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裡的那些硬核科技,這場直播中全解讀了!

月球爆炸的驚險瞬間、超現實的太空電梯、不斷迭代的量子計算機……電影《流浪地球2》用一場科幻盛宴向人們展示了未來科技的高速發展,層出不窮的硬核科學知識也讓不少人好奇,科幻是否真的能夠照進現實。

2月4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蝌蚪五線譜聯合光明網,邀請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梁文傑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苟利軍

中國計算機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助理

崔原豪

等3位

電影

科學顧問

做客直播間,對電影中的硬核科學知識進行科普解讀。超300萬人,與科學顧問團暢聊電影中的那些科學彩蛋。

《流浪地球2》裡的那些硬核科技,這場直播中全解讀了!

看過《流浪地球2》的觀眾肯定會對其中洞悉一切的量子計算機印象深刻,它真的可以無所不能嗎?

人工智慧組的科學顧問崔原豪在直播中表示,超強人工智慧裝置的存在需要非常大的算力,如今量子計算在很多領域已經有了非常強大的算力提升,電影把這個概念進行了拓展,往前邁了一大步,認為它能夠做到更多的東西。

《流浪地球2》裡的那些硬核科技,這場直播中全解讀了!

梁文傑作為理論物理組的科學顧問,獨家揭秘了為什麼炸燬月球要用3000餘顆核彈。

他表示,在設定時蒐集了大量的資料,猜測全世界的核彈數量約15000顆。但後來接到電影製作方的電話提出在美術和演員上有困難。“看過電影后我才理解,當時很多畫面需要實景拍攝,如果點燃上萬顆核彈,就需要1500個人上場,這個場面很難拍攝。”梁文傑表示,3000顆核彈炸燬月球肯定是不夠的,這是科學和藝術的相互妥協。

《流浪地球2》裡的那些硬核科技,這場直播中全解讀了!

地球流浪的目標是半人馬座比鄰星,而這也恰恰是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的母星,在很多電影作品也都有它的身影,為什麼比鄰星能成為科幻作品的“C位”?

天體物理組科學顧問苟利軍表示,比鄰星與地球相距4。23光年,也是離整個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也許能夠作為人們太陽系外行駛的第一站。不過,要像電影中描述的“流浪”2500年抵達這裡,現在的技術還需要再提升。

《流浪地球2》裡的那些硬核科技,這場直播中全解讀了!

作為科學家,3位專家也是第一次做電影的科學顧問工作,被問及做科研和做科幻有什麼區別時,他們也表達了自己不同的看法。“科幻作品儘管去想,我們科學家會盡量去圓。”梁文傑認為,科研要以事實為基礎,不斷地去探索驗證,科幻則需要大開腦洞,發揮想象力,儘管可能有些地方不夠嚴謹,但卻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苟利軍表示,做科研和科幻都很難,無論是哪個,都要不斷地創新。

《流浪地球2》裡的那些硬核科技,這場直播中全解讀了!

崔原豪認為,科學顧問的工作主要是對劇本劇情從科學角度進行合理化,豐富科幻影視作品的世界觀,儘量增加科學和幻想的結合程度,從科學角度給予影視作品內容以建議。

責編:咕嚕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