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千里“瓷”行,豔遇陶溪川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周杰倫的一曲“青花瓷”承載著太多青春的記憶,也正是因為這首歌,讓我第一次認識了景德鎮,從那時起我對青花瓷的喜愛便開始萌芽。為何景德鎮被譽為中國瓷都?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又是如何做出來的?哪裡才是他的精華之處呢?如今有機會來到景德鎮,我抱著對他的幻想,歷經一天的時間跨越長江從河北來到了江西,探尋我心目中的景德鎮。

由於時間關係在景德鎮安排了兩天的行程,第一天安排景德鎮的精華遊古窯民俗博覽區和深夜誘惑的陶溪川,第二天可以自行選擇逛逛陶瓷市場,帶些陶瓷回家~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以你之姓,貫我之名——中國瓷都

伴著淅瀝瀝的春雨,夜入景德,一股瓷之韻的氣息撲面而來,千年的瓷都儼然成為世界陶瓷業的麥加聖地。在這裡,巨幅的瓷壁畫勾勒出瓷都氣派,連大街上的路燈柱、紅綠燈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而琳琅滿目的瓷器店更是富麗堂皇,似乎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都在講述著這塊土地上底蘊深厚的陶瓷文化。

從景德鎮北站下車急匆匆的打車去到人民廣場的酒店,一上車司機便感慨道:過來旅遊啊,人民廣場算是景德鎮的中心地帶,去哪裡都很方便的,不過今年雨水有點多,你們外地過來的出門可要隨身攜帶雨具,正是梅雨季節這雨下起來就沒完沒了,恐怕今年還要發水災喲!聽司機師傅這麼一說,曾經一直想來南方生活的我,覺得這邊氣候溼潤養人,看來同時也要忍受著雨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啊!

景德鎮在歷史上曾是官窯之地,而“景德”這個名字則來源於宋真宗皇帝,他對這裡生產的陶瓷愛不釋手,便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贈與了這個小鎮,這在中國古代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啊!現如今又與中國同音,China的首字母小寫“china”譯為“瓷器”,在歐洲人的認知裡中國與瓷器密不可分。

景德鎮千百年來屹立不倒的“瓷都”稱號不僅得益於歷史文化的傳承,更是先輩工匠自強不息的精神與海納百川的胸襟和不斷創新的意識啊。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探尋古老工匠技藝——古窯民俗博覽區

第二天一早醒來便出發景德鎮最為有名的古窯民俗博覽區,這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分為歷代古窯展示區、陶瓷民俗展示區、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三大區域,最值得細細品味的是那歷代古窯展示區,在這裡不僅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古窯,還能瞭解景德鎮制瓷的72道工序,更為驚豔的是可以欣賞到老師傅的手藝,讓你大開眼界!

在人民廣場可以乘1、12、33路公交在楓樹山站下車便能看到景區入口,進入景區便被兩側的創意所吸引,在這裡流動著陶瓷的藝術,充滿了整個古窯。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雨後的古窯一切都顯得更加清新,雖說還沒步入夏天,但這的天氣已經略顯悶熱潮溼,看來也只有春秋最適合訪古窯了~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瞧這花園裡散落的陶瓷,隨處都可以拍出歷史的印記。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繼續前行便看到這標誌性建築物“窯神童賓”,據說早年間宦官潘相奉命來到景德鎮為朝廷燒造青龍白瓷缸,因龍缸又大又厚燒製屢屢失敗,他不斷的逼迫和殘害瓷工,而童賓則不忍面對工友的悲慘境遇,便縱身跳入熊熊烈火的窯內,以身帶薪,也許是他的壯舉感動了天神,第二天開啟窯門龍缸竟出奇地燒成功了!大家事後為了紀念這位英雄便立銅像封他為“封火仙師”。對他的敬佩不禁油然而生,也正是他的存在景德鎮的窯火千年不滅,百年傳承的工匠技藝永久流傳。在神像的右側入口便是歷代古窯展示區了,進去之前最好是可以跟(cèng)個導遊~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進來先看到幾處手工作坊,在這裡非遺傳承的老師傅們向我們展示著他們的絕活,先看這拉坯,用木棍轉動機器,手工開始捏出碗的造型,看著老師傅操作極其熟練靈活,分分鐘一個碗的模型做好了,看似簡單的操作,那也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能展現的如此嫻熟吧~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待到拉出來的坯子半乾時下一步就是利坯,也就是修整,讓器具的表面更光潔,薄厚均勻,接下來就是挖足,將器具的底部修成型,一口瓷碗的前端工序就完成了~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待瓷器燒製成型,豐富多彩的工藝也是讓人開啟眼界,以前只見過在紙上作畫,卻沒見過在花瓶上作畫,瞧眼前這是青花瓷瓶,上邊所有的花紋全是手工匠人一筆一畫精心繪製而成,真是讓人佩服呀!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繼續前行看到一位潛心製作的老奶奶,便上前瞭解扒花工藝,詢問幾句不見答覆,從導遊口中得知這是位聾啞手工匠人,靜心看著老奶奶在雕刻花紋,在歲月的洗禮下手有些鬆弛,面板卻細膩,操作下還有些青筋暴起,靈活的手腕時而輕時而重的在瓷器上雕刻著,扒花與其他技藝不同的是容不得半點失誤,需一筆一筆雕刻而成,這不僅需要精巧的手藝,還有不失紋路的力度,曾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開啟一扇窗,正是有了這安靜的世界,不受往來的遊客的打擾,只會沉浸在自己的藝術殿堂,潛心創作。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老奶奶的老伴就在旁邊的展位,說是技藝更勝一籌,只是我去的時候爺爺因為身體不適不在。

希望大家看到之後可以代替我再去欣賞一下老爺爺的技藝~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欣賞完老奶奶輕而有力的扒花粉彩,再來看看袁寧霞老師生動細膩的釉上彩,若不是親眼所見怎能相信一幅畫能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拿起放大鏡的那一刻,我驚呆了,犛牛身上的每一根毛髮都絲絲分明,深淺不一,尤其是那一對明亮的眼眸,如此神采奕奕,竟有剎那間我們對視,只見母牛眼裡盡顯露出對小牛的寵愛。實在是被袁寧霞老師的畫風深深感染,如若不是心思細膩心中有愛又怎麼會誕生這樣氣韻生動的作品呢?聊天中得知老師眼睛就如一個放大鏡,遠視400多度。感嘆作品出色之餘,老師也付出了異於常人的艱辛啊!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從歷代古窯展示區走出來久久不能回神,仍沉浸在大師們的精湛技藝中,真希望這些非遺傳承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與世界共存永生。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接下來參觀了各式各樣的古窯,這些窯因形狀不同而命名,又因瓷器所需的溫度和瓷器的大小不同,從而進入不同的窯燒製。在這裡不得不感嘆古時候窯工的聰明智慧,每一個窯上邊都會有一個小口,用唾液來試探窯內的溫度,來確定瓷器的燒製情況!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饅頭窯(形似饅頭)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龍窯(形似長龍)

在參觀古窯的時候這位老爺爺展示了古窯燒出的瓷器之神奇,把手沾溼在碗的邊緣一抹,便出現清脆悅耳的聲音迴盪在窯內,眾人拿碗試驗多次才會有聲響,必須找到巧勁才能搓響瓷碗,傳統的手工品價格肯定是略貴80一隻碗,只過了把手癮便離開了。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

利用半天的時間把古窯逛完,對景德鎮的歷史與制瓷工藝也算是略知一二,如果你對傳統手工藝感興趣,那景德鎮民俗古窯則是你的必到之處。

千里“瓷”行,景德鎮古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