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努爾哈赤強大起來的時候袁崇煥組建了關寧鐵騎,這時戚繼光己死,但戚家軍仍在,組建關寧鐵騎,還有平定西北內亂又組建另一支軍隊,這時的戚家軍不再是天之驕子,受到的重視待遇嚴重下降,士兵老化戰力下峰,敗也必然。
還是代差的問題,金兵是騎兵,漢軍是步兵,怎麼打?漢武帝是怎麼打敗匈奴的?就是用快速機動強的騎兵,突襲匈奴,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只能說,漢軍的軍事指導思想不對。從開始就不可能取得勝利。川浙聯軍一萬多赴遼,留下數千協防遼陽,渾河血戰僅七八千人而已,八旗總共就6萬,死了一萬,那明朝再派幾輪川浙聯軍過來,後金就滅族了,為什麼沒下文呢?白蠟杆兵在四川尚有三萬多人,以戚家軍訓練的浙軍也還有兩萬多,為什麼不繼續赴遼?明庭閣部幾十號精英都沒你聰明麼?事實後金渾河死傷不過數千人而已,陣亡估計最多千人,與川軍一戰,所謂落馬者三千餘人,是落馬,不是死傷,後金騎兵披甲兩層,有這麼容易死,薩爾滸之戰,後金殲滅明軍五萬多人,僅戰死200餘人,寧遠大捷,激戰兩日,後金也僅陣亡500人而已,陣亡過千的戰鬥,八旗基本就退兵了,他耗不起。
明末,崇禎向大臣下達捐餉令,目的是籌措軍費讓關外的吳三桂入關打李自成,結果只募得20多萬兩,李自成攻佔京師,抓大臣追贓卻獲得七千萬兩。這樣的國家還有救麼?單靠戚家軍和川軍也是杯水車薪。不是浙江義烏不出兵 ,而是兵員枯竭了 ,萬曆皇帝年間戰事不斷 ,一道聖旨要求義烏提供兵員, 義烏知縣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反映了義烏現狀 。青年男丁十之存一二 ,也就是說戚家軍在萬曆三大徵中軍隊幾乎傷亡殆盡 ,跟後金決戰的是戚家軍最後的家底。
就明朝統治者的水平,有十支戚家軍也會敗亡,天下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在朱家和有錢人手上,只對佔有百分之十的自耕農收稅,商人免稅,禁海,無錢養兵,士兵和叫化子一樣,還有豬隊友關寧鐵騎,不救援,只看熱鬧,明焉不亡。地勢開闊者適用騎兵,大明用少量的炮兵對付大量的騎兵自然會失敗。其實,古代步兵打騎兵的事例還是有的,只不過過去資訊不夠發達,許多人的知識水平還不及我們現在的一個小學生。所以難為他們了。
如果努而哈赤面對戚繼光帶領的戚家軍結果只有一個完敗,戚繼光是中國歷史極少幾個軍事名家,在當時沒有人在戰場上能勝他,他不光是軍事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的練兵方法,選兵方式,武器配備,都超越了同時代的人,象神一樣的存在。被吹得斃敵無數的寧遠大捷經考證,兩天激戰,後金陣亡不過五百人,損失兩員營級軍官而已。渾河血戰明一萬不到的川浙聯軍打得確實漂亮,但據考證,八旗騎兵死傷不過三千人,絕無死亡近萬人,死亡近萬人的騎兵是什麼概念?
以傷亡比1比3而言,就是八旗死傷近三萬人,八旗全軍六萬,騎兵四萬,一戰死傷一半,那麼女真就差不多亡國滅種了。那麼明朝再笨也知道只需再派一萬川浙聯軍,就可以踏平赫圖阿拉,為什麼沒有呢?不要說沒兵,此時秦良玉的白桿兵還有三萬,浙軍也尚有萬餘。事實上是白桿兵彼時尚有兩千餘人在遼東,此戰後很快就再遇八旗,八旗已經找出川軍弱點,兩千川軍,不到一刻鐘,被八旗一輪齊射,只跑回七個人,八旗不損一人,看到這個差距,明廷再未派川軍一兵一卒上遼東。當然,川浙聯軍憑八千多車步聯軍,對戰三萬騎兵的車輪戰,一戰消耗了敵方三千騎兵,這已經是創造了冷熱兵器混用時代,以步克騎消滅敵軍騎兵的最高紀錄。足以引以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