些企業可透過遷移其原有的業務引擎,快速拓展和建設自身的無/低程式碼產品能力。軟體廠商轉型類的代表企業有做業務流程管理(BPM)起家的的奧哲、用友、Appian等。

(3)程式碼原生類

國內外大部分創業公司都選擇了低程式碼原生的路徑,即跳過具體的行業或場景,直接構建通用型無/低程式碼開發平臺,代表企業有 OutSystems、Mendix、ClickPaaS、簡道雲、輕流等。

我們按照企業型別,整理出供大家參考: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中國無/低程式碼企業行業圖譜

2。 行業兩大技術路徑

(1)表單驅動

表單驅動型產品與雕版印刷術有些類似,強調“所見即所得”。這類產品開發的核心是,透過工作流在軟體系統中模擬業務開展的情景,分析可能遇到的業務問題,並設計可供使用者呼叫的模組和元件。

在表單驅動型產品中,資料的層次關係相對簡單,比較適合打造輕量級的,行業或場景屬性不強的應用,如OA審批、資料歸檔、客戶管理等,一般面向業務人員。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表單驅動型產品以“所見即所得”為主

(2)模型驅動

如果用雕版印刷類比表單驅動型產品,那麼模型驅動產品更像活字印刷。這類產品開發的關鍵是將業務流程進行抽象呈現,在實操層面對業務領域進行建模,透過邏輯判斷語句支援完善的業務模型,靈活性較高,能夠服務於企業的複雜場景開發需求和整體系統開發。

模型驅動型產品本身的研發考驗的是企業“把書讀薄”的能力,即剝離各個行業的特性,去尋找實際業務開展中的共性。但要想使用模型驅動型產品,使用者還需要具備“把書讀厚”的能力,即能夠從沒有顯著行業特性的邏輯關係圖中,還原出企業業務人員面臨的具體使用場景,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應用。因此,模型驅動型產品主要面向專業開發人員。

低程式碼無程式碼如何打破“雞肋”困境?

模型驅動型產品以面向物件的模型設計為主

3。 行業的決勝要素

(1)解決多場景下的需求的能力。

企業對使用者所處行業、業務場景理解的深度直接決定了企業的低程式碼平臺能夠搭建怎樣的應用,因為平臺上的封裝模組越多、資料模型越豐富和細緻,使用者在複雜和個性化場景下的需求越容易被滿足;

(2)易用性決定使用門檻,可擴充套件性決定是否付費。

好的產品應當讓使用者能夠快速地解決當下的問題,並滿足其未來潛在的需求。只有兼顧了便利性以及可拓展性的產品才能夠在商業化的過程中走得更穩、更遠;

(3)私有云部署能力和介面整合能力。

前者決定了無/低程式碼企業能否滿足大中型企業資料安全相關要求,後者則決定了無/低程式碼平臺的開放性有多高、應用場景有多全;

(4)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

無/低程式碼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產品力層面的競爭,還包括在服務商實施、產品培訓、售後支援等維度上的競爭。在服務項中,售後支援(尤其是服務響應速度)是企業差異化的關鍵。

04 國外相關公司

1。 公司一:Outsystem

(1)發展歷程:

2001年成立於葡萄牙里斯本,最早為電信運營商提供敏捷開發服務

2006年推出低程式碼開發工具及平臺

2011年開始逐漸推出雲服務,並在2015年正式轉型為雲廠商

2017年釋出低程式碼平臺新版本,引入DevOps及API

2020年和AWS達成戰略合作,加快將先進的雲服務整合到應用程式中的能力

(2)業務簡介:

採用模型驅動的技術路徑,提供企業級低程式碼開發平臺。

(3)特點:

產品具備高開放性和可拓展性。Outsystems提供的平臺可以與資料庫、系統、開源介面對接,透過OutSystems開發的APP可以直接釋出至App Store和Google Play;

社群生態建設完善。公司構建了社群,讓使用者可以釋出自己開發的應用或外掛,供其他使用者使用。在日常經營中,公司把公民開發者(citizen developer)的數量視為僅次於收入的第二關鍵指標;

重視戰略合作伙伴的開發和維護。Outsystems與Accenture等諮詢機構、Everis等IT解決方案提供商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這些合作伙伴幫助Outsystems開拓企業客戶。

(4)財務及業務資料:

公司2018年收入突破1億美元,目前客戶數量超過30萬;

截止2021年,OutSystems社群已有超過43。5萬名成員,應用下載量達到100萬,有超過35。7萬相關課程。

2。 公司二:Mendix

(1)發展歷程:

2005年成立於荷蘭,為荷蘭大型郵政公司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2010年推出敏捷開發一站式服務,並推出視覺化構建應用程式平臺

2011年推出Mendix3。0版本,上線雲門戶管理部署功能

2015年,Mendix實現模型共享

2018年,Mendix實現邏輯流程的AI化,同年被西門子以6億歐元收購。西門子將Mendix與MindSphere工業物聯網系統相結合,完善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

2021年1月進入中國市場,4月初與騰訊雲達成合作。Mendix 9於2021年11月在騰訊雲Mendix低程式碼開發平臺正式上線

(2)業務簡介:

提供模型驅動的視覺化低程式碼開發平臺Mendix Studio和視覺化低程式碼開發平臺Mendix Studio Pro,分別面向業務人員和專業開發人員。兩款產品內建了敏捷開發的功能,並提供各種資料庫以及典型核心系統的連線元件,讓使用人員透過呼叫和引數配置就可以把多個垂直業務系統的資料透過Mendix連線起來,並單鍵部署到任何雲上。

(3)財務及業務資料:

2020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預計18個月後收入翻番

社群活躍使用者超過20萬

3。 公司三:Appian

(1)發展歷程:

公司成立於1999年,2004年釋出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軟體平臺

2004年開始進行業務轉型,由傳統的BPM軟體服務商逐漸向圍繞BPM的PaaS平臺過渡,先後上線Case Management、RPA等功能

2014年開始,公司大幅增加對訂閱收費模式的產品的投入,逐漸降低對定製化服務的依賴

2017年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

2019年進軍AI領域,加強產品生態建設,推出低程式碼+AI產品平臺

(2)業務簡介:

目前Appian的低程式碼自動化平臺主要提供以下四項服務:

BPM:業界領先的智慧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幫助客戶設計、執行、管理和最佳化複雜流程

Case Management:透過自動化的協作工作和異常處理,更快地解決客戶的專案

RPA:透過使用Appian或第三方軟體商的RPA工具,幫助客戶在整合的工作流中將例行任務自動化,提高生產力

AI:整合谷歌、AWS和Azure的人工智慧能力,讓使用者的應用能夠智慧化地挖掘資訊、分析資料

(3)財務及業務資料:

2020年收入超過3億美元,毛利超過2億美元

客戶超過690家,政府和非商業組織數量超過140家

平均客單價在50萬美元左右,近三年客單價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客戶佔比超過10%

05 推薦標的

1。 ClickPaaS

業務簡介:

ClickPaaS是一家模型驅動的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公司,旨在幫助SaaS企業、諮詢公司以及企業級客戶降低複雜業務需求場景下的數字化響應時間和成本。

融資歷史:

2018。1 天使輪 雲研資本

2019。8 A輪 數百萬美元 五源資本

2019。12 A+輪 數百萬美元 明勢資本

2021。3 B輪 數千萬美元 BAI資本 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 明勢資本 五源資本

2021。10 B+輪 數千萬美元 紅杉中國 BAI資本 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 明勢資本 五源資本

推薦理由:

ClickPaaS在關鍵業務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上完成了建模實現和國產化替代,擁有頂尖的全場景模型驅動設計能力,同時也是國內在開源、開放生態系統建設上最為領先的企業;

客戶涵蓋金融,政務,工業,物流,能源,醫藥等行業,團隊有豐富的大客戶經驗,在工程施工、人力資源管理、MRO採購和專案管理系統等領域和場景有知名的合作伙伴;

2019年營收達千萬元,2021 年營收有望翻倍。

2。 輕流

業務簡介:

輕流一個無程式碼系統搭建平臺。使用者在無IT人員幫助開發的情況下,透過輕流即可搭建應用,做到“隨搭”、“隨改”和“隨用”。

融資歷史:

2017。01 種子輪 60萬人民幣 龍沛資本

2017。08 天使輪 未披露 創新馬槽

2018。12 Pre-A輪 近千萬人民幣 小苗朗程 新進創投

2020。10 A輪 數千萬人民幣 原始碼資本 小苗朗程 新進創投

2021。03 A+輪 數千萬人民幣 騰訊投資 原始碼資本

2021。10 B輪 啟明創投 零一創投 騰訊投資 新進創投

推薦理由:

已服務超過20萬家海內外企業、政府機關單位及學校,行業涵蓋網際網路、製造、零售、教育、工程建築、金融、生活服務、娛樂傳媒等數十個行業;

針對企業資源管理、生產管理、專案管理、訂單管理、客戶關係管理、人事行政管理等近百個業務場景,輕流都已經開發瞭解決方案;

連續3年營收增長4-5倍,盈利模式以訂閱式年費為主,客單價在十萬到百萬數量級;

騰訊雲合作伙伴,曾獲得騰訊兩輪投資支援。

3。 行雲創新

業務簡介:

行雲創新是一家一站式雲原生開發平臺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為企業提供專案管理、架構設計、程式碼編寫、測試執行、運維運營等環節所需的一切支援,助力獨立開發者和企業實現容器、DevOps、微服務架構落地,顯著提升開發效益。

融資歷史:

2018。07 天使輪 近千萬人民幣 國投東興

2019。08 A輪 3000萬人民幣 正軒投資

2020。01 A+輪 深圳高新投

2020。06 Pre-B輪 中雲創投資 正軒行雲創投

2021。07 B輪 阿里巴巴

推薦理由:

阿里雲和行雲創新將透過產品組合的方式為企業客戶提供雲原生應用開發、業務智慧運維等服務,進行深度合作;

兩位創始人技術實力過硬,同時有商業敏感度。CEO吳笛曾是美國戴爾風投發起人,就職於戴爾和華為期間負責企業的雲業務和物聯網業務戰略規劃;CTO馬洪喜曾設計和交付華為桌面雲,並曾在Rancher Labs,、Citrix Systems、甲骨文、微軟等公司擔任總架構師、研發經理、技術總監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