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殺熟”?還是老話說的有道理:買家永遠沒有賣家聰明

大資料“殺熟”?還是老話說的有道理:買家永遠沒有賣家聰明

公司的小李說,這外賣平臺太沒底線了,看我用的次數多,價格是不斷的漲啊,這外賣以後看來是買不起了。說完這句話,公司好幾個人都隨聲附和到,是啊,是啊,這外賣價格太離譜了,寫的滿50減30,怎麼我買了60多的,還是要付40,而且這個價格比店裡還要高出十幾啊。

關於這個,我做了一個對比,以下為實際參考資料,可能會觸動你的神經。

某米在某平臺上顯示的是打了6折以後,這份餐的價格是19。9,但是呢,卻必須滿20才可以配送。然後你就不得不點其他的來湊單,最低的也要1。9,主要是湊單的這個還不一定喜歡,很可能最後是浪費。

如果去店裡吃多少呢?老闆輕描淡寫的說15。你沒看錯,老闆說15,對的,是15。

忍不住一句mmp啊,這哪裡是打折啊,這是打的負折,店裡15,平臺上19。9,雖然免配送費,但是減去4元的跑腿費,還是多付出5毛的費用,不對,還有1。9的湊單費。

我覺得這不是普遍現象,但是在上面看了下,大多數米飯之類的,都是這樣設定的,折扣看上去都是骨折的節奏,但骨折的不是商家,而是買家。也有一些餐飲是沒有這樣的設定,比如賣什麼飲料啊,什麼小吃啊,這個也沒辦法設定,畢竟大家對價格都瞭如指掌,這樣設定的話,未免會讓大家覺得有欺騙的嫌疑。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說買家沒有賣家精的原因了,看上去你賺了,但實際上賠的還是你。

大資料“殺熟”?還是老話說的有道理:買家永遠沒有賣家聰明

當時我覺得這個價格在其它平臺上不一定是這樣,我又找了另外兩個平臺,其中一個跟上一個如出一轍,沒有任何區別。另外一個是校校賣貨郎,我在上面看了下,認真的講,介面設計沒有別人做的看上去那麼高大上。

但是,如果只看外表的話,很難得出真理。介面雖然設計的不怎麼高大上,而且連其它平臺常用的折扣都沒有,不是不顯示,是沒有。

我看了下價格,還是以某米飯價格為參考,因為提前知道他家的價格,所以開啟平臺之後,我便率先找這家,找到之後,上面赫然的寫著15,對,你沒看錯,跟店裡一摸一樣。沒有所謂的折扣,只是單純的寫了個15。

當時那個感覺你知道吧,瞬間感覺老實人走到了面前。不過,我給朋友看這個校校賣貨郎,朋友是這樣說的,這個連點折扣都沒有,太不厚道了。我說你試一下不就知道誰厚道了嗎?

中午我們三個人同時下了這家店的餐,送餐時間基本上相同,沒有太多的差別。味道上不用說了,都是一樣的。但你在money上,我的是17,一個朋友是21。9,一個朋友是19。9,到了之後,兩個朋友還說,你看,我的比你的實惠吧,我還有瓶水。我說不要慌,在我的飯上再加2元,你看下是多少?

大資料“殺熟”?還是老話說的有道理:買家永遠沒有賣家聰明

跟朋友對比完,朋友又說了,這還是大資料殺熟啊。

我說這哪裡是大資料殺熟啊,這很明顯是假折扣啊,既然免配送費,平臺再抽商家的佣金,商家肯定賠啊,只有設定這種假的折扣,吸引你下單,在裡面在設定一點套路,這樣才能增加自己的收益,這也是為什麼非讓你買瓶水的原因,因為水的利潤高啊,可能飯上不賺錢,但是水上賺錢了也是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