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現實世界中,再逼真的建築也無法完美匹配人們心中的童話樂園,而能穿破一切現實的虛假觸及人心的,最終還是一份真誠且樸素的愛與理解。」

>>>

這場迪士尼的造夢狂歡終究還是有人退了場。

從出道即頂流到被指責對粉絲不尊重,“玲娜貝兒”的名字不論是在兩個多月前的“上頭”還是如今“下頭”的話題下都霸佔了熱搜榜的前幾名。

這樣看來,玲娜貝兒的爆紅和翻車似乎與明星娛樂圈的套路別無二致。

對於喜愛玲娜貝兒的“親媽粉”們來說,大家早已把這隻小狐狸當作一個有生命的個體,她時而可愛、時而搞怪,在迪士尼樂園創造的夢幻童話世界中,玲娜貝兒的出現帶給粉絲們歡樂也帶來治癒。

因此,當這個小傢伙突然表現出一些不太友好的舉動,

那些期待得到安慰與溫暖的粉絲不免產生童話破碎的失望。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玲娜貝兒被指不尊重遊客)

矛盾起源於粉絲的不滿

這場爭論卻並沒有止步於此

“工作人員的問題不上升角色”“不應該區分內膽”“為什麼不能理解扮演者的辛苦”……

而且玲娜貝兒終究不是一個真人,與“明星”有本質不同,因此不少路人也將此次“下頭”事件看作是一場鬧劇,“搞不懂到底為什麼喜歡一個玩偶”等言論也引發了粉絲的反感。

當爭論持續發酵,童話王國的夢幻被現實世界的吵鬧聲擊破,被打亂的造夢狂歡應該如何收尾?

01

迪士尼人物VS扮演者:

誰才是“玲娜貝兒”?

達菲在森林裡迷路時偶遇到的一隻小狐狸。

有網友說,有關玲娜貝兒的故事設定簡單到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出來。

但憑藉靈動的藍色大眼睛以及軟萌萌的大尾巴,人們依舊對這隻粉色小狐狸喜愛得近乎瘋狂。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玲娜貝兒的周邊)

周邊斷貨是常態、粉絲排隊兩三個小時只互動幾十秒也心甘情願,自從9月份正式出道以來,玲娜貝兒成為了許多遊客前往迪士尼的最大吸引力。

普通路人就算沒有熱愛到痴迷,但看到短影片中這隻小狐狸用笨拙的肢體語言為你畫了一顆大大的愛心時,很多人也會一瞬間忘記現實生活中的所有不開心。

在與玲娜貝兒互動和觀看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早已經預設:

這隻粉色小狐狸不是人偶,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一切溫柔和美好都是來自於這個迪士尼人物本身。

但在迪士尼的粉圈中也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與人偶互動絕不可以拍他們的頭部。

因為大多數人都清楚,這些扮演人偶的演職人員需要戴著重達十幾斤的頭套,如果受到拍打極有可能導致扮演者受傷。

關於人偶其實是真人扮演的事實,大多數粉絲並非不知道,而是

心知肚明卻並不挑破,這是對扮演者的尊重,也是對自己心中那份童話夢的守護。

與此同時,由於眾多迪士尼人物擁有原始的動畫故事,扮演者只需要按照其中固定的人物性格表現即可,再加上對人偶背後扮演者“看破不說破”的不成文約定,遊客可以繼續享受童話世界的美好。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迪士尼樂園的維尼熊在看自己的大肚子)

但玲娜貝兒作為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其性格無法由故事體現,因此只能完全依賴扮演者的表現進行塑造。

根據每一位扮演者的不同特點,粉絲也將玲娜貝兒的角色形象分成活潑好動的堆堆褲、甜美可愛的九分褲、酷拽搞笑的七分褲,還有新出現的“呆呆”。

這也讓

玲娜貝兒這一迪士尼人物與扮演者產生愈發難以分割的聯絡。

眾多粉絲並沒有因為扮演者的不同而感受到有何不妥,從不同的扮演者身上感受多重性格的玲娜貝兒也成為一種帶來驚喜的體驗。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堆堆、七分和九分)

此次“下頭”事件則是背後的扮演者直接影響到人偶的外在形象,當扮演者將自身感受過度加到玲娜貝兒身上

,任何不友好的舉動都會讓喜愛她的粉絲感到難以適從的心寒。

儘管知道是扮演者的表現出了差錯,但

由於玲娜貝兒本身和扮演者早已融為一體,大多數粉絲在看到這一場景時也很難將扮演者和玲娜貝兒的形象區分對待。

“下頭”是落差和失望帶來的結果,也讓人急於想為這場爭議找出一個歸錯的物件,可

此時的矛盾卻又回到玲娜貝兒身份的爭議上

:迪士尼的虛擬人物和扮演她的真人,究竟誰才能代表玲娜貝兒?

02

追星族VS消費者:

人造的童話世界還能純粹嗎?

問題似乎從區分出“內膽粉”和“狐狸粉”的時候就已經露出苗頭。

粉絲究竟是喜歡玲娜貝兒這隻小狐狸本身還是裡面的扮演者?兩方粉絲的陣勢旗鼓相當,難辨高下。

“下頭”事件的發生無疑是雙方爭論開始的導火索,互相甩鍋也讓這場爭議愈演愈烈。

但這場爭論的主戰場不只存在於粉圈內部,是否應該對工作人員給予理解等問題也在路人盤中展開另一番爭鬥。

“裡面是真實的人扮演,為什麼不能理解一下呢?”

“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有服務意識”

……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網友評論)

有關扮演者收入低於上海平均工資、迪士尼樂園對於演職人員的苛刻要求等事實也成為被指責的物件。

對於這位“花了錢”卻沒有得到匹配服務的“下頭”粉絲,很多人也站在與她同樣的消費者角度給予理解。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有關玲娜貝兒扮演者工資的微博話題)

不論是作為粉絲還是消費者,排隊兩個多小時卻被這樣敷衍對待,內心產生不滿也是人之常情。

在飯圈化運營與參與式營銷的影響下,強調服務意識才是保證童話樂園不被現實打擾的關鍵。

真人扮演者為給遊客提供最好的遊玩體驗,需要穿戴重達20到60斤的玩偶服,不能在遊客面前摘下頭套,他們的辛苦的確值得體諒。

但是就工作本身來說,這也是作為服務人員應該盡到的職責。這次“下頭”事件的產生是扮演者的失職引起,遊客對於童話的幻想也因此最終淪為一場泡沫。

而參與者在享受服務的過程中,有時也過於強調“主人”意識。一些人沒有對扮演者表現出充分的尊重:

人偶被拍頭的事件不斷出現、認為可以隨意對待人偶且人偶必須對顧客百依百順。

在與迪士尼樂園同樣打造夢幻場景的環球影城裡,威震天也曾被遊客以“豎中指”無禮對待。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威震天被遊客“豎中指”)

在原本就是人為打造的樂園中,童話之外摻雜了太多現實的複雜因素,

本就難以帶來純粹的美好。

工作人員或是遊客都有可能因為某一個事件將童話的夢境徹底打破。

這也意味著這場“下頭”爭議不論結果如何,

在矛盾產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兩敗俱傷,人們心中的夢幻樂園被爭議聲折磨得傷痕累累。

但是當現實與童話碰撞,終究只能產生意外而不能擦出火花嗎?

03

童話王國VS現實世界:

如何守護心中的童話夢?

迪士尼樂園是被童話的外衣包裹的現實,人偶形象大多來自於迪士尼動畫,由真人扮演,是虛幻童話世界的現實延伸。

而迪士尼人偶所屬的布偶服表演卻不只來自於動畫世界,其本身也構成了我們童年記憶中實實在在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從日本“特攝之神”圓谷英二拍攝的《哥斯拉》開始,製作皮套並由真人扮演成為日本特攝劇中的常見模式,日本一系列怪獸電影承襲《哥斯拉》的皮套拍攝技法,其中知名的《奧特曼》系列也隨著這股浪潮推到大眾面前,成為在日本流行幾十年的超級IP。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要相信光)

《天線寶寶》中的丁丁、迪西、拉拉和小波同樣也是由真人扮演,成為許多人難忘的童年經典。而由其原班創作團隊打造的《花園寶寶》也在2007年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

如果不去專門搜尋其實很少有人會在意皮套下是否是有真人,在那段坐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的童年時光裡,我們記住的是奧特曼打怪獸的英雄場景、天線寶寶吃奶昔會撒到身上、開心時會吹小喇叭的瑪卡巴卡。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花園寶寶》瑪卡巴卡)

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內容永遠是我們記憶中最無法抹去、難以破滅的一部分。

扮演者也產生了對於這份職業的基本信念和追求

,扮演假面騎士的演員以這個角色為最高榮譽,“只要扮演過騎士就絕對不能讓旁人看到自己抽菸等有損角色形象的行為”。

這些布偶服演員並不僅僅將扮演當作一份工作,而是真正將自己看作角色本身,尊重且熱愛所扮演的角色。

完整的故事背景與扮演者的認真與敬業,讓人們就算是知道了真人扮演的事實也不會主動戳破,共同守護著心中的美好,而

布偶服表演的存在本就依賴於一種集體式的心照不宣。

在2018年丁丁扮演者西蒙-巴恩斯(Simon Barnes)去世時,人們在驚訝天線寶寶是真人扮演的真相之外,也表達著對於這位演員的尊敬與緬懷。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天線寶寶》中丁丁的扮演者去世)

對於迪士尼中的大部分人偶扮演者來說,他們在為遊客帶來溫暖的同時,往往也能收穫粉絲給予的感動。

在遊客與人偶的互動中,治癒是雙向的。

其實,隨著我們的成長,對於童話世界的想象早已被現實擊垮,

所以

我們將迪士尼樂園看作是心中一片淨土,不願意看到它也被現實的因素打擾。

但是矛盾的來源真的是現實與童話世界的無法相融嗎?

近日無錫的一位爺爺扮成玲娜貝兒接孫女放學的影片引發熱議。

身穿並不精緻的玲娜貝兒玩偶服,這位爺爺騎著裝扮成玲娜貝兒主題的粉色電動車前往孫女的學校門口,只為給她一個生日驚喜,這讓不少網友直呼“羨慕”。

玲娜貝兒“下頭”爭議:如何看待童話樂園的虛與實?

(相關媒體報道)

爺爺讓童話闖進了現實,沒有迪士尼樂園的沉浸式氛圍也沒有不能摘下頭套的限制,孫女最終會知道背後的扮演者是誰。

但她的童話夢並不會因此破滅,反而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被用心對待時,再粗糙的表現也可以透露出真摯的情感,因為雙方可以彼此理解和尊重。

現實世界中,再逼真的建築也無法完美匹配人們心中的童話樂園,而能穿破一切現實的虛假觸及人心的,最終還是一份真誠且樸素的愛與理解。

對於這場“下頭”爭議,探討誰對誰錯、孰真孰假都只能給這場爭論煽風點火。

找回童年觀看動畫時最初的那般熱愛,懷著本真的態度對待工作以及體驗過程,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或許能找到那個通往童話世界的兔子洞。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三分之二宅 。 《日本皮套文化淺談》。 動漫雜談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72625

趙睿思 。 《和玲娜貝兒當同事》。 正面連線

@划水研究所 。 《飯圈反噬 玲娜貝兒下頭事件+輿論梳理 川沙妲己也有塌房的一天》

https://v。douyin。com/Rcukj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