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版:打包古法道家養生功法(三)從存思到胎息的八段錦應用

收藏版:打包古法道家養生功法(三)從存思到胎息的八段錦應用

因為涉及到一些詞語,文章推薦受限。因此,這篇就稍微對內容進行簡化。增加些練習小竅門。並增加與養生氣功導引術八段錦的配合技巧。

這次說存思、守一和坐忘以及行氣和胎息。

這兩個部分其實並不是獨立的,而是兩種表達。

如果說存思到坐忘屬於修心方法到境界;那麼行氣和胎息則是表述修心境界時能量的內部運動狀態。

一、從存思說起的守一和坐忘

收藏版:打包古法道家養生功法(三)從存思到胎息的八段錦應用

如果說,導引術算是古代追求生命真理的高人的煉形和煉氣的起步狀態,那麼存思到坐忘則屬於修煉內心,修煉精神,所謂煉神狀態。它們還有一系列到名稱,存思-守一-內視-守竅-心齋-定觀-坐忘。

這種生命真理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遠遠在老子、孔子之前。如《黃帝內經》就說:“上古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道德經》也說修心的境界:“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心神守一的境界,便是存思追求的最高標準。莊子則說“坐忘”。

但其起步卻是從“存想”開始。司馬承禎《天隱子》說:“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所書寫《黃庭經》據說,有“內景法”和“外景法”。

存思法非常多,不好理解,但其目的在於“守一”。這是人最篤靜狀態下的心神合一。《道德經》和《莊子》內篇中大量談其境界到底如何。其實,禪法“止觀”就非常準確地表達了這種境界,所謂“心一境性”,也叫禪定。巧合的是,儒家經典《大學》一文中詳細講解了“知止”到“定”到“慮”的邏輯,也是最早解釋禪法“止觀”的詞語“靜慮”的來源。

其境界,《莊子》“人世間”說:“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心息相依,達到一片虛境,便是心齋。“同於大通”,就是坐忘。

總結來說,修心到最高境界就是“坐忘”。

收藏版:打包古法道家養生功法(三)從存思到胎息的八段錦應用

二、從行氣、布氣到胎息

然而,“坐忘”境界的達到,不是隨便坐哪裡啥都不想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系統的鍛鍊。八段錦等養生氣功,還真是入門等功法呢。坐忘的能量狀態,其實反映在人體上是體內“氣”的變化。

道家《太上混元真錄》就雲:”行氣一名煉氣,一名長息。”其實最通俗最準確的還是《道德經》所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

這說明行氣還是先從鍛鍊呼吸入手,透過一系列訓練,最終呼吸變細微長深均勻,有一種與天地共同脈搏跳動的意思,最後達到所謂“胎息”。

這種方法很多,但是最簡單易學的傳統方法,是最出名的“六字決”,所謂吹呼嘻呵噓呬。之前,我也介紹過。

行氣層次非常多,方法也繁多,算是生命真理探索的必修之路。宋朝著名的女真人曹文逸《靈源大道歌》開頭就說:“我為諸君說端的,命諦從來在真息。”

行氣開始還是有主動的控制,到了布氣則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律動了,到了真息,或者“胎息”,那已經屬於“忘氣”:到了“虛之極”、“靜之篤”,心不動念,無來無往,不出不入,湛然常住。就是莊子說的“真人之息以踵”。

收藏版:打包古法道家養生功法(三)從存思到胎息的八段錦應用

三、存思和行氣的八段錦養生氣功應用

《八段錦》雖然說是一種簡單的養生氣功,但也是道家養生重要功法。要想真正達到養生的高階功效,那首先必須得“修心”。最起碼需要安靜下來,專心到練習狀態下。並不急於完成動作,動作只是形式,最重要的是心與動作相呼應,達到一種頻率和節奏。存思的運用便在這裡。其功效,試試就發現非常神奇。

而行氣,則是八段錦養生氣功的關鍵。我之前曾經寫文章說,除非你敢拿身體做實驗,否則不建議練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的潛臺詞是,如果你想更進一步,那你得拿身體做實驗。

行氣,直白點就是呼吸法。先有形的明顯的腹式呼吸,最後達到自然呼吸也能和動作相應。心也非常安靜,完全沉浸於八段錦的每個動作中,心隨意動,意觀動作,並且唯有動作。變成一種緩慢舒適有節奏的內外身心舞蹈。

這大概就是古代養生法修心和練氣的現代應用吧。

至於那些古人追求生命真理的目標,我們心尊敬吧。那還很遙遠。但,有個夢,不也是美好的嘛。

收藏版:打包古法道家養生功法(三)從存思到胎息的八段錦應用

衛昌國學原創

202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