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上一次我們講了關於遠古時代美好的神話傳說故事,這一次我們一起認真的研讀一下歷史。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家假定的一個時間區段,大約是從人類出現到青銅器出現之前這個時間段。考古學上的術語。

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並不代表那個時候的人類只會使用石器;據近代考古出土大量的文化遺存表明,幾千年前的古人已經步入冶鑄、稻作、製陶、紡織等文明時期。青銅、鐵器為金屬品,遺存幾千年的較少;陶器、玉器可存時間長,出土的遺存較多。

舊石器時代:使用打製石器為主的時代叫做舊石器時代,是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勞動工具的早期。從距今260萬年延續到1萬多年以前。

1、元謀猿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的早期人類。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據考古發現,早在170萬年前,我國即已存在有遠古人類——雲南元謀猿人。1965年初,為了勘察成昆鐵路,我國的地質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發現了人牙的化石。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2、北京猿人:距今大約70-20萬年的原始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打製和使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所謂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火,而是打雷正好擊中乾燥的木頭,點燃了火,又或者是火山爆發和森林火災。晚上輪流看火,他們是用灰來儲存火種的。森林茂密,野草叢生,猛獸出沒。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難的鬥爭。

在這樣險惡的環境裡,只靠單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因此,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3、山頂洞人: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三萬年。

山頂洞人的生活:這處遺址最先於1921年中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因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而得名。山頂洞人也使用火。根據他們已經掌握的摩擦和鑽孔技術來推斷,山頂洞人能夠人工取火。

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和骨針:出土的骨針,針身儲存完好,僅針孔殘缺,刮磨得很光滑。它是我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縫紉編織工具。

山頂洞人的裝飾品非常豐富,有穿孔的獸牙、海蚶殼、小石珠、小石墜、鯇魚眼上骨和刻溝的骨管等。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中石器時代:使用打製石器,也有用磨製石器的時代叫中石器時代,距今15 000~10 000年至8 000年,以石片石器和細石器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會使用天然火烤熟獵物。中國發現的中石器時代遺存,已知有陝西大荔沙苑(中石器到新石器早期)、河南許昌靈井(中石器時代早期)和山西沁水下川 (舊石器晚期到中石器時代)等。(因為書中沒有涉及,所以不具體展開)

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為主的時代叫做新石器時代,屬於石器時代的後期,年代大約從1。8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在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會使用陷阱捕捉獵物。

1、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地區西南部,距今約有五六千年。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為中心。

紅山玉龍: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徵的“中華第一龍”。

玉豬龍:又名玉獸塊,被認為是龍最早的雛形。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2、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分佈於黃河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泰安有大汶口遺址而得名,距今約6500—4500年。

白陶鬹guī是大汶口陶器中的典型器物,作為燒水容器,既實用又美觀。白陶鬹造型獨特,如一隻伸著長喙的鳥,正引吭高歌,底部有三隻豐滿的袋足穩定支撐,同時亦可增加受熱面積縮短烹煮時間。古代的東夷人崇尚鳥圖騰,因而把鬹等器物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禽鳥形象。這件白陶鬹是我國所有白陶鬹中歷史最悠久、造型最美觀、形制最完整的一件。該器是由高嶺土經1200℃左右的高溫燒製而成,胎壁較薄,質地卻很堅硬,體現了製陶技術的又一新進步。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3、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時間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

彩陶雙連壺是發掘出土的唯一單件國寶酒器。專家考證,彩陶雙連壺為神聖禮儀之用品,乃民族結盟或重大禮儀活動時部落首領、長者對飲的酒具。是和平、友好、相敬、相親的象徵。鑑於年代,出土地的相近,專家認定,炎黃二帝結盟之時,就是用雙連壺共飲盟誓,化干戈為玉帛,真可謂“生死之交一壺酒”。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鳳凰陶瓶: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陶瓶顏色很漂亮,但是形狀很特殊:小口尖底,目前學術界對於它的用途沒有達成共識,有水器說和禮器說兩種爭論。

4、半坡聚落:位於陝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約6000多年,半坡聚落文化屬於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

半坡原始居民已經學會了餵養家畜和種植莊稼。

半坡聚落的陶器:

人面魚紋彩陶瓶:我們可以看到左邊是一個人面,超級抽象的一個人面,右邊有一條小魚。看看古代人的畫風有沒有和現在小朋友很像呢?

綜觀半坡型別彩陶的魚與人面相結合的紋樣,既有寓人於魚又有寓魚於人的紋樣,人和魚的關係密不可分。既能相互託寓,表面形象又可相互轉換,這意味著人和魚是共同體的一對組成部分。這種特殊紋樣中的魚,是作為人格化的神出現的,具有氏族保護神的性質,因此魚類紋是半坡部族的主要圖騰紋樣。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船形彩陶壺:船形彩陶壺為1958年陝西省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泥質紅陶,口徑4。5釐米、寬24。9釐米、通高15。6釐米, 口部呈杯狀,器身橫置,上部兩端突尖,頗像一隻小船。在兩側的腹部,各用黑彩繪出一張魚網狀的圖案,漁網掛在船邊,似正撒網捕魚,又像小船剛剛捕魚回來,在晾曬魚網。陶壺上端兩肩上,橫置兩個橋形小耳,既便於提拿,又可穿繩揹負,隨身攜帶。這件陶壺的壺身兩側均畫有魚網紋,學者認為當時原始人已有划船撒網捕魚的能力。仰韶文化中有大量的石制網墜,這也證明了當時確已使用魚網捕魚。根據出土的魚骨鑑定,仰韶文化的居民所捕的魚,主要屬鯉科類。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5、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遠古文明,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約5300-4300年。

玉琮:四面雕刻神徽的玉琮,也就是作為神靈載體的神柱了,玉琮既是用來通神的工具,也是擁有神權的象徵。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造型最大、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玉琮,有“玉琮王”之稱是出自浙博的一個玉琮。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玉鉞yuè:軍權的象徵。玉鉞刃部兩側外撇,造型呈“風”字形,頂部有一半圓形鑽孔,上部有一圓形鑽孔,便於用繩索對玉鉞進行捆紮固定。良渚文化時期,部落首領既是部落的軍事首領,又是部落內部的宗教領袖,集軍權、神權於一身,而玉鉞則是這些部落首領手中的“權杖”,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在良渚文化時期的大型墓葬中,玉鉞往往放置在比較顯著的位置,此時的玉鉞,已完全脫離了實用器具的範疇,成為專門的禮器。這件玉鉞通體磨光,製作十分精緻,其刃部光滑,無使用痕跡,故非實用器,而是墓主人生前擁有軍事統帥權力的象徵。

6、河姆渡聚落: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東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的一處聚落遺址,河姆渡先民為中華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距今約有7000-5000年。

獨木舟: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開展水上活動。出土了8支木槳和兩件以獨木舟為原型的陶塑藝術品。河姆人的木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槳。舟楫的出現不僅促進了漁業的發展,而且擴大了活動和交往範圍,促進了原始文化的交流。

河姆渡人制造出中國境內目前所發現最早的漆器。掌握了髹xiū漆技術,出土的漆碗說明河姆是最早發明髹漆的地區之一。

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運用榫sǔn卯mǎo和企口板木作技術,建造栽樁架板、高於地面的幹欄式房屋。堪稱為7000年前的一個奇蹟。

【文化】石器時代:中國古代最早的文明時期,古人是如何生存的呢?

舞蹈彩陶盆:為新石器時代後期陶器,為水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舞蹈紋彩陶盆高14。1釐米,口徑28釐米,底徑10釐米,呈橙紅色。上腹部弧形,下腹內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以簡單的黑線條作為裝飾,內壁飾三組舞蹈圖,圖案上下均飾弦紋,組與組之間以平行豎線和葉紋作隔。舞蹈圖每組均為五人,舞者手拉著手,面均朝向右前方,步調一致,似踩著節拍在翩翩起舞。人物的頭上都有髮辮狀飾物,身下也有飄動的斜向飾物,頭飾與下部飾物分別向左右兩邊飄起,每一組中最外側兩人的外側手臂均畫出兩根線條。

還記得之前的小問題嗎?觀察一下,新石器時代中國大地上的各種文化都靠著水源?從北邊的紅山文化,到南方的河姆渡文化,你知道為什麼嗎?期待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