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戰友反目成仇,21億天價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爭鬥

2019年9月17日,一場價值21億人民幣的商業糾紛官司,在上海開庭了。這場官司,一頭站著中國汽車銷冠——吉利,另一頭則站著新造車勢力獨角獸——威馬。而在兩個汽車品牌背後對峙的兩人,李書福和沈暉,曾經是親密無間的戰友。

是什麼讓昔日戰友反目為仇?21億的訴訟標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利益糾葛?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之爭,出路究竟在何方?咱們今天,就來講講吉利與威馬的爭鬥史。

上期文章我們回顧了吉利與威馬的創立之路,以及兩位創始人相識相惜,最後分道揚鑣的過程,點選文章,回顧上集《昔日戰友分道揚鑣,21億元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鬥爭》。

本期文章接著講這起21億官司的來龍去脈。

1。 吉利21億天價訴威馬

都說“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是,風口的面積畢竟有限,想要做成這隻“飛豬”也不容易。吉利的“油改電”模式廣受爭議,本質上還是新能源技術缺失。而就在這時,2018年4月,威馬自己研發的第一款純電動SUV——威馬EX5,面世了。

這款車,可以說是創始人沈暉憋了三年的大招:核心電機用的是自己的老東家——博格華納,其他的零部件也都是一線產品。更關鍵的是,整車的生產組裝和供電系統,都是由威馬自研的。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威馬已經具備了在新能源行業自主生產的實力!

昔日戰友反目成仇,21億天價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爭鬥

威馬這款大招,的確很亮眼,正式上市後叫好又叫座。第一個季度結束,賣出了將近四千臺。可期,未來可期啊!可就在這當口,一場價值21億的官司砸到了沈暉和威馬的頭上。而起訴方,正是吉利!

吉利打這場官司的起因,不是別的,正是瞄準了這輛表現亮眼的威馬EX5。估計啊,李書福從看到這輛車概念圖的那一刻起,心裡想必就相當的不高興。為啥呢?因為這款車,和他吉利家的GX7太像了!專業的分析人士說,這兩輛車的技術引數過於接近,甚至像軸距之類的引數,相差只有幾毫米!

當然了,天下的車都是四個輪子一個殼兒,個別引數相似很正常,可以說是巧合。但是,要是咱們再看看威馬的研發團隊裡有哪些人,那這事兒就不那麼像巧合了。

這起訴訟,被告席上除了威馬公司和沈暉本人,還有一百多個威馬員工。其中一個關鍵人物,就是威馬汽車的CEO——侯海靖。

昔日戰友反目成仇,21億天價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爭鬥

沈暉

這個侯海靖,和沈暉一樣,也是輾轉於各大車企的職業經理人。2012年到2015年,他在吉利當了三年的副總裁,分管成都業務,但2015年就離職了。隨後,他在2016年加入了草創不久的威馬,跟隨沈暉創業至今。

當年,侯海靖分管的吉利成都基地,生產的唯一一款車型就是吉利GX7。更蹊蹺的是,侯海靖走後,繼任者驚訝地發現,研究院電腦裡和GX7相關的各項資料,都被人為地破壞了!

除了GX7的資料洩露問題,咱們仔細分析吉利告的這一百多個員工,你就能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在吉利工作的經歷。原來,這個侯海靖,不光自己一個人走,居然還帶上了整個吉利成都基地的研發隊伍,一起走!

昔日戰友反目成仇,21億天價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爭鬥

李書福

站在吉利創始人李書福的視角來看,你帶走了我的人、帶走了我的資料、做出一款和我相似的車型,這不是侵犯智慧財產權,是什麼?索賠,必須索賠,而且要索賠21億。21億,這是中國汽車行業數額最大的索賠金額,也是智慧財產權訴訟領域的第二名,僅次於咱之前講過的,加多寶和王老吉的29億商標侵權案。訊息一出,直接衝上了微博熱搜。

不過,吉利告的是商業秘密糾紛,這和商標侵權比起來,取證要困難得多。一般來說,得有長期的調查取證和嚴密的證明過程,罪名才能成立。比方說,吉利不僅要證明侯海靖帶走了公司資料,還要證明這些資料就是商業機密,而且,還得證明侯海靖的確把這些東西用在了威馬EX5的生產中。

而此類證明過程非常繁瑣,也不太好形成證據鏈。司法資料顯示,同類案件的原告勝訴率只有不到10%。也就是說,這場官司,吉利大機率是贏不下來。就算贏了,也不會真的得到21億元的賠償。

那麼,吉利打這場官司的目的何在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敲山震虎、阻擊上市。

威馬EX5正式量產,一方面意味著威馬的生產線成熟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威馬必須開始擴張了。

事實上,沈暉也正有此意。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燒錢快,而威馬三年多的自建工廠和研發已經燒掉了大筆資金。一旦EX5投入量產,需要更多的資金做後備,才能把汽車製造的迴圈跑起來。就在官司打起來的前一個月,沈暉才剛剛高調宣佈開展D輪融資,甚至開始低調準備上市科創板。

而吉利的這一場官司,很可能就是一次背刺,想把威馬拉下水。

2。 吉利撤訴、百度插手,威馬腹背受敵

吉利的這一紙訴狀,把造車新舊勢力的矛盾給公開化了。在國家扶持、大勢所趨之下,新能源汽車市場面對的市場、吸收的投資,動輒就是百億、千億級別。這麼巨大的利益,舊勢力不可能不心動。這次起訴,也是吉利試圖扳回局面的一擊。

不過,這場官司到現在還沒打成。2019年,也就是吉利上訴半年以後,上海高院先後進行了兩次調解。隨後,吉利交了70多萬的手續費,撤回了一部分起訴。就從這些已經公開的資訊來看,威馬似乎贏得了第一階段的部分勝利。創業公司,沒被

告死

就已經是勝利了。

可是,威馬能堅持到最後嗎?這又難說了。庭外和解的條件之一,就是威馬支付案件受理費,這筆費用估計大概有500萬元以上;再加上庭外和解的賠償金,對威馬的現金流會是很大的考驗。更何況,吉利並沒有撤回全部的起訴,案子也沒有終結。估摸著,兩家公司還會在各種專利上再拉扯個幾年。

這一邊,吉利用官司拖住了威馬,另一邊,倒計時卻已經響起。什麼倒計時?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到2020年就停止了!這就意味著,這批新勢力,要麼趕緊找到可靠的融資渠道,要麼趕緊實現生產盈利。

昔日戰友反目成仇,21億天價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爭鬥

可不巧的是,2018年,就在威馬EX5面世過後不久,中國汽車行業就面臨了28年來頭一回“車市寒冬”。這批造車新勢力,自2015年以來,個個燒錢不下百億,揹負著萬眾期待,卻在交付新車後紛紛面臨銷量負增長。何以為繼?只能靠融資了。

只見“蔚小理”們抱大腿的抱大腿、上市的上市。可此時的威馬,想幹點什麼都是有心無力,成了這批新勢力裡混得最慘的。

咱們講過,本來它想衝一把科創板,卻被吉利的訴訟給攔住了腳步。因為缺錢,威馬出現了生產和技術缺陷,導致產品不斷曝出自燃事件,召回了上千輛的EX5。要知道,EX5可是威馬的龍頭產品。龍頭產品都被召回了,這企業還能好嗎?就這麼著,威馬從曾經的新能源汽車“四小龍”往下掉,掉到了第二梯隊。“蔚小理”紛紛在美國上市了,它卻只能乾瞪眼。

禍不單行,威馬的麻煩還沒完。因為造車的代價大、風險高,“蔚小理”一邊做著汽車,一邊轉戰網際網路,開發智慧化軟體、謀求新的突破點。這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佈局。可是,此時的威馬,卻因為百度的投資,生生錯過了又一輪佈局機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2017年,BAT三巨頭都在新能源的視窗期尋找各自的合作伙伴。而百度,就領投了威馬的B輪融資。當時百度的加入,可以說解決了威馬資金方面的後顧之憂。但是,一切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百度投資的條件就是:威馬不能做自動駕駛,只能用百度的阿波羅自動駕駛系統!

昔日戰友反目成仇,21億天價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爭鬥

不能自研智慧軟體,意味著什麼?這就意味著,威馬的核心技術被人卡了脖子。只是,當時的威馬缺錢,重心也都在造整車上,哪裡想得了那麼多?頭一昏,就簽了投資協議。

話說,如果接下來百度和威馬好好合作,威馬建生產線、百度負責智慧軟體,那威馬估計也能當個歲月靜好的傀儡。可是誰知道,2021年年初,吉利竟然橫插一腳,讓格局再次翻轉。你道怎麼了?吉利竟然插手了百度與威馬的合作,成了百度的整車製造合作商!

原來,就在威馬忙著融資、燒錢、應付各方壓力的時候,吉利這個舊勢力車企,反倒發揮出了自己家底殷實、積累雄厚的特點。它四處併購、收購動力電池公司,甚至和新能源領域的“寧王”,也就是寧德時代一起合資,目的就是為了彌補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短板。

經過這一番操作,吉利旗下開始有了純電動的生產線,不再是以前粗製濫造的油改電了。吉利之前沒能在官司上討到好處,心裡暗暗憋著氣呢。現在,有了技術底氣,它也開始了對威馬的進一步報復,找到百度一勾兌,合資成立了一個集度汽車。

昔日戰友反目成仇,21億天價官司背後,吉利與威馬的爭鬥

在商場上,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百度的左手,是一個單方面依賴輸血的威馬,右手,則是一個強強合資的究極進化版吉利,傻子都知道,選右手!

故事講到這裡,也差不多該結束了。現在看來,吉利和威馬的鬥爭,吉利大機率是穩贏了。威馬瞄準新能源汽車,卻在一輪輪投融資中定位不清、迷失方向,錯失創新機會。而吉利以燃油車起家,但通過幾輪併購、投資,充分升級創新,終於在專業領域上找回了自己的場子。

只是,吉利和威馬的勝負可見分曉,造車新勢力和舊勢力之間的纏鬥,卻遠遠沒有結束。

咱們唯一能肯定的是,時代的主流,肯定是更節能、更環保的能源利用方式。而且,智慧化、網際網路的生產營銷模式,也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特約撰稿人:Sue,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編輯: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