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害怕寂寞,就不要結婚。

如果你害怕寂寞,就不要結婚。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多少人?

假設我們平均每天遇見200個人,按活到70歲算,人一輩子可以遇見511萬人。而在這麼多人裡,我們能記得名字的,終其一生,也不足2000個。在這2000人裡,泛泛之交、有事沒事都不聯絡的佔很大一部分;因為成長軌跡不同而分開的同學、同事、朋友佔一部分;陪伴我們時間最長,卻也不得不生離死別的親人佔一部分。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自己會有很多朋友,會有很多人陪伴在身邊,永遠都不會落單。但事實是,沒有人能真正走過歲月,自始至終地陪伴我們。人生總要獨自前行,孤獨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才是我們人生的底色。不懼怕孤獨,享受孤獨,保持單身力,但也不拒絕愛情,敢在愛人的懷裡孤獨,這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

有人為了躲避孤獨而選擇結婚,只是想找一個人來陪伴自己。但是,事實證明,這樣的婚姻大多是不幸福的。契訶夫曾說過:“如果你害怕寂寞,就不要結婚。”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親身去試一試。剛剛結婚時,你確實會和另一半度過一段甜蜜期,但別高興得太早。過了甜蜜期,沒有深層次的愛,才發現兩個人之間連彼此將就都那麼難。

你確實不用再一個人吃飯了,但是你們會因為吃什麼互不相讓,你想吃減肥營養餐,他覺得那是在吃草;他想吃燒烤,你覺得那是垃圾食品。好不容易達成一致,吃東西的時候,兩個人竟沒有共同話題可以談笑風生……也許你不用再一個人看電影了,但是想要分享觀影心得卻找不到人,你忘了他從來都拒絕思考。就算你們討論起來,也常常因為感受不同而吵起來。不看電影,在家看電視,也能因為粉的偶像或喜歡的情侶組合不同而爭論起來。工作上遇到的糟心事,你全說給他聽,開始他還會輕飄飄地安慰幾句,後來就只有簡單的一個“哦”了,再後來,你也失去了向他傾訴的慾望了。而他在工作上遇到什麼事情都很少跟你傾訴,因為他覺得“跟你說了也沒用”。

你愛看書,愛看紙質書,時不時花錢買書,他嫌棄你把錢浪費在華而不實的地方;他愛打遊戲,不惜花重金買遊戲裝備,你同樣也會指責他浪費。大部分時候,你們可能連爭吵也吵不起來,因為兩個人的意識和認知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你說東,他以為是西。漸漸地,兩個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睡覺前,明亮的手機螢幕照著各自的臉,也照著兩個孤獨寂寞的靈魂。僅僅因為害怕沒有人陪伴在一起,而不是因為相愛,那麼遷就和磨合、溝通和交流就都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需要一個人陪你吃飯,不如找一個跟自己口味相同的飯搭子,大可不必自欺欺人,把這種低質量的陪伴當作愛情——親愛的,這真的不是愛情,只是對孤獨的恐懼和妥協。

過去,單身、離婚的汙名化使許多人難以堅持不婚,也很難鼓起勇氣走出不健康的婚姻。現在,雖然結婚仍然是主流,但是僅僅因為害怕孤獨而結婚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早早就認識並接受了人生的孤獨性,他們自我意識強烈,追求舒適、自由、自我的生活方式,享受當下,只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所以,很多人選擇晚婚甚至不婚。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無論你們曾經多麼親近,遲早是要分開的。我們相遇、相識、相知,陪伴彼此走過一段路,然後分開,各自走向各自的路途。即使是相愛的伴侶,也有面臨分別的那一天。好的生活狀態是:有人陪伴時,體會有人相伴的快樂;獨處時,亦能享受自由的孤獨。

我有一個朋友燦燦,性格豪爽,卻也不乏柔軟細膩,是朋友圈的社交小達人,也是已經獨居9年的仙女。有人問燦燦,和朋友聚會歡樂玩耍後,夜晚到家,面對漆黑一片、空蕩蕩的屋子,不覺得有些落寞和孤獨嗎?語氣還頗有同情意味。燦燦淡然一笑:“落差是有的,但是開啟燈,換上舒服的家居服,開啟電視,看看家裡的綠植是否偷偷開了小花,給自己煮個消夜,心裡就又熱鬧起來了。我喜歡和朋友相聚,大家聊天、唱歌、跳舞,很開心;我也喜歡獨處,一個人也可以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這樣的生活,我很滿意。”

後來,燦燦遇到了現在的男友,兩個人感情很好,但依然保持各自獨居的狀態,工作日偶爾見面,週末一起度過。有些朋友又對燦燦提出質疑,談戀愛了還獨居,這跟沒談戀愛有什麼區別?放男友一個人住你放心嗎?這樣的感情走下去不會長遠吧?

燦燦笑笑說,這只是目前我們都很喜歡的生活狀態,保持自我,也尊重對方的獨立性,一起成長,一起進步。成熟的愛情本來就是一個人時輕鬆,兩個人時自在。

這世上,幸福本就參差百態,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同一套標準來衡量。單身有單身的快樂,結婚有結婚的甜蜜;有人陪伴有有人陪伴的愉快,獨處也有獨處的自由。 重要的是,我們擁有獨立的精神,時刻保持單身力,這是一切幸福的前提。願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活法,把人生的船槳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摘自《願你永遠擁有單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