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宮廷銅版畫為何會十分盛行?

清朝時期宮廷銅版畫為何會十分盛行?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宮廷銅版畫起源於清朝,但它並不是清代宮廷的發明,而是自西洋引入,屬於“舶來品”。大概在18、19世紀的時候,隨著外國傳教士來華,銅版畫也因而受到清朝統治者的喜愛和重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在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主持下刊刻了第一幅銅版畫《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其後在清宮內掀起了一股繪製銅版畫的熱潮,許多西洋畫家相繼入值清廷,形成了“郎世寧畫風”,當時較為出色的畫家有郎世寧、王致誠、安德義、潘廷璋等人。

清朝時期宮廷銅版畫為何會十分盛行?

(銅版畫中國皇宮)

清朝時期版畫十分盛行,銅版畫即屬於版畫的一個重要門類,它的原底是油畫,色彩鮮明,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銅版畫能夠在清朝廣為傳播,與它的可複製性關係密切,銅版畫可以大量刷印,而且它便於攜帶、儲存,因此銅版畫可以傳佈於更廣闊的民間。之所以稱其為宮廷銅版畫,除了銅版畫主要是由清宮派專人主持刊刻外,還因為它的成本高昂,普通人難以承擔,據史書記載,乾隆二年馬國賢主持刊刻的《皇輿全圖》就耗銅五千餘斤,工料錢近五千兩。

清代宮廷銅版畫共計十二種,主要內容有三類:戰爭、園林風景、地圖。其中又以宣揚戰爭場面的銅版畫數量最多,大約有92幅,這些全部是在乾隆時期完成的,反映了乾隆朝勘定叛亂、天下承平的局面。乾隆朝也是宮廷銅版畫最為繁榮的時期,就連乾隆皇帝還親自監製了一幅宣揚武功的銅版畫,由中外畫家共同完成。

清朝時期宮廷銅版畫為何會十分盛行?

(郎世寧)

宮廷銅版畫出現於清朝,並在康雍乾三朝達到頂峰,有著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清朝前期,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社會秩序也趨於穩定,因而有足夠的物力和財力作支撐。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增加了人們對文化藝術的需求,傳統的繪畫已難以滿足需要;其次,清朝時期西方傳教士來華次數不斷增加,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這種背景下,清廷對西方文化也開始深入瞭解,併產生了獵奇心理,銅版畫這類西洋事物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並得到了歡迎和推崇;再次,銅版畫產生之前,各朝繪製地圖都是透過毛筆等工具手繪或者藉助木刻版畫,一方面十分費時費力,另一方面也難以保證精確度,銅版畫的精細則彌補了這些不足。

清朝時期宮廷銅版畫為何會十分盛行?

(清代宮廷銅版畫戰圖)

不過,自道光朝後,銅版畫迅速走向了衰落,這與清朝國力的衰弱有關。此外,隨著“郎世寧畫風”的代表人物賀清泰的逝世,銅版畫遭遇了人才斷層,因而一旦受到衝擊,便再難振興。

參考文獻:

1。孫晉雲:《西畫東漸中的清代銅版畫》,《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年第3期。

2。彭偉:《論清代宮廷銅版畫的緣起、發展與消亡》,《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9期。

3。蔡傑:《清代宮廷銅版畫探微》,《蘭臺世界》2013年第1期。

華興春秋

小編: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閆紅王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