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文 │ 經緯

古裝歷史大劇《天下長河》開播了,為十一月的劇集市場添了一把“新柴”。但這把“新柴”似乎尚未充分燃燒起來。

“沒有古偶浪漫,只有歷史浩瀚,也沒有宮鬥狗血,只見治水韜略。”這是豆瓣網友對於該劇的點評。的確,與當下多數古裝劇披著古裝的外衣談戀愛不同,

聚焦黃河治理的《天下長河》迴歸了歷史正劇的傳統,講述清朝治水能臣靳輔、陳潢治理黃河、平定河患的傳奇故事

,在一眾古偶、仙俠劇屢屢霸屏的當下劇集市場中,給觀眾帶來了一絲清新、質樸之感。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該劇播出後,收視表現尚可:湖南衛視首播2集以0。5%的收視率佔據衛視黃金檔第一;但網路熱度並不算高:在芒果TV會員一次釋出7集的情況下,僅以68。49的骨朵熱度值排名全部劇集榜第十,在電視劇熱度榜上也僅位居第四,排在《謝謝你醫生》《大博弈》《促醒者》之後,有待後續進一步發酵。

口碑方面,

“選題新穎”“群像精彩”“畫面寫實”

的好評讓《天下長河》在豆瓣上收穫了不少的四星和五星,但也有許多觀眾質疑羅晉飾演康熙的選角,以及劇中的鬥嘴式喜劇戲份和現代化的臺詞較為齣戲。

題材新穎,群像吸睛

“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黃河治理是中國曆朝歷代治國的重點工程,但此前的影視作品卻鮮有觸及,《天下長河》在題材上頗為新穎。

此外,以往歷史正劇多以帝王將相的視角展開敘事,講述以皇帝為核心的朝代更迭或權謀爭鬥的故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等皆是如此,而《天下長河》則將敘事視點放在了兩位治水能人陳潢和靳輔身上,以二人輔佐康熙治理黃河為主線,串聯起從朝廷官員到地方百姓等不同身份角色的百態群像。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中國歷史不是隻有帝王將相,還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去寫。”《天下長河》編劇、導演張挺此前在與骨朵對談中如是說道。實際上,從該劇目前播出的8集中的確可以看出,

《天下長河》最出彩的部分正是由戲骨和實力派演員們演繹出的群像戲。

一心為民、剛正不阿的靳輔在

黃志忠

的演繹下,令人魂穿《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有著“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風骨。故事一開場,他身穿蓑衣、頭戴斗笠,在被洪水嚇退的人群中逆流而上,如定海神針般,以身犯險、不懼生死地帶領眾河工齊心協力抗擊洪水。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劇中有多處細節去刻畫他的治河理想與浩然正氣。貪官獻媚時,他把送的人參分給百姓;黃龍過境時,他毅然選擇了炸堤洩洪、不怕揹負罪責;蒙冤被押解進京時,他不作過多辯解也不畏懼,只一心想著治水;明珠奉旨審問時,他義正言辭、慷慨從容,哪怕是生死關頭,他在意的也並非個人的生死,而是抓住最後機會,向康熙推薦了治河之書與治河大才——陳潢。

尹昉

飾演的陳潢,是一位天才的治水專家,自稱“河伯投胎”,能根據水文氣候判斷潮汛,也能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寫下令靳輔和康熙都推崇不已的治河之書。但他在為官做人方面卻屢屢被人譏笑為“二百五”、“愣頭青”。

耿直不阿、不諳官場的性格品質,被尹昉詮釋得相當到位,在與眾戲骨對戲時,也並未見怯。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除了說實話身上無一長處”。這是索額圖對陳潢的評價。索額圖由

梁冠華

飾演,“狄胖胖”不再是睿智深邃的探案能手狄仁傑,而是一個十足的官場老油條,極盡貪墨弄權、阿諛奉承之能事。老辣、奸佞之餘,梁冠華也給這個角色增添了不少滑稽之感。尤其是他與明珠的鬥嘴戲份令人捧腹不止。

飾演明珠的公磊一改往日銀幕上陰狠大毒梟的面目,轉而扮演了在康熙面前討好賣乖,在索相面前嘰嘰歪歪,透著幾分可愛的人物形象。而去年憑藉《掃黑風暴》走紅的蘇可,在劇中飾演“吾日三省吾身”的于振甲(于成龍),剛正倔脾氣之外,一本正經地“黑白棋式”自省,讓觀眾瞬間get到了他的認真與可愛。剛剛在金雞獎上榮獲最佳女主角的奚美娟在劇中飾演孝莊,沉穩大氣、端莊優雅。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除此之外,

飾演康熙的羅晉處在觀眾爭議的浪尖之上。

有人說他沒有演出康熙的氣場,臺詞漂浮,“四十多歲的人演二十幾歲的皇帝太違和”,也有人說他眼神堅定、霸氣外露。就目前這幾集來看,

羅晉的表現尚可,雖然與眾戲骨飆戲時略顯生硬呆板,但舉手投足之間的勁道與衝勁也讓人看到了他在表演上的努力。

主題深入、手法爭議

“朝政清則黃河清”,《天下長河》聚焦治河,更深挖治河背後的時代困境。

這種困境在敘事層面被編劇分為兩條故事線來呈現。靳輔、陳潢以及康熙圍繞治河展開的故事是一條線,治理好黃河是一道技術難題;明珠、索額圖的明爭暗鬥以及科舉、做官的官場生態是另一條線;

治理好“天下長河”更是一個吏治問題以及人心問題。

在治河的故事上,導演在

第一集以一場慘烈的治水實戰先聲奪人。

視覺層面恢弘大氣、運鏡流暢,服化道古樸考究。無論是滔天的洪水場面,還是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眾河工門在瓢潑暴雨中,砸樁、推土石卷,一聲聲“心要定啊,氣要勻啊”的鼓勁,都將古代治河搶險的場景真實再現了出來。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據悉,為了拍好這些水戲,劇組透過鉤機完成了人造洪峰,並透過查閱史料、請教水利專家,恢復了當時的建築結構、堤體結構、水流結構,還還原了當時黃河治理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河工技術,包括古代埽工、堵口工程等。

而在“治官”的故事上,前幾集透過河道官員貪墨欠薪、王光裕誣陷靳輔、王光裕自殺、三位舉子科考、明珠索額圖爭鬥等戲份,將治理黃河之難的深層原因展現得淋漓盡致:治河難在於治官難、治人心難。

“試圖從歷史中總結規律,描摹歷史中人的形態”,一向是張挺作品中的亮眼之處。

而加入喜劇元素,讓歷史劇看起來沒有那麼嚴肅枯燥,則是張挺作品的另一個特點。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實際上,一部《大明風華》讓觀眾記住了“老朱家父子的快樂日常”卻也遭受到不少詬病,而本劇中,張挺試圖將嚴肅的治水問題、吏治問題,在驚險刺激的場面戲和輕鬆明快的對手戲之間,起到緩解的作用,一方面這是一種戲劇手段,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戲劇張力,另一方面

插科打諢的喜劇橋段過多也讓人感覺到該劇塑造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不夠嚴肅,

有不少網友表示不認可。

《天下長河》讓歷史劇回潮了嗎?|初評

歷史劇的嚴肅性與市場性之間的衝突正是近年來歷史劇在創作層面集體面臨的難題。

縱觀豆瓣9分劇中,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等為代表的古裝歷史正劇佔據了相當高的比例,尤其是9。7分的《大明王朝1566》至今仍是與《西遊記》《紅樓夢》評分並列第一的歷史劇巔峰之作。

但這些高分經典卻大多誕生於2000-2010年之間,且嚴肅繁重。

近十年的歷史劇或數量銳減、口碑不再,或在與宮鬥、權謀、言情等型別融合中逐漸“變種”。

儘管如此,正如張挺所言,“美國人有科幻癖,中國人有歷史癖。什麼都會斷層,歷史劇永遠不會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