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很壞,但是個情聖

周幽王很壞,但是個情聖

說起周幽王,一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流傳千古,他的昏庸也為後人所口誅筆伐。

周幽王很壞,但是個情聖

周幽王和夏桀、商紂經常被人拿來相提並論,但從歷史記載來說,周幽王只是昏庸,夏桀和商紂則是花樣作死的“暴君”。

中華上下五千年,賢明的君主數不出幾個,昏庸的君主一抓一大把,周幽王因為“烽火戲諸侯”的典故被人沒給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周幽王或許昏庸,可從“烽火戲諸侯”這件事來說,他算是個願意為愛人做任何事的情聖。

《史記·周本紀》載:“三年,幽王嬖愛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後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因為愛褒姒,周幽王不惜得罪王后孃家的龐大勢力,廢除王后和太子,立褒姒為王后,立他和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愛她就給她自己所能夠給的一切,不考慮可能帶來的後果;因為褒姒不愛笑,周幽王為了逗褒姒笑,用盡了各種方法。

褒姒的笑點太高,周幽王沒有成功,後來腦子抽了,到烽火臺舉烽火向諸侯示警,讓諸侯來勤王,終於逗得褒姒笑開懷。周幽王一看有效果,就多次舉烽火向諸侯示警,戲弄諸侯,最後搞得“狼來了”的故事提前上演。

周幽王的種種舉動,就如一個熱戀中的青年,為了取悅愛人願意做任何離經叛道的故事,周幽王和褒姒都有孩子的時候還能保持這麼愛戀,說他是情聖也不為過,看來是真愛無疑了。

周幽王和褒姒的故事能用一句話簡要概括:愛江山更愛美人。

公元前七七九年,也正是周幽王三年,周幽王舉兵征伐褒國,褒國人獻出美人褒姒挽救國家之命。

褒姒的美貌令周幽王折服,可以說是一見傾心。

周幽王對她的寵愛集其一身,甚至廢除原皇后和太子,令褒姒與其子伯服登上皇后和太子之位,嬌寵萬千。

周幽王的昏庸加之褒姒的聰慧,國家的滅亡指日可待。

在那個年代,所有人都信天命,連周太史也感嘆國命之危。

褒姒與周幽王最為經典也是世人所熟知的故事就是烽火戲諸侯了。

千金難買寸光陰,千金更難買美人一笑。為了博取褒姒一笑,幽王可謂是願花盡物力財力征集博笑的金點子。

試了很多方法。召集樂工鳴鐘敲鼓,或招人進獻歌舞,更有每天命令司庫進獻上百絲綢良緞、撕帛來取悅褒姒,事與願違,褒姒始終不開金顏。

這時朝中阿諛奉承之人就有了機會進言以取得幽王信任。

大奸臣虢石父想出了烽火戲諸候的主意。

烽火戲諸候的結果就是褒姒開口笑了,眾多諸侯卻不再信任周幽王。

敵寇入侵,烽火臺燃起烽火,沒有諸侯前來救援,西周不復存在了。

周幽王為了褒姒的一笑斷送了國家的命,也斷送了自己的命,可以說是君王對情愛的痴迷,也可以說是昏庸無道。

後來這個故事也為世人所不斷評議。

褒姒的下場

褒姒是西周周幽王的寵妃,因為美貌出眾,使周幽王神魂顛倒。

周幽王在褒姒為他生下兒子伯服後,廢除王后申氏及太子宜臼。冊立她為王后,伯服為太子。

此事令原太子宜臼心生怨恨,為褒姒的死埋下了伏筆。

褒姒的死與周幽王也脫不了干係,有人說褒姒是烽火戲諸侯的罪魁禍首,周幽王是導致褒姒死亡的罪魁禍首。

褒姒與周幽王的愛情,周幽王一直處於主動狀態。

褒姒並不像其他妃子那般搔首弄姿,而是生性憂鬱,不善微笑,她也不屑於在後宮你爭我奪,她也不會為了獲得君王的寵幸,明爭暗鬥。

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千金一笑,不惜花費各種物力財力請人出主意。

每日命人在殿堂內撕毀帛錦也換不來褒姒一笑。人力財力物資浪費嚴重也不惜。千金笑實屬不易啊。

周幽王仍舊不死心,聽取奸臣小人的意見,在烽火臺上大動干戈。

烽火臺之事已屬軍政之事,為了一個女人的一個微笑,竟把軍事牽動進來。國破山河亡指日可待。所以才有周太公的國即將亡之言。

烽火戲諸侯使褒姒開口大笑,諸侯再也不相信周幽王了。如此昏君想必沒有人想要盡忠與他。

上面說到原太子宜臼心生怨恨,沒錯,他求助外公申候,申候卻勾結西夷犬戎,進攻鎬京。

周幽王再次登上烽火臺,擊鼓染火,諸侯見此狀,以為幽王仍在戲弄他們,於是不再派兵前來援救。

犬戎攻破了鎬京,幽王被殺,褒姒的下場就是被犬戎抓取成了俘虜。

褒姒的結局

歷史書上對褒姒的結局也是眾說紛紜。

《史記》沒有詳細說明褒姒的結局,《東周列國志》中說到由於申侯勾結犬戎,以致西周滅亡,周幽王與伯服也死於戰亂,褒姒被犬戎俘虜而去,被士兵們取樂把玩。

之後申侯與各大諸侯聯合趕走犬戎,褒姒未能順利出逃,最終死於戰亂。下場可悲。

也有史書記載,周幽王被殺,褒姒是鎬京被攻破後自殺身亡了。

後人更多的是記住了褒姒的美豔絕倫與周幽王的昏庸無道,對褒姒的死,不禁生悲嘆惋惜之情。

有人說褒姒的死是周幽王直接導致。

要不是周幽王迷於她的美色之中,想必就不會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也不會有後人談及此事,然後對褒姒加以斥責。有人心生愛憐,嘆美女紅顏薄命,如此美人竟有此下場。也有人說西周滅亡,褒姒責任重大,對她進行深深地批判。

可是命運皆是命運,沒有早知道之說,也沒有再穿越之說。