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
見習修女瑪利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但是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應這種與塵寰隔絕的生活,於是她來到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在此期間,瑪利亞關心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教7個孩子一起練合唱,成立了一支很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這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也喚起了他對瑪利亞的愛情。瑪利亞也愛著善良而堅毅的上校,他們最終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此時正值30年代希特勒準備吞併奧地利的前夕,納粹分子早已嗅出了上校家濃郁的自由氣味,命他立即返回海軍服役,而且他的全家也在監視之中。最終,瑪利亞機智地利用民謠節的機會,在修女和朋友們的幫助下,全家跨過阿爾卑斯山,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朱莉·安德魯絲生於英格蘭,10歲就開始登臺表演。1954年開始她在百老匯的舞臺上出演了許多經典的角色。1965年朱莉出演了電影《音樂之聲》,引起了巨大的豪動,她演活了劇中那個熱愛自由、開朗活波而又善良重情的修女,曼妙的舞姿與優美的歌聲讓人為之傾倒。1998年,這位一直活躍在百老匯舞臺上、以歌唱為事業的著名女星因咽喉部位染上疾病而不得不接受手術,從此失去了優美的嗓音。直到2003年,她才重出江湖,在電影《公主日記》中扮演一位高雅雍容的女王,同時也是一位疼愛孫女的老祖母、望著螢幕上舞姿依然曼妙的她,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將這個“祖母”與當年那位充滿活力的瑪利亞聯絡起來……
《音樂之聲》清新有致,雅俗共賞,其中幾首經典音樂都廣為流傳,如表達理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歡快的《哆味咪》等,都成為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其中,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奧地利民謠《雪絨花》更是生於70年代的人們最熟悉的歌畫。
雪絨花,雪絨花,清晨迎著我開放。
雪絨花,雪絨花,永遠祝福我家鄉……
如果說那首著名的《友誼地久天長》經常響起在生於70年代這批人畢業送別的時候,那麼《雪絨花》帶來的可能是比較歡快的回憶——因為它經常被唱響在元旦聯歡會上。如今,每當聖誕節前後,《雪絨花》被當作節日歌曲跟《鈴兒響叮噹一起迴盪在空氣當中時,相信有許多生於70年代的人,會想起自己當年在聯歡會上對著全班甚至全校的同學唱起這首歌時的緊張羞澀的樣子。然後,整個冬天都會因為這些回憶面溫暖起來。
電影《音樂之聲》取材幹瑪利亞·奧古斯都·
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根據美國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改編面成,是世界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在電影的結尾,馮·特妝普一家整上了阿爾卑斯山山頂,陽光普照。你平此後他們的生活一用光明,箕實不然。2003年,阿加莎·馮·特拉普——《管樂之聲》中大女兒的原型,以90歲高齡出版了新書《魯樂之聲誠生前後》,講述了們一家真實的生活。他們離開奧地利後,成了一文不名的逸亡著,只好進,賣藝為生。1939年,他們來到美國佛蒙特洲的小鎮斯托,覺得這裡的山特別像自己的家鄉,就在此定居。1947年,瑪利亞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樂營。隨著音樂營的擴充套件,她家提供過夜的客房漸漸不夠使用,於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莊。
1980年,一把大火把特拉普一家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特拉普山莊化為灰燼。但是,挫折和教訓沒能使這個移民家庭倒下去。一年半之後,在原來的房基上又出現了一幢嶄新的特拉普山莊,每年接納成千上萬對特拉普家的經歷和他們的歌聲情有獨鍾的遊客。從沒有一文錢的逃難者到創下一番成功事業,特拉普一家吃了不少苦:大女兒曾一度不能感受嚴格的家規導致精神失常;瑪利亞的自傳改編成音樂劇後獲得了極大成功,可她卻因上當受騙沒有獲得任何報酬…。。。
電影《音樂之聲》與現實生活有那麼大的差異卻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或許答案就在它是一個能喚起觀眾情感共鳴的積極健康的故事,一切都單純而明亮,黑與白對比分明,所以全世界的人都記住了那個薩爾斯堡午後的山谷,陽光燦爛,7個孩子和一位美麗的姑娘,用歌聲放飛愛、自由與夢想——那該是全人類對和平與自由的嚮往!
“也許我的童年很調皮,也許我曾在痛苦中度過少年時代。但是,在那調皮鼎苦的管日,一定有片刻的誠實。因為你就站在這兒,愛著我,不管你是否應該。
——當上校對瑪利亞說“我愛你”的時候,幸福的瑪利亞欣喜地唱起歌來。
“
上帝關閉一扇門時,必然會開啟另一扇窗。
《音樂之聲》中最經典的一句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