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不同早幾年國際美妝巨頭獨秀,近年來國貨風潮春色滿園,已然成為國內美妝消費市場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但一些“大齡”國貨前期卻未能佔得先機,進入新生代消費者主導的時代後,其生存困境愈發突出。

雖大多老牌國貨拒絕成為時代的眼淚,但轉型之路並非朝夕之功。品牌老化、行業競爭加劇、潮流迭代、風向變速加快,無不阻礙著老牌變革的腳步。

“大齡”國貨的危與機

近期,擁有20餘年品牌歷史的“美膚寶”、“法蘭琳卡”母公司環亞科技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其實,早在2011年就有環亞科技赴港上市的訊息傳出,但最終石沉大海。擱置十餘年後,環亞科技重新出發,只不過如今市場已今非昔比。

近幾年,在網際網路營銷加持下,不少新國貨品牌快速實現彎道超車。如2021年成功在創業板上市的

貝泰妮(300957.SZ)

,透過全景式營銷在很短時間內打造出現象級明星產品“薇諾娜”。

新興品牌的崛起、新護膚理念的建立,無一不在證明,老牌所面臨的不僅是單一的產品升級,還需不斷涉足新領域,走出舒適圈,接受且建立新的商業模式。而謀求上市,似乎成為眾多企業構建美好藍圖亦是獲得資金的必經之路。

除上述提到的貝泰妮,還有2022年11月在港上市的品牌“可復美”母公司

鉅子生物(02367.HK)

,以及近期在港上市的品牌“韓束”母公司

上美股份(02145.HK)

目前,憑藉“醫美面膜”概念出圈的敷爾佳也於2022年創業板成功過會;主打“中草藥護膚”的相宜本草近期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A股IPO程序。

可以說,環亞科技選擇此時上市也是大勢所趨,而其面臨的是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

目前,環亞科技旗下包括主攻護膚的“美膚寶”、“法蘭琳卡”、“肌膚未來”、“即肽”等8個子品牌,以及個護類的“滋源”、“妙芙謎”等7個子品牌,共計15個子品牌。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環亞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41億元、19。88億元、21。57億元及9。86億元。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圖片來源:環亞科技招股書

猛地一看,環亞科技旗下品牌眾多,可以多元化覆蓋細分賽道,擁有更多話語權。但實際上,8成以上收入都是由“美膚寶”、“法蘭琳卡”、“滋源”三大明星品牌貢獻。

2018年左右,環亞科技瘋狂佈局品牌矩陣,陸續推出新品牌,但均反響平平。其中,營收貢獻最高的“肌膚未來”在2022年上半年也僅貢獻6951萬元的收入,佔比7。14%,市場接納度並不算高,新品牌產品能力堪憂。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圖片來源:環亞科技招股書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縱觀市場,還有像

珀萊雅(603605.SH)、上海家化(600315.SH)

華熙生物(688363.SH)

這些已有年頭的上市公司,也有像逐本、溪木源、HFP這樣的行業新銳。

市場瞬息萬變,一不小心就會“掉隊”,如何在變中求變,已然成為環亞科技亟待思考的問題。

營銷是把“雙刃劍”

這些年,環亞科技也並非“佛系”發展,目前已構建出一套全渠道銷售網路,“直營+經銷+代銷”及“線上+線下”的全方位佈局戰略。

不過,環亞科技也繼承了大部分老牌的通病——渠道僵化,對於經銷、代銷依賴嚴重。2022年上半年,環亞科技合計7成以上收入是由經銷、代銷模式所貢獻。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圖片來源:環亞科技招股書

這也為公司徒增不少成本以及管理風險。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環亞科技銷售費用分別為8。22億元、8。79億元、10。09億元及4。11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比重為42。36%、44。23%、46。76%及41。70%。

2022年上半年,環亞科技光渠道維護費就花了1。65億元,銷售費用佔比超4成,主要是公司向代銷、KA渠道、美膚寶優選平臺支付的促銷維護費。

目前,國內的美妝市場已建立出一套新型的投流公式:小紅書種草+知乎背書+抖快帶貨+天貓承接流量。為了迅速開啟新品牌市場,快速融入新生代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中,環亞科技在營銷上也下足了本錢。

首先,就是發力公司較為薄弱的線上渠道。

2020年起,環亞科技旗下多個品牌開始陸續入駐天貓、京東、唯品會、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並透過KOL在社交媒體平臺、短影片平臺或電商平臺進行推廣引流,實現全鏈路營銷。

招股書顯示,環亞科技在電商平臺推廣支出額由2019年的7251。83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1。29億元。同期,新媒體營銷推廣支出由5508。52萬元增長至1。31億元。

其次,環亞科技似乎深知圈層經濟的作用性,在邀請形象代言人方面也毫不吝嗇。

環亞科技旗下品牌歷屆代言人包括寧靜、李冰冰、宋慧喬、唐嫣、楊洋、李棟旭、毛曉彤等著名明星。2019年-2021年,環亞科技形象代言費分別為5222。21萬元、2886。71萬元、5032。82萬元。

此次公開招股,環亞科技更是計劃拿出近7成募資繼續用於品牌建設與推廣專案中,足以看出環亞科技對於品牌營銷的看重。

但營銷這把雙刃劍,在幫助品牌打響名號的同時,也在侵蝕著企業利潤。

2019年-2021年,環亞科技主營業務淨利潤分別為2。04億元、2。41億元、1。87億元。環亞科技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報告期內淨利潤下滑是由銷售宣傳支出增加所導致。

此外,環亞科技眾多子品牌仍處於培育階段,前期投資規模較大,存在較多未彌補虧損。截至2022年6月30日,環亞科技合併報表未分配利潤為-6518。59萬元。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圖片來源:環亞科技招股書

和眾多美妝企業一樣,與高額的營銷費用相比,環亞科技在研發投入上就顯得十分吝嗇。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環亞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5819。05萬元、5734。57萬元、6489。27萬元及3327。52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00%、2。88%、3。01%及3。37%。

一直以來,國貨美妝行業都存在“重營銷,輕研發”的短板,難免引起擔憂。

在消費理念愈加成熟的當下,好看的設計、好聽的話術,已不再是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消費者對化妝品的選擇與使用更加精細化,需求更進一步延伸至細究品牌和成分、關注功效等方向。

可見,當未來流量紅利消退後,好的產品才是國貨真正的“護城河”。

IPO背後的“小算盤”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環亞科技報告期內仍“任性”進行股東分紅。

2019年-2021年,環亞諾科技分紅分別為2億元、1。6億元、3。5億元,合計7。1億元,超過這三年淨利潤總和6。32億元。

分紅沒有毛病,但9成以上的持股無疑讓胡興國一家成為最大受益者。招股書顯示,胡興國與其妻子吳知情、兒子胡根華合計持股99。63%。據披露,三人均為中國香港籍,並擁有澳大利亞居留權。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圖片來源:環亞科技招股書

其實,家族企業IPO前分紅的故事已屢見不鮮,可以理解,畢竟大部分創業者都想將自己努力拼搏所積攢的財富變為拿到手裡的現金,只是胡興國的算盤不止於此。

2021年7月,環亞科技子控股公司香港環亞與子公司環亞香港簽署《股權轉讓合同》,約定香港環亞將其持有的澳洲五家公司100%股權以名義對價1美元價格轉讓給環亞香港,公司給出的理由是為避免同業競爭。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圖片來源:環亞科技招股書

為實現全球化佈局,2015年起香港環亞陸續在澳洲創立UNIASIA AUSTRALIA等公司,同時收購品牌“MOR”相關經營資產及商標,在澳洲開展美妝及個護生產及銷售業務。此後便增加在澳洲的生產建設投資,並陸續推出自創品牌“莫伊納 MOINA”及“澳媛 AUSPERI”。

環亞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因澳洲公司前期投資規模較大,莫伊納 MOINA、澳媛 AUSPERI等品牌仍處於培育階段,2019年-2021年形成一定虧損,導致公司形成的非經常性損益規模相對較大。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澳洲子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

這就不免質疑,與其說香港環亞象徵性的收了1美元,不如說是有意將這個“燙手山芋”留給未來的韭菜們買單。

除此之外,環亞科技還存在向關聯方拆入資金的情況。報告期內,環亞科技曾多次向香港環亞、Neolink、胡根華拆借資金。

2022年上半年,環亞科技向香港環亞拆入資金的賬面餘額為3。17億元。

環亞科技IPO是老牌國貨的自救行動,還是算盤“叮噹作響”?

圖片來源:環亞科技招股書

據招股書披露,環亞科技的澳洲子公司UNIASIA AUSTRALIA、UA HOLDINGS、GLOBAL INTERNATIONAL HOLDINGS向公司關聯方香港環亞、Neolink拆入資金系自身生產經營需要,包括廠房建設及生產裝置購買。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的上述資金拆借參照同期澳洲銀行貸款利率計提利息。截至2022年10月底,公司上述子公司已向關聯方償還全部本金及利息。

大額分紅“掏空”公司,錢進了實控人口袋,再將錢借給子公司,一套操作下來還賺了一份利息的錢。再加上此前“1美元”收購虧損子公司,此時再回頭看看環亞科技IPO,就顯得耐人尋味了。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資訊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資訊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