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作者:黃豔如(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涉案劇最駭人的一點,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中央督導組的車剛駛出高速,關鍵舉報人便在車隊必經之路上被碾致死;無知少年上一秒被從生命邊緣拽回,下一秒便將親姐姐推向死亡深淵;專案組的提審剛要進入高潮,嫌疑人便在眾目睽睽下毒發身亡……以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背景的《掃黑風暴》,將“美麗貸、裸貸、菜霸、官商勾結”等挑戰認知底線的情節擺在檯面之上。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劇中那些不可思議的情節,都曾真實地存於這個世界。孫小果案、操場埋屍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黃鴻發案等轟動全國的大案要案,透過電視劇改編的形式把觀眾心頭的弦漸漸繃滿,也讓那些“光怪陸離”的案件變得透明可見。

近年來,國產涉案劇幾經沉浮,終於撥雲見日。隨著《人民的名義》《破冰行動》等一系列優質涉案劇站上風口浪尖,在滿足了觀眾對涉案劇觀劇心理的同時,也讓業內人士看到了這類題材創作的經驗與方向,給同類型電視劇的創作樹立了新標杆。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國產涉案劇的現實考題

在中國電視劇史上,涉案劇經歷過野蠻生長和枝繁葉茂,曾是最耀眼的型別之一。作為題材敏感性最強的電視劇型別,涉案劇主要指以刑事案件為主要劇情,劇中含有暴力、兇殺、恐怖、賭博、吸毒、販毒、色情、黑道等內容的電視劇。21世紀初,國產涉案劇曾是市場上具有廣大受眾的主流劇目之一。

據統計,2003年--2004年,國產涉案劇佔全年劇集的30%。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然而,由於市場的過度追捧、經濟利益的驅動,致使部分影視公司涉案劇一味地選取畸形、邊緣的題材和內容去迎合市場,過度展現恐怖、血腥、暴力場面,給觀眾和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這讓涉案劇受到了一系列政策規約,沉寂了十餘年之久。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2004年4月,廣電總局釋出了《關於加強涉案劇審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讓涉案劇直接退出衛視黃金檔,撤出理由主要是暴力血腥、少兒不宜,導致這一具有強大受眾的題材消失在主流視野。2007 年9月,廣電總局再發《停播電視劇〈紅問號〉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廣電主管部門嚴格把關,杜絕集中展示犯罪案件、製作粗劣、格調低下的電視劇播出。雖是針對具體劇目整頓,但警示效應引發業內大震盪,此後涉案劇創作陷入長時間低谷。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2004年-2018年關於涉案劇的相關政策

據統計,以刑事案件為主要劇情的涉案劇在2009年—2013年僅有5部,2014年《湄公河大案》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好評如潮。直到2015年6月,中紀委宣傳部提出這類題材“每年電影最少一兩部、電視劇最少兩三部、而且必須是精品”的要求,涉案劇才慢慢重回大眾視野。

2017年,《人民的名義》《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相繼播出,《暗黑者》《心理罪》等涉案網路劇也在2015年前後異軍突起,這些涉案劇雖然播出平臺不同,但在表現形式、人物塑造、劇情設定、思想內涵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涉案劇也由此展現出了發展新局面。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可以說,涉案劇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國家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教育問題上的正效應有目共睹,

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的確曾經存在不少的問題

從情節設計來說

,部分涉案劇對作案過程過細,過度的展示易影響社會穩定,效仿犯罪的現實悲劇屢屢發生。

從人物形象上來說

,所謂的“非黑即白”“不黑不白”人性創作法則易誤導觀眾認知,簡單將人物臉譜化的創作手法也易讓內容本身失真、失實。

從藝術表現手法上來說

,暴力、色情內容的展示尺度不加限制,僅僅提供了簡單的感官刺激,不足以擔當起藝術作品的社會道義,會對社會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國產涉案劇幾經沉浮,證明了“以血腥離奇追求感官刺激”此路不通。如何在滿足大眾觀劇心理和彰顯法治精神的雙軌上平行並進,成為了擺在國產涉案劇創作者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個案不是時代的全景,但是時代的一個縮影。盤點近年來的高分涉案劇,筆者發現,留住真實感、保住緊張感、守住分寸感,構成了一系列“爆款”涉案劇的共性特質。

01,留住真實感,在真實的土壤中進行藝術創作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破冰行動》《重案六組》《中國刑偵1號案》《9·18大案偵破紀實》《插翅難逃》《刑警隊長》《湄公河大案》等高分涉案劇,其中情節都大多源於真實案例。

比如,《破冰行動》依據2013年12月廣東省公安廳組織開展“雷霆掃毒”這一驚天大案改編而成。涉案劇《重案六組》的主創則經常跟隨北京各區縣的刑警們一起出現場,深夜抓捕、押審犯人,這讓劇中細節有現實依託,顯得真實可信,也獲得了觀眾認可。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在《掃黑風暴》中,明暗線上4個案件的劇情,都是根據中共中央政法委篩選的真實案例改編而成的。其中,“麥自立失蹤案”改編自新晃操場埋屍案,“孫興案”改編自孫小果案。這兩起案件都在2020年5月寫入了“兩高”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是全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堅持“打財斷血”、堅持“打傘破網”的典型案例。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楊冬菜霸案”改編自社會輿論如沸的長沙馬王堆菜霸案。這起壟斷市場、控制蔬菜價格的惡性案件,讓長沙最市井的商圈中盤踞十餘年之久、最不易察覺的“吸金”惡棍暴露於陽光之下,也讓我們看到了壟斷暴利的背後,是很多普通百姓的血淚。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改編自裸貸案的“美麗貸案”則對於涉世未深的青年群體更具有警示意義。可以說,從產生裸貸這個想法開始,地獄就向貸款者敞開了大門。開始是拍張照片,然後是被脅迫身體交易,接下來就可能是“下海”。《掃黑風暴》則把血淋淋的裸貸後果呈現在觀眾面前,讓這一現象背後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浮出水面,警醒大學生群體對各類社會風險保持警惕,做好防範。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02,保住緊張感,以多重敘事手法俘獲觀眾注意力

涉案劇不是對現實生活雲淡風輕式的描摹,而是包含正、邪力量之間的劇烈交鋒,善、惡人性代表之間的殊死搏鬥。

可以說,跌宕的故事走向,正邪的層層較量,人性的深度開掘,都是涉案劇成功與否的要素。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以《掃黑風暴》為例,該劇從第一集開始,就讓窮兇極惡的黑惡勢力露出獠牙。全劇的正反兩派中沒有“金手指”、沒有“上帝視角”,全員都是狐狸的設定,讓該劇在步步危機、環環設局的解釦與智鬥中,以快節奏、強情節、重衝突的敘事手法不斷俘獲著觀眾注意力。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此外,除了極力鋪展題材所依託的真實掃黑案例之外,該劇還藉由李成陽(劇中男主角)這個行走在光明與黑暗兩岸的“多稜鏡”角色,讓觀眾得以窺見人性的灰度和複雜,進而一覽滋生犯罪的關係網路和經濟社會生態,希冀以案件觸及人性黑暗和社會深層弊病,深挖黑惡勢力盤踞多年、坐大成勢的深層原因。這也讓該劇更具現實意義——既讓觀眾看到現實“掃黑”工作的困難,更可以看到國家掃黑除惡的力度與決心。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03,守住分寸感,把握涉案劇創作必須直面的平衡

分寸感和界限感,是國產涉案劇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守住的底線。

但對於頻頻牽涉敏感話題的國產涉案劇來說,分寸又最難拿捏。

不可全說,又不可不說。

怎麼說,就成為了問題。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如果說21世紀初的涉案劇最終是在尺度拿捏“失衡”中走向寂滅,《掃黑風暴》則示範瞭如何把握涉案劇創作必須直面的平衡,詮釋了剋制和分寸感如何讓一部國產涉案劇恰到好處地成為藝術。

一方面,該劇以雷霆手法不遺餘力地揭示掃黑工作及其背後的社會矛盾和生態亂象,劇中對罪犯作案手段、刑偵技術都

力求真實和專業

。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到觀眾的社會心理和模仿效應,對於機密的刑偵技術、血腥殘忍的犯罪場面絕

不過度展示和渲染

,涉及個人隱私、暴力犯罪畫面也都採用了遮蓋、馬賽克的處理方式。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比如,高明遠欲活埋董耀的情節,採用了高低機位拍攝的處理方式,並未出現任何令人不適的暴力畫面。徐英子內心崩潰、跳樓自殺的片段,鏡頭沒有對準墜樓畫面和人物特寫,而是以群眾反映和警車鳴笛烘托氛圍。薛梅舉報馬帥殺死丈夫麥自立、被兇手碾死於灑水車下的場景中,也沒有任何血腥殺人的鏡頭,但是從事件前後的交代、灑水車與督查車輛的交叉剪輯、駭人音樂的烘托、灑水車底血水的特寫,觀眾已經在腦海中完成了薛梅之死的想象,儘管沒有正面渲染和鏡頭特寫,但的確達到了令人細思極恐的效果。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縱觀近年來湧現的國產涉案劇《人民的名義》《刑警隊長》《白夜追兇》,也大多是以最大誠意保證了劇作的專業性和分寸感。對於血腥、暴力、兇殺、恐怖的場景和畫面,儘可能地刪減、弱化和調整,更多著眼於對人性的深度探討、對社會現象的深度剖析,力求向觀眾講述驚心動魄的案件故事之外的政治涵義,從而產生“以劇代教”的社會效益,讓文藝創作擔負起相應社會責任,貢獻出國產涉案劇特有的警示價值和社會教育意義。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

結    語

一部精彩的涉案劇,需要紮根泥土、深耕現實,把鏡頭對準真實的角落,用作品折射人性的光譜。同樣需要站在高處、立足全域性,把主流價值觀更好融入情節之中,弘揚法治精神,勵人向上向善,用鏡頭語言告訴觀眾——

儘管現實總有幽暗的角落,但今日的法治中國,就是照亮暗夜的燈光,具有刺破所有黑夜的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掃黑風暴》《人民的名義》《刑警隊長》等國產涉案劇,正在擦拭去國產涉案劇曾在“彎路”留下的塵埃與痕跡,以留住真實感、保住緊張感、守住分寸感為創作準繩,努力打開了國產涉案劇出新出彩的另一種可能。

-End-

覆盤《掃黑風暴》,敏感題材如何高分過關、橫掃收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