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學習,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學生們要經歷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也有一些讓學生過不去的事,就需要家長從旁引導,及時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

每個小孩從家長送他們上小學開始,就被賦予了一個新身份:

學生

!開啟了長達十幾年的學習生涯,直到大學畢業還可能繼續深造,只為了畢業後能有好的發展。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在學校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即便坐在同一間教室,聽著相同學科老師講課,學生們依舊會取得不同的成績,甚至

學生之間的成績相差較大。

當今社會內卷現象橫行,在教育領域也出現內卷現象,

學生之間為了升學名額而競爭

,以至於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給他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擾。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品學兼優的學生,更容易得“空心病”,難免感到悲哀

很多人不知道

“空心病”

的含義,其實很簡單,就是形容內心空落落的,不會因為任何事而變得或喜或悲,

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一般

,每天按部就班地迴圈做著相同的事。

從一位清華教授那裡得知,極易得空心病的人,往往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們,他們是別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上學的時候能考出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又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在父母、外人眼中他們都是讓人感到驕傲的存在,可只有他們清楚自己早已得了空心病,別人羨慕他們的優勢,恰恰是他們最不以為然的東西,什麼身份、地位都不在乎。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很難讓這些“天之驕子”提起興趣,他們不知道前路要到哪裡,更不知道在工作中要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才算優秀,只是覺得應該這樣做而已。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有人認為:

什麼空心病?不過是不懂珍惜和滿足而已,他們佔盡優勢,卻身在福中不知福!

也有人認為:

不過是這些學霸的叛逆期來得比較晚,別人叛逆的時候他們忙著學習了。

清華教授卻認為這恰恰

凸顯了教育上的缺失

,家長們過度在意分數,導致學生也唯分數論成敗,他們在追求更高分數的同時,也慢慢開始迷失自己、失去本心。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馴化式教育,即使分數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

在我國家長們總是習慣性直接馴化孩子,他們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從來沒詢問過孩子的想法,更不會在意他們的感受,只認為身為家長就有權決定他們的人生!

當馴化式教育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家長習慣對孩子發號施令,而

孩子們也習慣了言聽計從

,直到高考報考選擇大學和專業,也要遵循父母的建議,自己卻沒有任何主見。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哪怕是畢業後找工作,都是

按照父母的意願挑選的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意識到問題所在,但身邊的人或事都已成形,即便做出掙扎也很難改變現狀。

對於這類學生來說,即便分數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近些年一直被曝出

名校畢業的碩士、博士,屢屢被企業勸退

,難道是因為他們學識不夠高嗎?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成功沒有固定的標準,更沒有人能定義成功

站在家長的角度,認為孩子上學時成績優異,畢業後找份好工作就算是成功,就不辜負父母在孩子成長中所有的付出,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些並不是成功!

不同年代的人,心中的理想也會發生變化

,就像是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理想,只要能解決溫飽問題就行;父母那個年代能達到小康標準就行。

到了當代,大學生們希望能實現心中的理想,他們從小出生在安樂富足的時代,人們也開始追求物質條件,將理想放在明面上討論,成為現實的機率更大了。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但是,似乎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反而把心中的理想弄丟了,從上學開始就一直在為提高成績而努力,好不容易熬過了高考,又因為就業形勢嚴峻,不得不早早為工作發愁。

大學生一定要清楚,

成功沒有固定的標準

,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有所不同,不能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一味地朝著別人定義的成功去努力,只會逐漸迷失本心。

需要家長的幫助,卻不被重視

文章結尾:

因為有了對成功不同的定義,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不能為了讓別人滿意而活著,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需要理想,哪怕最終沒能實現,心懷理想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要為實現理想而努力過,就不會感到空虛!

釋出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