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導語:

史前時期的埋葬方式最開始是露天放置,不做處理,後來隨著某些原始宗教觀念出現,人們才開始有意識地收斂死者。那時候人們普遍流行“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於中野

”,沒有對墓葬進行過度的裝飾和標誌。到了大概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中特權階級出現,貴族們開始營建高大而且奢華的墓葬,隨葬豐富的貴重物品。進入到國家時代,王權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商代的貴族墓葬、商王和周代的諸侯陵墓更是規模宏大。透過對比兩個不同時期的貴族墓葬,可以反映出先秦時期貴族墓葬形制的變化,瞭解先秦時期的歷史變遷。

史前時期貴族墓葬

先秦時代是指自秦王朝建立以前的歷史時期,包括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貴族是古代社會達到一定程度下的產物,按照歷史學家們的說法,社會發展的程序大致是從原始的平等社會,發展到氏族公社時期,再到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最後迴歸平等社會

史前時期的貴族墓葬侍從社會不平等時期開始的,也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中的權力主要集中在當時的“王”或者帶有神權的巫師手中,所以,“王”和神職人員的墓葬是當時能見到的貴族墓葬的典型代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貴族墓葬雖然也是延續的傳統的豎穴土坑墓,但是墓葬面積比較大,而且隨葬物品不僅數量多,還異常精美。

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良渚玉琮

比如良渚文化的貴族墓葬,墓葬被統一修建在高達的人工夯土臺上,墓葬中放置有貴族的人骨架,四周擺放著玉器、磨製石器、彩繪陶器等物品,其中以玉器數量最多,且製作最為精美

。良渚文化葬玉之風尤為突出,這一時期流行的刻有神人獸面紋圖案的良渚神徽的玉琮,具有宗教神權的象徵,標誌著墓主人的身份。

史前時期貴族墓葬除了隨葬玉器、石器、陶器等物品來顯示財富外,在山東龍山文化所在區域內還流行隨葬豬下頜骨的習俗。新石器時代先民所食用的豬除了部分是人工馴養的外,大多數是野豬,隨葬豬下頜骨的習俗除了現實墓主人的富有外,還可以表示墓主人狩獵技術高超、地位頗高。

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以豬隨葬

商代貴族墓葬

商代是一個事鬼神的社會,從現今發現的青銅器上繁複的雕刻花紋和饕餮紋更是為商代社會蒙上了一層敬奉祖先、侍奉鬼神的濃厚氛圍

。商代人們習慣將占卜和國家決策相聯絡起來,透過占卜以神的旨意來決斷國家生活的大小事務。這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可是對於商代人來說,占卜、祭祀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活動。

商代貴族墓以殷墟的發現最為著名,貴族通常是和商王關係密切的人員,此外還有各地的方伯、地方首領等。商代的貴族墓葬通常以墓道來標示等級,比如:

商王的墓葬通常帶有四條墓道,我們習慣上稱其為“亞”字形大墓;貴族墓葬通常帶有1-2個不等的墓道,習慣上稱之為“甲”字形或者“中”字形大墓

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商代貴族墓

並非所有的商代貴族墓葬都一定帶有墓道,面積大也是商代貴族墓葬的重要特點。商代貴族墓葬通常是豎穴土坑墓,帶有二層臺,臺上放置殉葬的人骨,墓室內放置棺槨,棺槨下方有腰坑,腰坑內放置通常有一條狗作為陪葬。墓葬中隨葬大量的青銅器飾商代貴族墓葬的重要特點之一。比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貴族的陪葬器物。

周代貴族墓葬

周代貴族墓葬和商代相比發生很大變化,墓葬不再以墓道來標示身份等級,墓中的二層臺和腰坑等設定也很少見。東周時期的晉國國君墓葬是諸侯國墓葬中儲存最為完整的例子,陵園內埋葬著數位國君和夫人的陵墓,國君和國君夫人採用“

異穴並葬

”的墓葬形制。墓葬採用傳統的豎穴土坑墓,但是墓葬尤其注意對墓室的防護,採用積石和積碳的方式來達到防盜的目的。墓葬中隨葬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骨角器、甚至還有最早的“

玉覆面

”作為高階斂葬形式。

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晉侯墓地

這一時期楚國的高等級墓葬非常具有特色,普遍開始流行一種名為“土墩墓”的墓葬形式。

這種墓葬形式為了適應南方潮溼窪地的環境,往往平地起建陵墓,墓上修建有高大的封土,墓內建有木質的棺槨和墓室,隨葬物品以印紋硬陶器、原始青瓷器及楚式風格的青銅器以及一種特製的木偶作為隨葬物品

這一時期的秦國墓葬也很有特點,以秦公陵園為例。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前,歷代秦公秦王的陵墓都有統一的陵園規劃,聚族而葬也是先秦時期貴族墓葬一個重要特點。秦公陵園有秦東陵和秦西陵之分,墓園外有環壕將陵園環圍起來,陵園內各有若干個獨立的陵園,每個陵園和主陵園之間也有環壕隔開。

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被認為是春秋時期秦景公的墓葬,為“中”字形土坑豎穴墓,全長超過300米

。墓室內有兩個槨室,主槨室分為前、後兩部分。槨室採用柏木構成,是迄今已知最早的“

黃腸題湊

”。槨室四周有殉人166名。墓葬內殘出有金器、玉器和青銅器等3000餘件。殉人、青銅器和金玉器等成為這一時期貴族墓葬的典型。

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秦公大墓

貴族墓葬反映的歷史變革

新石器時代的貴族墓葬中隨葬大量的豬下頜骨的傳統,先後在海岱地區的龍山文化和中原地區的新時期時代晚期文化中出現

。這些習俗的變化反映出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情況。這些現象的背後很可能涉及到史書上未曾記載的族群遷徙、人員往來、戰爭、貿易、婚嫁等重要因素。

新石器時代的貴族墓葬中常見隨葬精美的磨製石器,石器通常通體磨光,刃部沒有任何使用痕跡。有的石器雖然有穿孔,但是似乎並不是作為實用的,而是做成實用的樣子。它的真實功能應該只是用作具有象徵實用功能,如同隨葬的陶器一般。

甚至有的石器上面還塗有硃紅色的顏料,或者用硃紅色顏料繪製成各式的花紋,這種石器就是完全作為隨葬的工具了,有的或許還帶有宗教意味。

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塗朱石器

從墓葬形制上來說,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的墓葬形制都是以豎穴土坑墓為主。

新石器時代雖然就已經出現了二層臺、腰坑等,但在商代才正式形成了一套成系統的墓葬形制。就隨葬物品來說,新石器時代主要是以磨製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因此墓葬中以石器作為常見的隨葬物品。到了商周時期,因為生產水平的提高,銅器冶煉技術也達到成熟水平,但是因為銅料資源開採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銅業開採為貴族所壟斷。且在當時,銅器用於製作小型生產和生活工具和大型青銅禮器,在生產上以石器作為工具的情況仍然比較普遍。

史前社會中的貴族墓葬和商周時期貴族墓葬對比

腰坑

結語

貴族是佔有社會多數資源的少部分人,因此貴族墓葬中的精美隨葬物品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下生產力水平之最。和秦漢以後時期的“

造園邑,通神道

”的宏大建築不同,先秦時期墓葬中少見這樣宏偉的地上建築。先秦時期雖然開始使用高大的封土,但是這一時期的封土僅起到標誌墓葬所在的作用。新石器時代的貴族墓葬似乎已經有意識在墓中顯示出墓主人的身份的不同,如隨葬大量的武器表示墓主人身前從事武職,隨葬占卜用的龜甲或者蚌塑圖案表示墓主人身前從事神職,隨葬權柄,表示墓主人可能是首領一類的職務。

先秦時期的墓葬形制雖然沒有一個統一個形式,但是它所包含的很多因素都為商周時期的貴族墓葬所繼承,並且逐漸演變為一套成熟的墓葬系統。先秦社會畢竟沒有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央王朝,和秦漢時期的帝王諸侯墓葬相比,顯得不夠宏偉莊重。但是研究特定時代的貴族墓葬應該將墓葬放到具體的時代背景下,將其視為代表當時社會生產力的最高水平。

參考文獻

周文王 《周易》

陳壽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