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飯,望元宵”,2023是好年景嗎?正月十五能預兆!農諺咋說

“要吃飯,望元宵;要穿衣,望花朝”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正月十五元宵節,不僅是我國傳統節日,還是團圓的日子。從農耕的角度來說,元宵節天氣的變化,對於當年莊稼的產量也有一定的影響。

“要吃飯,望元宵”從字面意思解釋,想要吃飯,就要看元宵節天氣,延伸來說,當莊稼產量高了,人們才有飯吃,如果莊稼產量不高,或者顆粒無收,就無飯可吃,面臨著餓肚子的情況。

民間關於正月十五元宵節流傳著不少農諺,其中,有些農諺所表達的意思,透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是晴天、雨天、雪天等,對應當年後續的天氣,進而預測是否為好年景。

本篇內容,筆者就透過具體農諺詳細說說這件事,2023年會是好年景嗎?大家看完後就有答案了。

“要吃飯,望元宵”,2023是好年景嗎?正月十五能預兆!農諺咋說

“正月十五晴,三春少雨淋”

這句農諺從字面意思解釋,如果正月十五當天是晴天,那麼當年“三春”期間降雨比較少。三春指的是孟春、仲春和季春,分別對應一月、二月和三月。也就是說,正月十五當天是晴天,當年春天雨水相對較少。

從農業種植角度來分析,以小麥舉例,“三春”期間是小麥返青、拔節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對於水分的需求相對比較大,尤其是冬季降雨、降雪較少的地區,需要透過澆返青水來促進小麥的快速生長。

單從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正月十五當天是晴天,並不是一個好天氣,不利於後續農作物的生長,乾旱情況凸顯,也就預示著2023年不是好年景。

“要吃飯,望元宵”,2023是好年景嗎?正月十五能預兆!農諺咋說

“雨打上元燈,五穀要豐登”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這句農諺意思是說,如果在正月十五當天下雨了,那麼當年莊稼要豐收。

老話說得好“春雨貴如油”,春季如果有適當的降雨,非常有利於田間農作物的生長。尤其是以前種地時候,沒有灌溉條件,遇到乾旱的情況,只能接受產量降低的事實。

雖然,如今有了便利的灌溉條件,但是,農戶們還是希望降雨為好。一方面,澆地會增加種植成本,澆灌一畝地需要10-50元不等。另外一方面,澆地過程中費時費力,耽誤做其它的事情。

因此,但從這句農諺所表達的意思來分析,正月十五當天下雨,有利於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奠定了後續豐收的基礎,預示著2023年會是好年景。

“要吃飯,望元宵”,2023是好年景嗎?正月十五能預兆!農諺咋說

“正月十五雪打燈,一個穀穗打半斤”

這句農諺用了誇張的手法,意思是說,如果正月十五當天下雪了,那麼當年一個穀穗都可以收穫半斤的產量。從實際情況來說,一個穀穗半斤的產量,基本上不可能的。如果這裡的“谷”指小麥或水稻,更不現實,一畝地小麥或水稻,有效穗數在15-18萬左右,甚至更多,如果一個穗能產半斤,一畝地產量不可估量。

如果指的是玉米,一畝地4000-6000個穗,一個穗產量半斤,一畝地2000-3000斤,基本上也達不到(試驗田除外)。

所以,透過誇張的手法,來表達正月十五下雪的重要性,預示著當天下雪,2023年會是好年景,莊稼產量獲得大豐收。

透過上述3句農諺總結得出:

如果正月十五當天是晴天,則預示著2023年不是好年景;如果正月十五當天是雨天或下雪天,預示著2023年會是一個好年景。

“要吃飯,望元宵”,2023是好年景嗎?正月十五能預兆!農諺咋說

當然,從如今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上述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只是人們透過生活經驗所總結出來的,一方面具有區域性,另外一方面,隨著天氣不斷的變化,以前的說法或許已不適合如今的社會了。

不過,既然這些農諺能一直流傳到現在,還有它存在的意義,作為後人的我們,仍然可以瞭解傳統的民俗文化。

今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這裡是陰天,你們那裡呢?

釋出於: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