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語言文字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在載體,而隨著我國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越來越多。

根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約有17億人使用中文,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除了我國,

新加坡、馬來西亞

等國家中文的普及度也非常高,漢語還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從古至今,漢字經歷了多次變革,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從1956年開始的

“漢字簡化運動”。

經過這次改革,簡體字正式代替繁體字,成為了我國的官方文字,如今我們生活中絕大部分場景使用的都是簡體字,外國人學習中文也是學的簡體字。但如果去港澳臺地區就能發現,三地使用的仍舊是沒簡化之前的繁體漢字。

就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跟隨漢字簡化改革開始大範圍使用簡體字了,為何港澳臺地區反而沒有跟進呢?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漢字的起源和演化

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根據研究推測,漢字可能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關於漢字的起源,目前有許多種不同的說法,例如最廣為人知的

“倉頡造字說”。

傳說中倉頡被譽為“文祖”,他根據山川萬物創造出了文字,結束了長久以來不太方便的結繩記事。相傳文字出現那天天上下起了穀子,人們歡呼雀躍,而鬼怪卻嚇得抱頭鼠竄,在《淮南子》中有記載:

“天雨粟,鬼夜啼”。

除了倉頡造字的說法,還有

結繩說、圖畫說、刻化說、八卦說

等等。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有據可查最早的系統性漢字是出現在3000多年前的

“甲骨文”。

甲骨文最早被發現於河南安陽,因為當時人們並不知道這些甲骨是珍貴的文物,很多都被當成藥材給磨成了粉粉。後來各國各地的商人們開始大量收購甲骨文骨片,導致大量甲骨文流失在外。隨後我國的考古學家們對甲骨文進行了緊急保護挖掘,根據資料統計,目前已經發現的甲骨文骨片多達15萬片,在上面發現了4500多個不同的甲骨文漢字。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甲骨文也叫

“契文”、“殷墟文字”,

最早是殷商時期占卜用的文字,因為年代太久遠,現在很多甲骨文仍舊無法破解其意思。在這4500多個甲骨文字中,能看懂的大約有2500個,還看不懂的有2000多個。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在甲骨文之後漢字又經歷了多次演化,有

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等等,並最終成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而各種不同的字型也在書法藝術中大顯身手,並沒有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漢字簡化改革

到了近代,漢字由於字型較多,形態各異,加上古文、白話文交雜,變得非常不易於日常使用,因此我國開始對漢字進行改革。在中文改革中

“白話文運動”

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白話文是一種相較於文言文來說更加通俗易懂,在市井中被廣泛使用的書面語,我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就出現在白話文改革時期。白話文運動的影響深遠,對後來的漢字改革運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我們現在學習漢字,肯定離不開在幼兒園裡學到的漢語拼音字母,聲母、韻母以及聲調等組成部分相互配合,就能讓人輕鬆看懂一個漢字的讀音,只要學會漢語拼音,就算是“不識字”的人也能將一串漢字準確的讀出來。每當遇到有漢字不會寫的時候,很多人也會用拼音代替。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其實漢語拼音字母在1958年才正式開始使用,跟漢語拼音同時進行的,就是1956年的漢字簡化改革。《漢字簡化方案》頒佈之後,專家學者們開始整理和簡化現有的繁體字,然後推出了一套更易書寫,歧義更少的簡體字。

簡體字配合漢語拼音讓學習漢字變得簡單,為我國後來的掃盲運動打下了基礎。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為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使用簡體字

我國的漢字簡體化改革完成之後就開始在國內大面積推廣,因為我國是純漢語環境,所以與繁體字一脈相承的簡體字很快就普及完成,而繁體字也沒有被完全棄用,直到現在我國也是繁體、簡體並用。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的華人比例非常高,它是東南亞地區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許多人移民的首選,因此新加坡國內大多都是從世界各地移民過去的人。新加坡華人增多之後就逐漸培養了漢語使用環境,目前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多達4種,分別是

漢語、英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在沒有標準普通話之前,新加坡的漢語多是各地移民帶過去“土話”,加上繁體字難認又難寫,非常不利於推廣。於是後來新加坡進行了自己的簡體字改革,還創造了70多個自創簡體漢字。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漢字簡體化受到了新加坡華人的廣泛認可,但因為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新加坡的簡體字被改的五花八門,難以推廣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加坡開始全面引進中國改造完成的簡體字,並引入了漢語拼音。

1979年新加坡出臺《簡體字總表》,新加坡的漢字也正式跟中國統一步調。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也很多,佔到了20%。但早期馬來西亞並不想讓漢語在馬來西亞盛行,因此還曾強制學校全面使用馬來語,並排擠中文學校。但後來馬來西亞的華人們為了更好地使用漢語,便開始向已經完成了簡體字改革的中國全面學習。

由於在馬來西亞漢語使用人數太多,在民間力量的推動下,馬來西亞最終承認漢語以及簡體中文的使用。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為何港澳臺不用簡體字

可以看出無論是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都是因為國內對漢語改革的需求大,加上旁邊中國簡體字改革進行的非常成功,所以展開了全面學習,讓簡體字在當地落葉開花。那麼既然別處都可以學習,為何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簡體字反而沒有推廣呢?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港澳地區沒有進行簡體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趕上這次改革。

香港和澳門分別是在1997年和1999年迴歸的祖國,而我國的簡體字改革發生在六十年代,所以這次改革對兩地的影響很小,後來也沒有機會和必要在進行全面推廣。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在用簡體字,為何港澳臺反而堅持使用繁體字?

另一方面,早期兩地也有個別人覺得使用繁體字顯得更加“有文化”,只有需要掃盲的地方才用簡體字,所以並不熱衷於改用簡體字。臺灣地區除了沒有趕上改革,更多的是不想使用簡化文字,以此來標榜“獨特性”,所以曾經也很排斥簡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